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制逻辑图——逻辑图构成的三元素(1)
不论做什么资料,如:解决方案、产品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等,都需要用逻辑图来帮助作者说明自己的意图。
通常资料内容包含的要素越多、逻辑越复杂,意图表达的难度就越大,此时仅用文字描述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怎么办呢?用图形表达,俗话说“一图胜千言”。
为什么“一图”能够做到胜“千言”呢?
在这里的“一图”指的就是“逻辑图”,那什么是逻辑图呢?它的构成是什么、绘制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逻辑图,是用图标符号、说明文字以及连接线等,形象化地表达复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这个“如何绘制逻辑图”的系列中,准备用6~7篇来说明逻辑图的构成原理、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景,第一篇先介绍一下逻辑图的基本概念。
一、逻辑图的基本构成
由于研究对象的种类成千上万,不同对象的表达内容非常繁多,所以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逻辑图表达形式。
在表达某个逻辑对象时,你可以借用他人成熟的图形形式、也可以自创一种图形形式;但在画完图形后如何判断图形表达的是否合理、能够正确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意图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方法来帮助判断图形的正确与否,首先要找出不同的逻辑图形的画图规律、原理、标准等。
为了找到不同种类图形的共性,可以通过对比几个图形来分析它们的异同,如图1-(a)所示,所选的图形完全没有任何业务背景、它们之间也无任何关联。
图(a)中有4个图形a1~a4,它们从外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如果对a1~a4的4个图形进行拆分,将拆分后获得的图形元素进行分类,可以获得三组不同的元素,分别详见图(b)、图(c)和图(d),这三组不同元素的含义如下:
图(b):表达构成图形的“要素”
从a1~a4的各图中都有共同的图标:A、B、C 3个方块,这3个方块表达了不同图形中的主体,称之为“要素”。
图(c):表达上述要素之间的“逻辑”
在去掉a1~a4各个图形中的要素后,剩下了“线条、位置、背景框”等内容,它们表达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称之为“逻辑”。
图(d):表达要素与逻辑构成的“模型”
在去除了a1~a4各个图形中表达要素和逻辑的内容之后,只剩下了要素和逻辑的“投影”(用虚线表示),投影表达了要素与逻辑构成的不同“形状”,称之为“模型”。
二、逻辑图的三元素
从前面4种与业务无关的图形中抽提出来了三种共同元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是逻辑类图形都是由这三类元素构成的,把它们称为构成逻辑图形的“三元素”。
- 要素:用于表达图形中的主体内容(图标符号+文字);
- 逻辑:用于表达图形中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线、位置、包含);
- 模型:用于表达由要素和逻辑构成的有规律性结构的“形态”;
三、逻辑图原理总结
表达各类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都可以采用符合三元素规则的图形来表达,利用三元素组合的规则不但可以绘制正确的逻辑图,也可以检查判断他人绘制的逻辑图是否正确。
理解了逻辑图的构成原理,再回到本篇开始的问题上,为什么说逻辑图可以做到“一图值千言”呢?对比一下用文字表达和图形表达的区别就清楚了。
1. 用文字表达
作者在表达时只能沿着一个维度一句一句地写,而读者也要顺着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取,并在大脑中从这些文字中抽提出要素、构建出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由于作者和读者的能力水平不同,读者从文字中可能读出完全不同的“要素、逻辑”,并搭建出错误的图形来;内容越复杂、要素越多,表达就越困难,得出的不同结论也会越多。
2. 用图形表达
作者可以将多维度的对象用要素、逻辑、模型一次表达出来,观者不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抽提和组织,一次就可以看到全貌,读者只要按照图形中的逻辑表达顺序去理解就可以了。
不同的观者只有一个结论(当然表达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误差,但远小于文字表达)。
3. 两种表达的区别
- 图形表达:作者同时可以“画出”逻辑和要素,观者可以直接“看见”逻辑,所以意图传递的效率高、准确、失真少。
- 文字表达: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读者的和阅读水平极大地影响者意图的传递效率、准确性。用语言表达也是同理。
(当然,在诸如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只能用文字而无法用图形表达的逻辑,这种现象不在讨论之列。)
绘制逻辑图工具很多、模型和图标的样式也不尽相同,但不论使用什么模型、图标或是绘图工具,完成的逻辑图基本上都要遵循上述三元素的要求;掌握了绘制逻辑图的三元素,不但可以绘制正确的逻辑图,而且还可以对他人的逻辑图进行检查和评估。
本文作者 @李鸿君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