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专栏(二)| 互联网世界中的老年人

“适老化”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让更多各类智能技术产品可以被老年人等障碍群体使用,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5G、AI、IoT、移动互联网2.0,这样一个个新互联网科技产品接踵而至,这些全新的概念不断丰富着现代人的生活、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人们在探索新领域、寻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是否想过,有这样一大群人,也许他们每天在我们身边,或是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在外逛吃的片刻、或是散步晨练的时候,他们与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但却因为科技发展的太快了,渐渐的他们被我们所忽略,而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年人。

科技发展的势头愈发迅猛,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等等他们?

一、我国中老年网民数据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6月,全国网民规模9.4亿,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10.3%,近9700万人。40-49岁网民群体占比为18.7%;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互联网进一步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图:2020年6月网民年龄结构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人口特征趋势是儿童死亡率降低加上生育率下降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份数据得出,从 1950 到 2015 年间,中国每名妇女生育子女总数从 6.11下降到1.66;而人口老龄化会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劳动力减少而导致延迟退休、由于老年人基数庞大从而医疗问题尤为突出等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全国抽样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6月,中国网民中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所占比重大体上呈增长趋势。从2012年开始,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直线上升,到2017年达到了10.6%。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到了互联网之中。

图:全国网民中 50 岁以上网民群体所占百分比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020年疫情的爆发,也让许多老年人经历了第一次“触网”。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3次测算,6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保持在6.3%~6.7%,而这一比例在2020年6月上升至10.3%,按同期网民规模换算,新增60岁及以上网民约3000多万人

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平均寿命延长,他们成为了最大的有“特殊”用户习惯的群体。

二、老年人被网络“抛弃”的事件屡见不鲜

2020年春运期间,安徽宿州一位28岁的老大爷到火车站买回家的车票,当轮到他时被告知无论是高铁、火车还是站票都没有了,老大爷前前后后排了6次都没有买到,当工作人员建议他上网买票时,大爷顿时崩溃了,坐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并道“网上俺不会”。

图:大爷不会网上购票的新闻视频截图,图源网络

2020年中,一位哈尔滨的老人在搭乘公交车时,由于没有带手机而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停车拒载。因迟迟不下车,老人遭到车上乘客愤怒谴责“为老不尊”。还有人劝老人下车,称“这些年轻人上班多不容易”。老人不知所措,直到民警接警后赶来将老人带离。民警告诉老人,现在没有健康码无法乘车,“这是政府规定”。

图:乘公交车需先扫健康码,图源澎湃新闻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老年人不会用……”,下面自动匹配的搜索建议,大部分都与“手机”“健康码”“智能电视”等技术产品相关。不需要过多举例,大家多半也都有被父母或者祖辈询问某个智能产品、应用功能如何操作的经历。而且可能在对同一个问题回答很多次之后,你的耐心已被消磨殆尽。

但异地而处,如果自己是新闻里的老年人,当下面对不会使用的产品、无法迈出的家门,是如何一种心情,又会对自己、对智能产品产生什么样的看法?

三、“难住”老年人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从39岁大脑生产的髓鞘到达高峰,之后开始渐渐停止生产,衰老也就开始了,从40岁开始,人的视力就会开始出现老化;42岁大脑进入中年期,随着循环能力的下降,脑部供氧减少,记忆力受到影响;在55岁以后,很多人会患上老花眼,对特定颜色(特别是对蓝光和绿光)不敏感,动态视觉减弱;到了60岁,白内障问题更突出,认知功能退化明显;而神经系统方面,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脑细胞数量及突触连接减少,脑血流量减小,导致记忆力下降、易疲劳、对外界反应迟钝等问题。

1. 由于衰老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对科技产品的感知能力变差

根据研究,视觉老化会影响老龄用户对手机界面的感知,行动力老化影响他们对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的操作,记忆力和处理能力的老化导致他们的操作行为较为迟缓,而听觉老化和语言能力的老化则直接影响他们与外界的沟通。

如果能理解衰老,或许我们才更能理解老年人为什么会对电子产品无措。

2. 客观的自身制约因素

由于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难,所以有部分老年人对网络抱着畏惧的心理,他们相对保守,不愿尝试数码产品和网络产品,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害怕出错,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互联网产品对老年人的包容度不高,产品设计无法切合老年人的需求。

图:模拟70岁老人的感官体验,图源清华大学人因所

四、老年人对网络的“积极态度”

老年人真的与互联网“绝缘”吗?

并不是这样的,不仅因为互联网的浪潮席卷每个人,还有许多老年人本身就在主动拥抱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从2013-2016 年连续四年发布了《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报告中的社交类应用指具有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包括综合类社交网站(如微博、微信朋友圈、QQ 空间、人人网等)、即时通讯通信(如微信、QQ 等)以及垂直类社交网站(如社区社交、婚恋社交等)。使用互联网社交应用的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逐年增加。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显示,有65%的老年人“非常喜欢上网”,他们为社交、新闻资讯、网购消费等贡献了重要的月活和交易额。

图:《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配图

由此可见,老年人对网络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产品开展适老化的最基础原因。但在优化的同时,也要考虑提高老年人对手机、对互联网产品的使用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感、更好的体验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便利。

#相关阅读#

适老化专栏(一)| 适老化与信息无障碍

 

本文作者:信息无障碍研究会 障碍用户研究院 刘艺凝

本文作者 @信息无障碍研究会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