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如何实现C端用户增长?这份作业借你抄
资本市场精彩依旧,上证指数在今年2月降至“冰点”,跌破2800点。经历证监会换帅等事件,春节后,A股如雨后春笋般复苏。海外市场更是热闹纷呈,日经指数勇攀30年最高,印度股市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纳指节节攀升,“投资越南股市”等字眼频繁也见诸于国内公募基金投教物料。
在股市繁花似锦的烟雾弹下,性情坚毅者拾起被A股伤透的玻璃心,远赴海外市场重塑投资信念;收益率跌穿心理防线的小白用户,多黯然退场,惟愿把钱存在更安全之处,此举引发银行业大呼储蓄额饱和,不少大额存单理财产品被下架。
而我的交易虽然暂停,但作为运营对产品的体验未中止。这期间我留意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促成本文诞生。我发现过去App内容空空如也的国内券商,卸下“高冷”伪装,为获得更多用户、增加管理规模,逐渐上线新手理财活动。
可见纵使全球经济环境再恶劣,生活总要继续,毕竟已经搭好的戏台子,绝无停下去的道理。从“新手理财活动”这一现象,我窥见国内券商对用户增长的思考。为此我对多家国内券商及相关金融机构的App做了调研,梳理了一些运营玩法,接下来请跟着我的思路,大家一起友好探讨吧!
第一招:入金有奖励,邀友享更多
在拆解此类活动前,我先科普一个概念——账户。很多人曾听闻“大A每人只能开3个户”,就误以为自己只能在3个证券公司开户。
实则非也,早在2022年5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简称“中国结算”)发布了一份材料,对“账户”做了说明,正文里写道:
2.1.1【受理机构】投资者应当到开户代理机构办理证券账户开立业务。
2.1.2【开户数量】一个投资者只能申请开立一个一码通账户。一个投资者在同一市场最多可以申请开立3个A股账户、封闭式基金账户,只能申请开立1个信用账户、B股账户。
会不会觉得都是汉字,但连起来啥意思挺困惑呢?那我直接说观点,如理解有误,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中国结算认为,对A股而言,在“账户”这个大概念之下,针对不同主体,会细分为:“一码通账户”、“证券账户”、“资金账户”。
其中,“一码通账户”可以简单理解成你的身份证,它只有1个,凌驾于所有交易所账户,官方说法是“记载投资者证券持有及变动总体情况的证券总账户”。“证券账户”有时也称“股东账户”,是你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等交易所开通的账户,同一交易所最多设立3个。“资金账户”则是你在证券公司开通的账户,不限制个数。
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大A每人只能开3个户”呢?是因为只有当你把自己在证券公司开通的资金账户,绑定到你在交易所开通的证券账户上,你才能真正参与交易,踏入A股战场。而又因为每个交易所对允许开设证券账户的个数限制,就以讹传讹出现这类说法。
按照以上设定,当你觉得某个券商的App更好用,但绑定的数量已满,你通常有2个选择:要么注销掉不常用的资金账户,重新绑定;要么将已绑定的证券账户,转户到新的券商。
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视角,你只是换了个App去炒股。但反映到券商层面,变更行为能使其获得新用户。而要想获得新用户带来的资金,增加资产管理规模,就得通过有效方式引导新用户入金。目前多数券商的活动策略较套路,常采取“新手理财”+“邀友福利”双管齐下的方式。
(整理自广发证券App,部分活动已下架)
上图是“广发证券”的案例,大家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当一个用户并未主动下载App开户,TA会如何被转化成广发证券的交易客户。这类活动一般涉及“三个角色”和“两类营销事件”。三个角色,分别是:已开户群体(老用户)、未开户群体(新用户)、券商本身;两个关键营销事件,即:邀友奖励、促交易转化的理财产品。我再简单总结广发证券的“七步走”转化路径:
已开户的邀请人,在App活动页分享活动链接;
- 未开户的被邀请人,在微信等社交渠道打开活动介绍页;
- 被邀请人完成注册,与邀请人绑定邀请关系;
- 被邀请人跳转应用市场或浏览器,下载广发证券App;
- 被邀请人完成开户,前往App新手活动页,按活动规则入金;
- 邀请人完成邀友行为,根据活动规则,取得对应奖励;
- 被邀请人使用理财券继续入金,或通过资产留存积分兑换商品。
