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的调平之策,开始鼓励“拼内功”
低价商品“劣币驱逐良币”,无底线“仅退款”恶化营商环境,是让淘宝下决心像二十年前那样,从改变自己平台开始,进而影响整个行业,让电商回归比拼内功的正确轨道上来的核心原因。
近五年来,短视频电商挟流量之威的爆火,让普通消费者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全网最低价”——日常价格三四百的商品,在主播们的卖力吆喝之下,居然能做到不足百元的价格。
更兼各大平台争相效仿的仅退款,俘获了一大批消费者的芳心。这让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战,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烈度。此所谓流量至上,价格为王。
近日,淘宝宣布将优化“仅退款”策略,依据新版体验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相关策略将于8月9日起正式实施。消息一出,迅速在引发热议。
其中一个大背景是,今年开始,电商行业屡试不爽的流量套路开始失灵。一方面,长期过度操作的仅退款,催生了大批以此为生的羊毛党,并以此滋生灰色产业链。
部分9.9包邮的商家,用更低的产品品质与更低的价格,抢走了实际上的价格敏感客户,但在这种逻辑下的商品品质,除了价格并没有其他明显优势。最终导致整个品类的劣化,买单的仍然是消费者。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兜兜转转,电商行业又回到了拼“内功”的传统卖货逻辑。无论是商家经营成本的降低,抑或是消费者权益的补强,客观来看,买卖双方的体验得到提升,用合理的价格获得合理品质的商品,卖家“站着把钱挣了”,才是电商行业正常的“经营之道”,而这一次,淘宝率先当上了电商行业的鲶鱼,让电商行业回到正轨。
一、“低价&仅退款”的代价
当然,仅从二者关系而言,消费者和商家,前者无疑是弱势一方。有数据统计显示,在网络消费投诉的十大问题类型中,退款问题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仅退款”有其必要性,既能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兜底,也能有效惩罚假冒伪劣和跑路商家。
手办爱好者陈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两个动漫手办模型,两款手办均属于预售商品,约定2024年2月下旬发货。2024年1月底,陈女士连续多日追问店铺客服发货时间,卖家均未回复。直到越来越多和她一样的买家在店铺商品页面留言反映“联系不上了”“店铺不在了”“无法退款”,她才意识到商家已经跑路。
陈女士事发的时间点,早已不是电商行业野蛮生长的13-15年。碰到这种情况,“仅退款”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售后手段。
毫无疑问,在平台增长遇到瓶颈时,谁是增长最快的平台,它最“一招鲜”的政策,往往会被争相效仿。
是政策就会有漏洞,“仅退款”之后,货还在手里,卖多卖少都是赚,甚至顺路还能赚一笔运费险,这是近两年,电商平台风行“仅退款”政策之后,“羊毛党”们“无货源模式”下的薄利多销。
赚运费险的模式也很简单,在同一家店同时下单多个商品但分开发货,但收到货就无理由退款,一笔运费险商家需赔付11元,换言之,只需在手机多操作几下,一天的饭钱就有了。如果是成规模的“军事化白嫖”,那么商家承担的退货成本,可想而知。
任谁也能发现,无论是退款不退货的“仅退款”,还是单笔运费险的多次赔付,让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天平发生了不合理倾斜。无良商家固然应当受到惩罚,但执法者并不应该是网络黑产和羊毛党,方式也不是恶意的“仅退款”和涉嫌骗保的“薅运费险”。
这让大量诚信经营的商家,因为政策漏洞的存在,横遭无妄之灾,也让正常的消费者间接受害。
在此前提下,商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离开售后严苛的平台,去正常售后政策的平台经营,这无疑是优质货源的出清。
另一类售价极低的“9.9包邮”卖家,其实并不会有上述问题,因为他们的材料成本等刚性支出本来就极低,少数售后并不影响他们的利润水平。
但现行的平台规则,如果只让这样的商家能活下来,同样会导致对商品品质有要求的消费者,无法选购真正优质的商品,最终用户也会离开平台,造成GMV的下降。
低价商品“劣币驱逐良币”,无底线“仅退款”恶化营商环境,是让淘宝下决心像二十年前那样,从改变自己平台开始,进而影响整个行业,让电商回归比拼内功的正确轨道上来的核心原因。
二、敢于开出第一枪,才有好商家
当平台的流量红利彻底消失,各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电商就会回到“拼内功”的正常轨道:无论是商品质量和丰富度、营商环境、物流体验、客服能力、产品体验、促销效率等等,都在买卖双方的心中构成了一张计分表,谁的综合得分高谁才能胜出,一招鲜的时代已经过去。
谁能在这个时候“开出第一枪”,谁就更可能掌握了通往下一个电商世代的门票。
