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的3个关键步骤和5个成功要素

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产品经理,笔者陆续体验过一些陌生人社交产品。在深入地使用这些社交软件产品后,笔者发现陌生人社交产品背后有一套统一的逻辑与困境。

陌生人社交可以称为“荷尔蒙社交”,是一种男女双方以性吸引力为主要驱动力,为了认识异性、找对象、约跑步而进行的一种社交行为。当然,不排除在部分情况下,大家使用陌生人社交产品只是纯粹找人纯聊天、打发时间。

诸如「soul」、「探探」等陌生人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很多关键步骤上,刻意模糊化异性,利用对异性朦胧美的想象与期待,促进用户间进行更多的互动行为,提升产品的活跃度。

笔者在体验了十余款陌生人社交产品后,发现陌生人社交赛道有三大关键步骤、共同面临的困境与成功要素;每一款产品根据自身产品定位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玩法、刺激点去促进这三大关键步骤的效率,并从中尝试商业化变现。

一、陌生人社交的三大关键步骤

实际上,所有的社交行为(线上+线下)都有三个关键步骤。每一个关键步骤上,不同产品是如何“解题”的呢?

1. 第一步:匹配目标,信息展示

我们在线下认识新朋友大部分是通过好友介绍或者聚会的方式,本质上这是一次“基于好友推荐的目标匹配”。在见到新朋友后,新朋友的言行举止就是他们的“信息展示”。

与线下认识新朋友类似,陌生人社交产品通过各种各样的功能,将异性的信息展现给你,这是一种“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用户个人偏好的算法推荐”。

典型的功能形态有:

  • 「青藤之恋」的左滑右滑模式
  • 「Soul」的广场
  • 「他趣」的附近列表
  • 「积目」的速配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无论产品的功能形态是怎么样的,其实都是通过不同的玩法、维度去展示他人的用户信息。“匹配目标,信息展示”是三大关键步骤的第一步。这一步就要求产品:

  • 有大量的用户基础:满足LBS限制和用户个人偏好要求
  • 准确的算法匹配机制:类似头条的算法机制,匹配合适的人给用户。但目前很多产品都只是简单的进行条件筛选,并未实现真正的算法推荐
  • 鼓励用户展示更多元更丰富的信息:提高算法准确率和匹配成功率(如「青藤之恋」在成功匹配前,需要用户完善好个人信息、「他趣」填写个人信息可以获得趣豆)

2. 第二步:筛选目标、确定目标

在信息展示后,就是基于个人喜好的选择了。因为人是非标品,这一步主要看个人的喜好偏向,是否选择喜欢/超级喜欢、主动搭讪/私聊。在陌生人社交中,男性与女性的相互筛选是根据目的和类型进行不同的价值交换与匹配,男性会偏向于展示经济实力、工作,女性会展示外貌、技能。

在这个环节,产品侧可通过鼓励用户展示更多元更丰富的信息、优化匹配算法,在这一步能提升匹配成功率。

3. 第三步:产生互动、进一步连接

双方匹配成功后,就到了互动环节。根据产品目的的不同,不同产品在这一步有一样的设定:

  • 困难模式:「她说」男女匹配成功后,女生先向男生提3个问题,男生回答并且女生满意后才可以聊天——这是基于「她说」的定位是一个高质量的交友平台,通过多次匹配来提高双方的真实匹配成功率及互动率
  • 普通模式:「探探」通过匹配后可直接聊天,系统会提供提示词引导用户破冰
  • 简单模式:「他趣」匹配成功后,系统会代替用户主动发话——这是基于「他趣」是一个按聊天句数收费的盈利模式,鼓励用户多聊天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在破冰后,所有的陌生人社交产品都无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难题:如何避免用户转移到微信?

  • 有些产品在匹配前通过各种特权、直播引流等,实现商业化。比如「她说」、「青藤之恋」,只要用户有找对象的需求,能重新回来即可
  • 有些产品则鼓励、引导用户留在软件聊天。比如「Soul」中若想点亮“soulmate”图标,则需要长时间在「Soul」中聊天;又如「他趣」会把微信、联系方式等关键词进行屏蔽

总之,陌生人社交产品更多的是一个连接男女双方的作用,不可能完全阻止用户转移到微信。笔者认为,只需要在用户转移到微信前完成商业化变现即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模式。

二、陌生人社交有哪些成功要素

除了上述的三大关键步骤,陌生人社交产品还有很多决定成功因素,接下来笔者一一道来。

1. 塑造“高逼格”的产品调性,“从高往低打”

同其他社交(如熟人社交、职场社交)、社区产品(知乎)一样,“从高往低打”的打法更容易成功。通过塑造出“高逼格”的产品定位,让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有优越感。而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所以大众会“趋之若鹜”,最终实现用户规模的扩大。

在陌生人社交产品的“高逼格/高质量”会依据产品定位的不同,分别强调用户的年龄、外貌(身高、体重、颜值)、学历、兴趣爱好等。但有一个共同点是:第一次打开APP,看到的用户都是非常高质量的。