用户能绑定的证券账号毕竟是有限的,故而券商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为了尽可能取得珍贵的新手用户,完成入金交易,降低转化流失率,还能尝试哪些新玩法呢?如果我是广发证券的运营,还会这样做:
1. 【差异化内容】针对未注册/未开户/未入金的用户,各有侧重展示活动页面
- 未注册用户的物料,更偏向展示券商品牌优势,增加信任感;
- 注册后未开户的用户,展示参与新手活动可享权益和投资收益;
- 已开户待入金的用户,重点推荐新手理财投教,及邀友开户福利;
- 活动页面的曝光应该显眼、操作简化,需求产生时能快速接触物料。
2. 【及时触达】邀友开户后短时间内未入金的用户,多维度触达唤起交易记忆
- 邀友活动页展示被邀请人进度,设置提醒按钮,点击可推送push;
- 向用户发送短信、站内信等,告知其有一笔收益率x.xx%的福利待领取;
- 开户7日后仍未入金,可外呼或添加企微告知新手权益,进行品牌宣传;
- 借助公众号、小程序等模板消息功能,向用户推送理财券即将过期的通知。
3. 【多渠道曝光】跟踪竞品动态,调整新手入金活动激励策略,拓宽曝光路径
(从左到右,截图自“京东金融”App、“腾讯理财通”App)
开篇曾提及,随着银行高息理财产品下架,基金公司货基收益率下降,胡乱买股票导致“财离开你”的用户,开始把目光转向券商新手理财。这类用户群体有一个共性:希望这款理财产品的风险低,收益率略高于其他理财,投资时间不要太长。
基于此类诉求,券商会用“起投门槛”、“年化收益率”、“投资期限”等量化数据指标,去展示其新手理财活动。有些甚至提供年化收益计算器,方便手持闲钱的用户,轻松知道自己能薅多少羊毛。
(整理自券商新手活动,更新时间截至2024.5)
我整理了部分券商的新手活动情况,大家可在上图略窥一二。想要让用户丝滑地走完新手入金流程,券商本身除了关注奖励成本,适时调整新手活动规则外,还应该时刻关注同类竞品的玩法,在承受范围内,不断优化活动策略。有余力的情况下,建议将自身更具竞争力的活动,借助金融KOL等渠道曝光,当然前提是不能诋毁友商。
第二招:巧借交易工具,增加用户粘性
在第一招获得用户增长后,如何留存用户,增加次日留存率,把金融类App打造成一款高粘性产品,促成商业化变现,继而增加资产管理规模呢?
随着线上理财的普及、AIGC的应用落地,除了机构及存量用户的交易佣金、IPO等传统营收方式,“财富管理的数字化运营”概念,被很多券商重视起来。基于此,工具型产品应运而生,它不仅能辅助用户做交易决策,还能弥补人海战术接触用户的缺陷。况且券商拥有先天研发优势——投研团队数量足够庞大,或许质量良莠不齐,但总能挖掘出优秀投顾,安抚小白投资者的焦虑症。
(整理自券商App,更新时间截至2024.7)
受限于个人时间,我并未完整调研国内146家证券公司的同类型工具,本次重点体验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这两款App上线的产品,总结券商的工具研发思路如下:
贴合证券交易中的“基本面”和“技术面”,研发预测个股或板块“趋势上涨”的工具;
“大路货”型工具免费体验,比如:排行榜、财报、资讯等,部分工具付费售卖;
售卖方式有3类:按付费月卡/年卡等,按账户存量资产金额,按成交额收取服务费;
提供折扣券、满减券,可在支付时抵扣,或根据划分会员等级,提供限免使用福利。
也就是说,当用户某个时间段内存量资产达标,或氪金支付,工具上的“*”号将解码,近期被券商看多的财富密码,会逐一显露出来,方便用户抄作业。至于“答案”准确度,我没做过数据回测,故不赘述。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很愿意为知识付费,但驱使我消费的因素,既不是花里胡哨的产品UI界面,也不是博学研究员分享的诘屈聱理财知识点。
我愿意掏钱,一定有打动我的氪金点,它应该是一款具备用户思维的“利他型”产品,其诞生并不单纯满足开发者的赚钱欲。接下来以此发散个人见解,浅聊还能通过哪些运营方式,更大程度转化有交易决策工具使用需求的人群,达成使用人数和商业化营收的双重增长。
1. 【邀友“砍一刀”免费用工具】券商版拼多多,邀友点击链接/注册/开户,限免付费工具
- 在工具页上线消息订阅功能,打通微信模板消息,引导用户订阅更新通知;
- 给已付费或曾浏览付费工具的用户打标签,定向展示限时送付费工具的活动;
- 通过模版消息、push、短信等内外部渠道,向标签用户推送此类活动;
- 感兴趣的用户,可通过邀请好友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免支付用工具。
2. 【“你用你也赚”案例巧分享】不定期上线UGC活动,分享使用该工具后获益的场景
- 日常策划以“赚钱”为主题的UGC活动,引导用户分享使用心得;
- 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将同类型的内容,制作成内容向的专题页;
- 这类专题页可以拿去做广告投放,或者曝光到工具页的品宣区;
- 通过正向案例,在用户心里种下一颗使用该工具能赚到的种子。
