“支付宝碰一下”到底是个啥?
事情是这样的,这些天,差评君在刷各大社交 APP 时,已经被新推出的 “ 支付宝碰一下 ” 刷屏了。(以下简称“碰一下”)
不同于咱熟悉的扫码支付,手机解锁后,用背面 “ 碰一下 ” 这个新设备,就能完成支付,只用一步。
像是上海或是杭州的一些小伙伴,可能已经体验上了。
“ 这抢着买单的话,也太快了吧 ”
“ 人家刚刚打开手机,你已经付完了 ”
在网友、媒体的热议中,差评君也发现,自从十几年前二维码支付推出,到五六年前的刷脸支付之后,支付方式这块儿,好像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像是一场轮回,就像当年一些网友质疑扫码支付一样。这段时间,我也看到了不少网友对支付宝 “ 碰一下 ” 的疑问,包括但不限于:
“ 不就是 NFC 吗,这不都是交通卡、门禁玩剩下的东西了? ”
“ 手机一丢,那不是被人随便刷?
“ 那以后,扫码支付还能用吗? “
说实话,差评君觉得面对新事物,大伙们会有些疑惑和顾虑,其实也都挺合理的。
所以咱也顺着网友们的疑问,仔细研究了一番 “ 碰一下 ” ,却发现这玩意儿,其实没那么简单,大伙们对它也有着一些误解。
首先,差评君想说个大部分差友,都不知道的冷知识,那就是: “ 碰一下 ” ,其实和咱熟悉的 “ 扫一下 ” 一样,都属于是条码支付的一种。
我知道这乍一看有些难理解,毕竟这俩玩意儿,看起来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
但听完差评君的科普,我敢保证,下次你用 “ 碰一下 ” 在午夜烧烤摊,抢着给哥们儿买单时,可以有谈资装一波杯了。
从体验看, “ 扫一下 ” 需要进入支付宝 App 后打开付款码,要 3 步。
而 “ 碰一下 ” 直接拿手机碰一下,最快 1 步就能完成支付,确实大不相同。。。( PS :安卓手机只需 1 步,苹果手机碰一下后需点 “ 打开 ” 完成支付。 )
但从信息传输的角度上看,他俩其实是亲哥们儿。因为无论是 “ 扫一下 ” ,还是 “ 碰一下 ” ,都只起了验证的作用,不传输关键的支付信息。
因为真正的支付发生在网络端,属于是网络支付的一种,而在金融行业标准里,这就是同一类型,也就是条码支付。
他俩的本质区别就是, “ 扫二维码 ” 使用了手机上的显示屏和摄像头,而 “ 碰一下 ” 使用了手机上的 NFC 硬件。
不过咱也说实话, “ 碰一下 ” 在体验上,确实有点太像 NFC 支付这隔壁老王了。实际上,它们俩在体验上虽同归,但在原理、传承演化方面,却都殊途。。。
其中,它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碰一下 ” ,不通过手机 NFC 存储和传输支付信息。
这么说吧,在手机 NFC 支付模式里,银行卡信息被加密存储在手机本地,支付时通过 NFC 传递支付信息到 POS 机。POS 机再向银行发出请求完成支付,手机不需要联网。
而支付宝 “ 碰一下 ” 不同,手机不存储银行卡信息,也不通过 NFC 传输支付信息。只是用 NFC 完成两个设备 “ 握手 ” ,之后的过程都是在网上进行。
所以,碰一下和 NFC 支付遵循的标准不同,属于不同物种。
另外从传承演化上来看, “ 手机 NFC 支付 ” 源自 “ 银行卡支付 ” ,从磁条银行卡升级到 IC 芯片卡后,就可以通过卡感应支付了,卡信息存储到手机 NFC 卡里,就成了手机 NFC 支付。
“ 碰一下 ” 则起源于条码支付,可追溯到互联网支付。当移动网络时代到来,就演化成了移动支付,用户支付相当于完成一次网络转账。
讲到这儿,相信聪明的差友们,心中也生出了个疑问。
那就是既然 “ 碰一下 ” 和 NFC 支付体验一毛一样,那支付宝整这一出,不是重新造轮子么?
有这闲工夫,去蚂蚁森林偷些能量,都比这有意义多了。
其实,支付宝这一波,还真不是没事找事。
“ 碰一下 ” ,其实做到了很多传统 NFC 支付,都没能做到的事,并且,也是最符合咱国情的。还记得,差评君在前头提过的,用 “ 碰一下 ” 支付,安卓碰一下就好,而苹果还要多一步么?