而从针对“仅退款”的改革可以发现,在一众随便慷“商家”之慨的平台中,淘宝又成为第一个站出来的。在近期密集调整的商家经营规则中,对仅退款做了较大优化:店铺体验分大于等于4.8分即有退货退款自主处置权,其他分段商家也有一定处置权。
另外,还有一个被媒体忽视的变化。淘宝天猫表示要逐步改进仅退款的模型,用机器阻拦可疑“羊毛党”,并过滤高额仅退款,进行人工审核。每天大量的售后不可能人工客服一个个处理,仅退款模型的重要性不需赘言。这些调整不是只给高分商家的,而是面向所有商家带来公平的。
由此也能看出,淘宝已经为新体验体系的落地做好了准备。更重要的是,如果是遵守规则的商家和正常消费的用户,他们的实际体验,与以往相比并不会有质的不同。对于“仅退款”的改进,所针对的也并非这批用户,而是利用规则“卡BUG”的羊毛党和灰黑产。
而从整体电商大盘的增长情况来看,部分平台对“仅退款”的一味纵容,已经让季度GMV的增速跌下了30%,此前增长一直在40%以上。此外,淘宝通过88vip、百亿补贴力度的加大,也让低价感知变得越来越强。
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约 110 万商家流向淘宝。 这也是回归“体验为王”的营商环境,让优质商家与真实的消费者体验重新回到生态式的有机结合状态。
目前多名参与内测的商家表示,优化后不合理“仅退款”锐减,很多异常行为被系统直接拦截,正常“仅退款”需求普遍也可以自主协商;对于商家们较为担心的较高金额订单,不仅不会出现系统 自动通过情况,甚至会直接进入人工审核。
无底线讨好“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并不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买卖双方的交易想要走向正常化,其必要条件即在于,参与者能在这些交互中获得良好体验,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对于商品和商家的评价,商家自身的信用机制、消费者自身的行为模型等等,平台做到公平理性,才有可能不断“推陈出新”,平台氛围才会变得更好。
三、淘宝如何给电商行业“扳道岔”?
2003年淘宝创立以来,国内的电商比拼的一直是经营水平“内功”,但从2020年开始发生了两大岔道:一是短视频和直播两大新流量形态爆发,制造了一批踩中风口的成功典范,不少商家并没有为流量红利的消退做足准备。
二是低价成为电商主旋律,平台,商家,用户都喊起了低价,最后行业对低价的追求走向极端,平台几乎以低价为唯一指挥棒,伤害的最终不只是商家,其实还有消费者。一刀切的仅退款和强制运费险,促使商家在制造的刚性成本上偷工减料,导致商品质量大幅下降,消费者收获低价的同时也承担了低质,形成买卖双方的双输格局。
本质上,电商行业想要摆脱前述的“病态”经营环境,回到本质上的卖货逻辑,需要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换言之,即是对“体验”的调平——由商家正常经营和消费者的权益、福利、体验构成的平台综合体验。
从平台角度来看,需要通过一系列运营工具去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并在销售全环节保证商家的合法权益。在商家“后方稳固”之后,商品品质才会提升,价格也会趋于合理。
而从今年开始,消费者们也能发现,如今的淘宝购物体验,正在变得越来越纯粹。
一方面,今年618变得极致简单,最大的变化在于取消官方预售环节。
曾几何时,这是电商平台为了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减少物流压力而设计的一种营销策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机制逐渐暴露出用户体验上的短板——从看到打折预告到最终付款发货,最长需要等待10天,这一漫长的等待过程,变数太多,退货率自然居高不下。
取消预售之后,以往用户的“做题凑满减”,自然也成为历史。
而从商家侧,早在今年1月召开的2024年商家服务大会上,淘宝天猫就明确要升级全新的店铺综合体验评分标准。在新的评分体系下,“店铺体验分”、“商品体验分”将会全面应用到淘宝大部分店铺经营场景之下。商品口碑将与商家经营全面挂钩,体验分越高,商家店铺、商品就能获得更多的流量。
在低价战场上,淘宝也很明白,哪家都没有绝对稳固的护城河。低价心智的争夺会形成一场长期的战争,其他平台像前两年一样稳吃低价红利已不现实。
当红利消失,各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淘宝多年养成的好商家生态会起到反哺,电商也会回到“拼内功”的正常轨道:商品质量和丰富度、营商环境、物流体验、客服能力、产品体验、促销效率等等,构成了一张计分表,谁的综合得分高谁才能胜出。
这或许也是一种轮回。十多年前,淘宝一手开启了大电商时代。而在十多年后,淘宝也选择开启新一轮的体验改革,买卖双方的双输格局、营商环境的持续劣化,有望从淘宝这只鲶鱼身上实现真正的改善。在电商行业即将走入新的历史轨道时,淘宝做的不止是一个“扳道工”,更是一个开拓者。
作者:新摘关注年轻的新商业科技深度内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