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警惕:产品设计切勿盲目“自嗨”

最近发现不少产品同学在需求设计时,过于以自己的理解为核心,其实这是一种“产品自嗨”的表现,大家一定要警惕,特别是新入门的产品同学。

有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一、表现与原因

自嗨,原本是网络流行词,就是自娱自乐的意思,形容自己一个人嗨一个人玩的,很开心的一类人。

对我们产品经理来说,产品自嗨主要是指对于自己所负责的产品设计,在自己的认知局限内自我陶醉,对于合理的建议,凭直觉错误否定而又固步自封,就像是坐井观天的青蛙,不愿且无法找到出口。

产品自嗨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常见,对于产品经验稍微欠缺的新人,在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或者负责的领导时,很容易在自我茫然的过程中被动地陷入到“自嗨”境地;对于经验丰富的负责人时,往往也会在产品权威左右下,容易忽略潜在的风险,主动地掉进“自嗨”的陷阱。

产品自嗨的常见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红灯思维下主导:这个需求做不了。

什么是红灯思维呢?

红灯思维其实是一种惯性的认知误区,是指本能的否定外来事务,不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不能接纳不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当有人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红灯思维第一反应会认为,别人的一定是错的,只要和我想法不一样,就是有问题的。

举个例子:

你:好多人做短视频都挣了钱,我们做短视频也一定能挣钱。

张三:我不这么认为,正是这么多人都做短视频了,赛道肯定拥挤,我们现在再去做肯定挣不到钱。

或者:

你:好多人做短视频都能挣了钱,赛道十分拥挤,我们现在去做恐怕很难挣到钱了。

张三:我不这么认为,别人能挣到钱,我们怎么就挣不到钱呢?

生活中,大家身边可能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同学,无论你说什么,他总是本能的反对,没有任何深度思考和论证,完全无视你的前提条件,也不看你的论据,张口就是你说的不对,而且还能讲出一大堆反对的理由,通过标新立异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满足心理优越感,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

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同学,我们绕着走就是了,可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同事,你就会觉得协作成本极高,工作开展很难。

我们产品规划或者设计时,也会遇到这样同学,对于陌生的产品工作,红灯思维主导,本能觉得不行,甚至为了能挑出反对的理由,花大心思去论证不可行性,而从不去深度思考,科学的去论证可行性。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产品自嗨,在自己固有的有局限的认知下,自我陶醉,对于新的产品设计持否定的态度,把自己活成了封闭系统,自己关上了对外的接口,屏蔽了所有的反馈渠道,把自己关在了产品的小黑屋里,自我欣赏。

第二,性格和制度双盲区:我的产品我做主。

正所谓,文章总是自己的好,不少产品经理会有一个偏颇的观点,认为自己所负责的产品设计一定是自己说了算,别人最好不要指指点点,即使说了我也有权不听。

这时候,如果所处的环境,没有相关制度,又或者直接领导认知也有局限,从流程上给了自己完全做主的合法性,这就会屏蔽可能优秀的声音,包括同级产品经理的设计建议,业务或技术等上下游的合理反馈。

实际上,有些产品性格使然而又能力有限,这其实客观地促进了产品自嗨,为其营造了便利性,相当于是为生存土壤提供了有机肥料,没有碰撞的封闭环境,当然有利于固守己见的错误生根发芽,却不利于优秀的产品诞生。

所以,在个人性格和制度形成的双盲区下,就容易形成鸵鸟效应,埋头沉浸在自我娱乐中,丝毫不考虑外部的良好建议。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二、自嗨的危害

根据镜同学的经验,以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产品经理一旦形成了封闭系统,就会主动或被动地陷入到产品自嗨,从而会为产品工作带来不少危害与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如果在产品设计时,固步自封,听不进去建议,只是一味的产品自嗨,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危害,首先就是自身的产品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的提升。

就算是闭关锁国的晚清,有志之士还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产品设计本来就具备持续进化的特点,不与他人交流的后果,只会是让自己慢慢落后于他人,在专业性上,成为井底之蛙。

