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果链到反应链:理解复杂世界的新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普遍的理解方式叫因果链。

我们通过观察一件事物的发展,追溯其背后的原因,再将这种因果关系作为解释世界的基本框架。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我们开始发现,世界并不总是遵循简单的因果链,而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反应链。

电影《蝴蝶效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小的事件,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变化。这样就是反应链最典型的例子。

反应链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系统论和控制论。20世纪中叶,诺伯特·维纳提出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认为系统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和控制自身。这一思想在今天的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先说一下什么是因果链。

因果链关注的是明确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在因果链系统中,每一个事件或操作都是由前一个事件直接引发的。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因果关系链条,使得系统的行为可以被准确预测。

与因果链不同,反应链系统不仅处理固定的因果关系,更通过实时数据和自适应算法来进行动态调整。这样,系统能够在复杂和变化的环境中做出更灵活的响应。

因果链强调的是一种线性的、单向的关系。例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没有认真复习;一家公司业绩下滑,可能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

反应链强调的是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关系。它是一种更加复杂和动态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复杂系统的行为。

以环境问题为例,空气污染不仅仅是工业排放的结果,还涉及交通、能源消耗、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仅仅针对某一单一原因进行治理,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回顾这一技术发展的历程,简单来说有四大转变。

一、规则的时代

最开始,计算机主要依赖明确的规则和逻辑。我们通过编写算法,明确定义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能力的发展,数据量急剧增加,统计学习方法开始取代传统的规则编写方式。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捕捉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而不需要明确地定义每一个规则。

三、学习的时代

深度学习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结构,能够处理更复杂的特征和更高维度的数据。神经网络的层级结构让模型在不同层次上提取数据特征,形成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抽象。

四、复杂的时代

或者叫网络的时代,从信息网络到社会网络,再到神经网络,大模型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这些模型利用巨大的数据集和计算资源,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智能。

总的来说,从因果链到反应链的技术发展,实质上是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过渡,也是从线性思维到网络思维的转变。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追求确定性的过程,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物理世界的明确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清晰且可预测的。

牛顿力学的核心是因果链——通过明确的物理定律,系统的每一状态都可以从已知的初始条件和作用力中推导出来。

牛顿力学是一种线性结构,一个小球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会笔直的向前行进,而现实中我们是通过不断碰撞先前的。世界并不总是遵循简单的因果链,而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反应链。

以前,我们做事是先思考,准备,然后行动。现在,我们更应该行动,多点碰撞,寻找最优路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静态的规划往往不如动态的适应。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有时候,我们需要改变观察事物的方式,才能真正理解它。”

——罗伯特·普利希特

作者:枫来了
智能时代的变革与思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