这其实就是支付宝在用骚操作,让 “ 碰一下 ” 同时支持上了安卓和苹果手机。
因为传统 NFC 支付是 “ 卡模拟模式 ” ,银行卡信息被加密存储在手机,手机模拟成卡, POS 机读取手机。
但,苹果手机的 “ 卡模拟模式 ” 是不对外开放的,在国内, “ 卡模拟模式 ” 是 Apple Pay 专用。
所以,支付宝 “ 碰一下 ” 就来了波逆向操作,选用了 “ 读卡器模式 ” ,手机模拟成读卡器,读取商家设备信息,完成 “ 握手 ” 。
不过同样因为手机系统限制,仍需要通过苹果的系统层面跳转一下,就是 “ 打开 ” 的那一步。
而安卓系统是开放的,没有系统限制,所以体验也快到飞起。
总之,国内安卓和 iOS 两大系统活跃设备数大概二八开,分别有 9.5 亿和 2.6 亿用户。作为跨端的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肯定得找一个 iOS 与安卓都能用的方案。
不得不说, “ 碰一下 ” 这想法还是挺巧妙的。而这也是市面上,唯一采用读卡器模式的支付方式。
另外,在咱中国的移动支付的大战中,条码支付也更符合中国市场,并最后胜出。
其实在移动支付诞生之初, NFC 技术就曾是最靓的仔,业界期待很高。
但是,当时的手机并没有NFC组件。于是 2010 年左右电信推出了 SIMpass ,联通和移动推出了 RF-SIM 卡等等。
通过 SIM 卡 +NFC 天线模块,就能让原本不具备 NFC 芯片的手机也能移动支付。
而同一时间,中国本土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在探索短信支付、声波支付、条码支付。
2013 年,扫码支付开始在中国推广。但关于 “ 选择 NFC 还是扫码 ” 的争论一直持续到 2016 年。
最终扫码遍布全国大街小巷,让中国移动支付覆盖率高达 86% 。
原因也很简单,尽管 NFC 有再多优点,但对于市场来说,还是太曲高和寡了。
一是,十年前只有少数旗舰机才有 NFC 功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2014 年苹果才推出第一台带有 NFC 芯片的 iPhone 6 。
其次是,与一张二维码相比, NFC 支付收款 POS 机太贵了,街边小店和路边摊的老板用不起。
除了这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支付费率和背后的金融体系。
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费率相当低,在银行、支付公司、卡组织、清算机构等多方的努力下,中国的移动支付费率通常在 0.3-0.6% 之间。
对那些贴一张收钱码做生意的小微商家,费率可低到零。
低支付费率换来激活整个市场的活力。在叠加了超普及的二维码支付和超低费率的 buff 后,中国移动支付覆盖率达到 86% 。
但是现在像国外流行的 Apple pay ,本质上还是跑在原有的 POS 机刷卡体系下,综合费率可能要到 2%-3% ,也就是说消费者支付 100 刀,商家到手只有 97-98 刀。
3-4 刀的费用要分给银行卡组织、发卡行还有手机 NFC 支付厂商等等。
但这样的费率,国内的小商家是很难承担得起的。
这些钱看似不用消费者支付,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成本还是由消费者承担。
所以支付宝这波看起来很奇怪的操作,一下就把 NFC 的所有痛点一次性全部解决了,不得不说相当巧妙。
在扫码支付覆盖面已经很广的基础上,叠加了 NFC 这个 buff ,体验更好。比如老年人,就不需要花费五六个步骤找出付款码,可以直接碰一下,其他的都不变。
至于安全方面, 支付和公交地铁不同,不管是条码支付还是NFC支付,验证解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 碰一下 ” 也和扫码支付有一样的安全标准,而且因为设备之间距离很近,且设备之间不传递支付信息,就不会像二维码一样被第三个人看见。
每次支付都要联网从云端获取安全令牌,因此用户、商家两端都需要联网,也都有风控系统保障安全。
支付宝自己也有被盗全赔的承诺,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如果出现资金损失就可以获得赔付。
但你要说碰一下会取代二维码?我想也并不会。贴一张收钱码就能做生意,还是很多小店最方便的选择。
但对于超市、连锁店等场所, “ 碰一下 ” 就能迅速支付,确实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不管怎么说,让那些公司做点复杂的事情,把简单留给用户,这波绝对是个好事儿。
作者:差评 Debug the World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