2. 得女性者得天下

电商告诉我们“得女性者得天下”,这一点放在陌生人社交产品也尤为合适。

自古以来,基因决定了男性更偏向于主动出击,而女性则是在众多追求者中进行选择。如果一个社交平台有很多高质量女性的存在,势必会吸引男性的涌入。

因此,几乎所有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初期都会邀请很多漂亮的女性作为种子用户,特别是在校女大学生(甚至小马哥在QQ的初期阶段也假扮女性与用户聊天)。而产品的广告、示意图都会用漂亮的女生照片作为宣传点。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另外,有些产品会通过其他的宣传点,刻意去弱化“找对象”这一点,更多的是宣传交朋友、发动态等,以此来降低女性用户使用的心理负担。如「她说」不仅仅是找对象,还有交友、扩展人脉。

3. 匹配成功的数量与效率、匹配到的用户质量、男女双方体验,三者无法同时兼顾

由于男性用户的涌入和男性更偏向于主动出击的特点,会导致漂亮的女生备受骚扰。

如「Soul」中女生在广场发照片、发找对象/聊天的瞬间,会有很多男生评论/私聊,导致女生不堪其扰而选择性回复或者冷漠回复;这又导致了男生得不到相应的关注,因此更频繁地在广场去找异性互动或直接流失掉,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很多陌生人社交产品中,男女双方的体验都很糟糕。

「Soul」的广场功能的逻辑,是为用户推送基于LBS的KOL,可简单理解为:有意把你所在城市的帅哥美女发的瞬间都推送给你(也就是上文提高的高质量/高逼格);因此「Soul」更注重“匹配到的用户质量”而非“匹配成功的数量与效率”、“男女双方体验”。

笔者认为,在陌生人社交产品中,匹配成功的数量与效率、匹配到的用户质量、男女双方体验就像一个“不可能三角”,不可能同时满足三者。

从现有的产品形态来看,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或许这个矛盾就是无解的。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4. 给予女性特权,留住女性用户

由上面「Soul」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多陌生人社交产品中,男性会广撒网地与女性互动,而女性则相对谨慎。因此男女双方的体验是很难平衡的,或者说是天然矛盾的。

在男女双方体验都不好的情况下,男性用户、女性用户都有可能流失。但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更倾向于留住女性用户,提高女性的用户体验。

毕竟“得女性者得天下”!

为了留住女性用户,不同的产品根据玩法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 给予女性用户一定特权:如「她说」男女匹配成功后,允许女生向男生提3个问题,男生回答并且女生满意后才允许聊天;
  • 免费送女性用户会员:如「探探」赠送给活跃的女性用户会员;
  • 限制私聊次数:如「Soul」限制私聊次数,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女性用户的体验。若仍想私聊,则需送礼物,这是一个不错的商业化方式。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5. 寻找合适的商业化变现

任何一款产品最终无可避免都要实现商业化变现。陌生人社交产品和工具类软件变现的思路类似,都是在重点功能上付费或流量变现:

  • 关键步骤上引导开通会员:开通会员后不限匹配次数、可以超级喜欢、支持高级筛选、展示对方是否喜欢你等等
  • 流量变现:通过引导观看直播、参与语音房、赠礼物等方式进行流量变现
  • 借交友的幌子骗钱:「他趣」每天限制免费聊天的数量,若超过该数量,则需要付费。而女性用户可以通过跟男性聊天来赚钱;因此在「他趣」上女生都非常主动,很容易让男性因荷尔蒙冲动而付费。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三、总结

2019年1月15日,「多闪」、「马桶MT」、「聊天宝」三款社交应用同一天上线;近几年,还有数不胜数的社交产品涌现,也有数不清的产品不久之后就“死掉”。

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我们:在陌生人社交这条赛道上,最不缺的就是机会,哪怕是大概率会失败的机会。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陌生人社交一直都是一个上限很高,下限很低的赛道。

陌生人社交强依靠于LBS(一个女性距离你500m和距离你500km对你的吸引力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它的MVP模型可以小至一个城市;再加上,那些条件不太吸引人的用户会无人搭理,而产品很难解决这个现状,导致人群的关注度长尾效应非常严重,这必定会导致用户流失到另一款产品。

与此同时,目前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在研发技术上没有难点,功能易复制,因此功能相似度非常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一个坚固的护城河(最大的护城河是产品定位,用户数量和质量)。

因此,没有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可以垄断一大片地域或全部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在陌生人社交这条赛道上永远都有机会的原因;但很多产品或许可以勉强地活着,但也很难做大。

未来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出路在哪里?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是笔者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对陌生人社交赛道的理解,仅代表个人想法。如果大家有其他对陌生人社交赛道的理解,欢迎在评论中表达~

最后,由于笔者认知范围有限,所以还有很多方面有所遗漏,或有细节错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批评指教,也欢迎各位畅所欲言,发表观点。

 

作者:KC,互联网产品经理,分享用户体验、产品思维、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所思所想。

本文作者 @KC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