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OTA

最近想连载几篇系列文章都是细分行业来谈的,为什么有这个想法?一、之前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自己有没有自己很关心的行业,我哑口无言,很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随机漫步式地追捧互联网行业热点,热衷小道消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自己去没有一个了解和感兴趣的行业。二、同学某天去见大牛,问他以后想从事什么行业?他说,我以后想做互联网。大牛告诉他,互联网只是工具,不是行业,你要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行业用互联网思维运作才是正确的。三、为了能够有更广的认知以及能够在跨行业汲取到灵感,我要逼迫自己系统地了解不同的行业。目前,我想都是根据已有资料和粗浅主观思考浅谈目前想去了解的行业,这段时间重点是看下:旅行、金融、医疗、音乐这几个方面。其中会穿插行业的某个点做深入分析,并解部分产品。今天就先谈下OTA。
要聊OTA( 在线旅行)我们先聊聊OTA进化史。在2000年之前互联网还位兴起,由传统旅行社主导: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2005年后OTA兴起,以携程、去哪儿网为主要代表的酒店、机票在线预订,主要以旅游市场表品为主。2012年后进入内容爆发期,以蝉游记、马蜂窝为代表的旅行攻略,各类非标准化当地游产品开始涌现。2016年后开始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用户定制游,以及当地导游带玩模式兴起,产品更加个性化。
显然任何产品的最终形态都应该是朝着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去发展。但个性化方向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它最基础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线下旅行渠道和大量用户行为。现在一些公司通过技术驱动在做智能行程规划,他们通过用户的选择来匹配相应的行程安排,他们目前的一个坎就是线下旅行产品的丰富度。当然,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基于用户历史行为的智能化个性化推荐,从这点出发,做个性化旅行这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坦白讲,一开始很难就干个定制化、智能化服务出来,先占据用户市场、把握用户数据在一步步走向智能定制是相对合理的。那么问题绕回来了,在旅行产品同质化如此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差异化来获取用户呢?
从OTA进化史来看,旅行无非包括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大部分的OTA产品是在住、行上占据优势,但是在吃、游、购、娱这几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可以从从行前向出行中的场景进行延伸。第二种差异化方式是,抓住六要素的一点深耕细作,把其中一个做精做好做到精细化,然后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要素组合。第三种,跨届。旅行+社交,旅行+金融,旅行+商务,甚至最近一段时间很多OTA在做旅行类热播综艺节目。第四种,为B端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之前的阿里旅行做的“未来景区”、“未来酒店”等,通过技术输出和平台型服务的方式,帮助上游旅游资源方和酒店进行“供给侧升级”。但不管怎么样,OTA都不能忽视线下旅游产品渠道的铺设,这是完成商业闭环的关键。
过去OTA行业经过长期补贴厮杀,最后通过资本运作和并购使OTA的数量变的越来越少。在OTA赚足了眼球后,他们将逐步回归到商业本质,深耕用户的时期。在过去OTA产品80%的营收都是来自于机票和酒店,如何找到下一步的变现口,是OTA 巨头们在考虑的问题。当然我也有看到一些回答比如:抓住商旅用户,他们的利润更高,或者抓住b端商户给他们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精确化营销等,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并不是你把产业线拉长各环节可以盈利就行,我们最好是找到更加简单纯粹的商业模式。我会再去思考下去。

文/KevinZhon

关键字:产品经理, ota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