第二,产品体系的建设存在不平衡发展的局面。

大多数产品团队都有多个产品经理,也都具备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产品线或者不同的产品,共同服务于公司整体的产品战略。

而当一个人陷入到产品自嗨而与体系建设相脱节时,就会造成整体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拖累全局,就好比是一艘轮船,有个工程师仅凭直觉焊接,最后导致存在漏洞,最后,大家都得玩完。

就像峡谷的终极生存法则:不是一个人的王者,而是团队的荣耀。

而产品自嗨,本质上,所幻想的就是一个人的江湖。

第三,影响团队协作氛围,不利于团队建设。

当团队有一个习惯于自嗨的产品时,对于团队氛围的影响也是无比的大,因为产品经理处于工作的上游,本身又是一个综合协调岗位,需求设计前后,都需要和各个岗位对接交流,沟通频繁。

这些内部用户难免会提出一些反馈建议,可有经验的“自嗨”产品,总是毫不犹豫的坚决不听,长此以往,也会形成僵化的标签,其他团队成员也不愿意与其过多交流。

团队的反馈渠道被阻塞,良好的互动氛围一去不复返了,提起某个“自嗨”的产品经理,画面感十足,气氛立马凝重起来了,这非常不利于团队的协作。

第四,视野受限,产品格局打不开。

因为产品经理是工作的上游,而且是无授权的领导,需要综合能力更多,协调解决问题的情况普遍,对多元化思考有更高的要求,这汇总成一句话就是要有大的产品格局观。

而如果只顾自嗨,沉浸在自己的产品小圈子里,只顾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我娱乐,那产品经理的上升通道就会变窄,产品格局就始终受限,看不到更远的诗和远方。

产品格局对于产品经理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产品自嗨,走阳光大道。(年轻人,尤其是产品经理,还是要走大道。)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三、如何避免?

明白了产品自嗨的危害,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我们以终为始,重新出发,思考应对之策,既要避免自己成为盲目“自嗨”的那个人,还要知道怎么和别的“自嗨”人士打交道,可供参考的经验如下:

第一,提升产品专业性,学会软沟通。

从自身岗位出发,要避免红灯思维,提高产品设计的专业性,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的知识越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就越不容易偏离初心,就越发能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更有对外学习的驱动力。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岗位的专业技能,一旦脱离了专业的训练和提升,就容易偏离初心,正所谓,离家太远会忘记故乡。

除此之外,有很多所谓的自嗨人员,实际是不会软沟通,结果不知不觉的被贴上了“僵化”的标签,成了只会盲目自嗨的那个人。

这就需要多加磨炼,一来是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方法,比如,不要直接就拒绝他人,培养数据论证的意识;二来,要在同理心的指导下,学会换位思考,柔性软着陆,避免生硬和冲突。

第二,建立反馈渠道,活成开放系统。

建立反馈渠道可能是个人进步最快的成长模型了,有意识地让别人帮助自己的决策把关,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想法与决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时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是,能力有限,需要别人的指点。

有了这种意识,再通过实践,久而久之,就将自己活成了开放系统,既可以沉淀自身的行业经验,加大深度,也容易拓展视野格局,提升广度。

这样来做,就自然不会陷入到产品自嗨的境地。

第三,通过制度约束,避免人为偏差。

成长离不开环境,脱离了剂量谈用药是耍流氓,好的结果不仅需要个人的内部驱动力,外部环境的塑造也至关重要。

面对自己或者他人可能盲目的产品自嗨,除了引导专业性和软沟通之外,更重要的可能就是需要用完善制度体系,来保驾护航。

比如,产品设计最终是要靠团队的评审决策,而不是一个人有拒绝接纳任何建议的最终决定权,从制度源头,避免性格驱使下可能带来的人为偏差,不给产品盲目自嗨提供生存的土壤。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总之呢,我们首先要避免自己成为盲目自嗨的人,只有自身做到了,才能有所体会,才能以己之矛,攻彼之盾,才能找到破解的方法。

至少有一点,需要牢记:盲目的产品自嗨,是产品职业发展的禁区。

作者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作者@公众号:产品大峡谷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