3. 【访问任务的次数及时长】
- 为存量用户设置每日任务,引导用户每日浏览工具页面,并设置停留时长;
- 设置分享类每日任务,用户邀请好友点击访问工具页链接,获得额外奖励。
4. 【会员等级及权益赠送/共享】
- 根据用户存量资产划分会员等级,使用积分兑换付费工具,可赠送好友;
- 可购买付费交易工具,通过线上礼品卡形式,在社交渠道转赠好友使用;
- 高等级会员开发“双人关系”功能,如亲属/情侣等,与之共享体验权限。
5. 【上架第三方财富平台售卖及分成】
与自带垂直金融流量的第三方财富平台合作,上架并售卖工具。
(截图自“支付宝”App)
或许上述工具售卖方式,在我未调研到的券商中已做尝试;也或许更互联网化的营销方式,并不能通过合规部门审批,但没关系(毕竟我不是金融从业者),对运营人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然啦,用户的想法是六月的天,会经常变化,运营花样再多,若券商机构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资本市场迎来周期性和波动性时,若用户使用工具去辅助交易,未能达到预期赚钱效果,甚至行情越差亏钱越多。那么过多的产品策略只会招致反噬,导致用户丧失购买欲,更会影响品牌形象。希望券商们在提供千篇一律工具前,能认真做好数据测算及模型搭建,想清楚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工具,再上线售卖。
总结
为了创作本文,我曾调研近30个券商App,过程中我发现国内券商有个特点:针对新手和存量用户,或多或少尝试运营手段去拉新促活;但对于流失用户,鲜少看到干预策略。
虽说成年人的告别多仓促,且在炒股这个话题里,上至证监会,再到颁布的证券法律法规,都要求券商尊重用户个人意志,确保交易行为来去自如。
可券商在前期获客阶段,既然已经花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钱,那么即便只是一串冰冷的“客户编号”,能否稍微为此停留,去倾听用户离开的原因呢?在我看来,没尝试过运营干预,任凭用户流失着实可惜。
毕竟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应用到此处或有些许牵强。但我想强调的是,那些被尝试召回或成功召回的用户,也许会成为品牌“代言人”,通过口口相传为券商带来新用户。
基于此,假设我是券商运营,会对流水用户采取哪些干预手段呢?由于这个话题不是本次讨论重点,我仅简单罗列一些个人观点:
1. 流失干预,指重点监测导致流失的事项,及时预警流失风险,多角度挽回或唤醒回归。
【从内容角度】
- 内容传播:在特殊纪念时点,如注册1周年等,向用户发送“回忆向”短信,询问其何时回归;
- 调研问询:向流失时长≤1个月的用户发送问卷,向其了解后续销户/不登录/不入金的原因;
【从活动角度】
- 活动提醒:用户理财产品到期时间≤2周,根据交易偏好,以弹窗等形式推送新的交易品类;
- 好友召回:用户可邀请近7天未登录App的好友,点击分享链接,享0.1折购买工具等福利;
【从产品角度】
- 回归展示:以“感谢信”等长图物料,展示近期上新功能,降低其回归后的陌生感和操作成本;
- 理财账单:根据用户过往交易行为,输出月度账单或年度账单等社交向H5,定期向用户推送。
2. 中断提醒,如用户中止开户等行为,且较长时间未再继续,则需再次提醒完成前述行为。
【擅用AI工具】
- 定期整理中断了开户/邀友/入金流程的用户,通过AI打电话询问中断原因,分享最新活动;
- 将AI训练成陪伴型客服,智能化交流投资话题,通过对话分析用户偏好,后续针对性营销;
【企微及电销】
- AI毕竟不懂感情,还需要真人介入,给流失用户电话回访,添加企业持营也是常见手段。
我深知每个决策背后,都会产生成本,不做流失干预,是券商运营人员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更何况在以机构交易为主流的大环境,个人用户对券商而言,或许没那么重要。况且并非所有用户的产品体验过程都是愉悦的,铁了心要走的用户,过度的流失营销只会变成骚扰。所以还是那个感触,运营讲究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多变切勿教条化~
最后声明,股市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行文所提及的金融机构及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使用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用语均为中性,不侵犯任何机构权益。
作者:大圆 我是大圆,一个总想说两句的运营。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