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的数据分析师,应该是个什么样
两周以前,有个堂弟电话我: 说想去报个计算机编程培训班,因为计算机比较热门,然后去找一份编程工作,问我这样可行?
01. 故事中的思考
先介绍下堂弟的用户画像:
23岁,未上大学,当前跟随父母一起在菜市场工作
接到这个电话后,由于我身边真的没有这种未读大学最后职场比较成功的案例,所以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去给个答案。刚好近期有时间去思考这件事,所以就认真的想了下
1. 问题的识别
遇到任何一件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把问题定义清楚。
这个案例中,堂弟的表象问题是学计算机找一份工作是否可以,然而当问表弟为何要学计算机时,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想要生活的更好,而计算机行业工资比较高,所以想学。
也就是说,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走接下来的路,让自己未来生活的更好。
表象问题:没有学历报个计算机编程培训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真正问题:没有学历如何去做个人的职业规划
2. 问题的拆解
问题的拆解阶段均是通过MECE原则(不重不漏)来展开,实际上,MECE原则的根本是CE,ME不重要。也就是不漏远远比是否重复要重要的多。
3. 问题的解决
本案例中,堂弟目前因为才正式踏入社会,所以对职场这一套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先凭直觉找某一个行业及职能,然后快速去试错,直到找到一个自己觉得未来会不错同时自己不反感的平台,然后想办法去慢慢靠近这个平台。
比如:在某互联网公司做电话客服,觉得互联网行业自己比较喜欢,但是希望能做运营。
但运营这块对经验和学历都有要求,那么这个时候要真的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了:能不能去逼着自己搏一把,利用业余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经验(看书)。实际上,前面那些都很容易,只有这一步最难。而这一步也恰恰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一个担忧是付出了这么多,最后有没有公司让我做运营,我给出的答复是:肯定有公司要你,一旦你经历了这些,实际上已经遥遥领先一大批人了,这个时候你自身的层次已经上去了。各种机会都会来临。
我们这个世界总是回报后置的:一旦你付出了该付出的,回报自然而来,很多人就是因为抱着回报前置的世界观,所以做事不坚决,毅力不够。最近在看士兵突击,觉得最后主角能成功就是因为这样:信念这玩意儿太可怕了
补充一下:对于先培训再工作这条路,个人不是很建议,是因为不符合mvp思想,我们投入了一去不复返的时间,省吃俭用下来的金钱,最后回报率非常不确定。比如,你报了一个python游戏编程班,对方也给出承诺100%就业。先不说100%就业的玩法,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能不能坚持下来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有相对的:通过概率去解决
02.数据分析师的职责和要求
通过自身与业务的多次沟通,定义好业务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对问题进行拆解,最后通过自身技术来解决。
1. 能力要求
沟通能力、沉淀方法论能力、专业技术能力
在问题的定义环节:
需要的是分析师的沟通能力和逻辑能力,比如业务方最近需要我们做一个竞品分析,小白一点的分析师肯定都是在网上看下竞品分析的套路,而优秀的分析师总是能够与业务多沟通,找到小而美的切入点
在问题的拆解环节:
需要的是分析师的有效经验,有些人工作很多年,遇到一个常规问题,还是不能很好的找到框架去提供解决方案,这个就是自身的沉淀不够。凭直觉能够蒙对一两次,但在大部分时候直觉显得很无力,而且如果都是直觉去思考,那岂不是大家水平都一样
问题的解决:
方案有了,就需要落地了,所以技术不能丢,技术必须要会
可以看出,分析师这个职业实际上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分析师应该是非常善于解决问题的一批人。
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弟弟妹妹们讨论初高中学习/大学规划/工作问题,甚至长辈们的家庭关系问题,我想分析师这个时候应该要勇于站出来,多和家人交流,多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和实战场景。有没有看出来:优秀的分析师不仅仅要把工作做好,还要去多帮助家人
03.市场上80%的分析师干什么
X型分析师:
一直处于执行层面,思考表达较少,没有机会去输出自己,工作瓶颈很难突破
Y型分析师:
对外输出项,一看就很专业,已经有优秀分析师的气质
以临时提数为例,X型分析师在这件事上花了大量时间,没有时间去做专题分析;而Y型分析师能够找到应对办法,甚至通过临时提数知道业务方想做什么,进而提供一份专题报告
在80% X型分析师里面,有很多人想改变现状,希望能够成为一名Y型的分析师,于是就利用私人时间去充电:买书,买课程学习,然而很多时候效果不明显,所以看下数据分析行业的资料
04.市场上的书籍、资料、课程
市场上的课程和书籍多数以工具为主
稍微对推荐算法有点了解的同学都知道,推荐算法的核心是兴趣的匹配度:当前大部分分析师的不足点是思考和表达能力,在执行层面没有问题。而无论是京东还是云课堂上的高销量资料,基本都是围绕工具层面来讲解。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不太匹配的,这也就是为何你花了很多时间,但仍然发现提升不高。
05.突破提升,冲击年薪30万
无论是sql,机器学习,5w2h这些,实际上都是术的层面,技巧性的东西短时间内很容易去模仿。作为一名分析师,要想走的远,有三点我认为是前提,只有这三点做到了,才能保证你走的很远。这也是我职业生涯每次在瓶颈期都有办法去突破的重要保证
1. 自我优化迭代意识
我们知道,分析师的价值实际上就是通过分析诊断当前业务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跟进落地。
而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会不太一样,所以虽然方法论一样,但是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比如你有很好的落地建议,但是业务方现在就是没有开发去落地,那也只能搁置。对于这些外在不可控因素,分析师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
一定要知道当前阶段性工作中暴露出你最大的问题在哪,然后刻意练习,如果没有,那就是你思考不够。
以专题分析中的图表为例,分析师要尽量保证自己画出的图表比其他人要专业
这两张图是对比
分析师需要优化的地方太多:图表、PPT、演讲、心态、技术、思维、大局观。是不是突然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学,不要急,先要有这种思维意识,这是最重要的
2. 业务服务和洞察视角
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务于业务,所以一定要有很好的业务意识,工作中,有两种现象尤为常见:
1)轻视业务
分析师遇到一个问题时,还没花时间去研究问题,就直接上手用技术来做报告,最后就是报告显得很花哨,各种机械学习算法在里面,然而业务方看完之后,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没有落地项。解决方案就是多去和业务方沟通,让他们多去挑战你,只有被挑战多了,才会有很好的改变
2)建议与落地分开
很多分析师在给出建议项后,就把这份报告丢给业务方了,包括后面的落地以及效果都不跟进,或者只是简单的问下业务方效果。实际上这个是非常可惜的,分析师花了大量时间去做一份报告,在最后的落地收尾环节花的时间甚少。对于一份专题报告,建议项跟落地项一定是分析师和业务方一起来商定完成的。包括执行时间、负责人、预期效果都要提前定好,否则就是一份报告而已。
相信我,当你参与所有的过程之后,你对数据分析这个行业的理解会又不太一样,而业务方也会觉得你不一样
3. 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优秀的分析师情商一定是非常高的:太多时间需要和别人沟通
举个例子: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某上线的功能的效果怎么样
因为是面试,整个过程时间比较短,所以你要在短时间内给出直接结论,并且要尽可能连贯性的输出更多对你有价值的信息,让对方觉得你很有料。
工作中,无论是跟领导同事交流,都要去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行刻意练习。干的好的不如写的好的,写的好的不如说的好的,这话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作为一门分析师或者产品经理,只有掌握了这三个底层工作方法,我觉得才能达到顶级分析师的要求。
作者: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内容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