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携程出行业务的思考
之前讲了住的思考,本篇我们来讲行的思考。
行可分为出行和游行,因为我们游玩在下一章讲解,因此我们这边定义的行为出行。
出行也是一个大的概念,通过距离有长途出行和短途出行,通过人数划分有个人出行、小众出行和公共出行,形式上有海陆空出行,更细分的还有交通工具的分类。滴滴的口号就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但他的出行个人出行和小众出行(拼车)。携程从明面上看主打的是公共出行,如果包含接机等,也有个人和小众部分,但属于小部分。
所有服务差不多都遵循这么一个规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加上宣传的结果,这样才能获得市场。
因此在任何服务中总有供小于求的情况出现,这样连一票难求就不用谈其他更好的服务了,先满足最基本的诉求,因此不是多么精美或者周到才算好。就像马斯诺五大层次需求中,只有满足最底层才好去操作上一层,拾级而上最稳妥,大跨步是需要足够的实力的资源的。
因此最开始是渠道资源的积累,整合出行的信息,这就需要一个管理后台来管理这些数据,后续可以做分析,看哪些渠道活资源比较好,可以长期维护,哪些带不来收益却占用资源,可以有选择的放弃。也可以通过客户进行搜索,查询结果为空的,进行资源的获取,看获取的代价,是否有需要纳入系统中。
01
那我们讲业务还是从人出发,根据人事物务的方法进行拆解出行的业务。
1. 人
买票的人:个人消费者,组织(公司团建、学校出游)(组织这块目前好像没有,需要大家自己购买然后进行报销)。
卖票的人:渠道资源提供方。
平台方:渠道人员(引进出行资源)、运营人员(出行活动策划推广)、财务人员(账务清结算)、客服人员(处理客户咨询投诉)。
2. 事
买票的人:在某个时刻到达某地,延伸开去就是时间问题,价格问题,上下车地点问题,交通工具选择、安全问题,舒适度问题,其他服务问题。
卖票的人:票卖出去,钱拿到。
平台方:把交通资源接进来(资源管理),搭建购买平台(产品管理),服务客户(客户管理、运营管理、售后管理、策略管理),资金流水(收取客户费用,给资源方结算,财务管理)。
3. 物
买票的人:在手机端(app、小程序、公众号)和网页端进行操作。
卖票的人:交通信息通过接口传输,对账在电脑端,开票连接开票系统,打款使用网关支付。
平台方:资源管理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可能出去跑业务顺便录入);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运营营销、策略、售后、财务等都在电脑端操作。
4. 务
事务流:客户从买票到行程结束的流程(含退票改签)。
数据流:客户订单数据、客户数据、交通信息数据、营销数据、财务数据(支付、退款、分账)、搜索数据、评价数据(含客诉)、渠道分发数据、定价数据。
分析完后,我们也能够把大致业务框架给找出来,前期准备和后期维护都是为了中间主流程客户下单服务的。
主流程如上图所示,贯穿会员从进入平台到选购车次到支付到异常(改签/退款)到评价的全流程,这对于会员来讲是比较简单清晰的流程,可是对于平台来讲这是数据记录、数据传输交换的复杂流程,这里面还包含一些其他的营销策略,而难点也在数据策略方面。我们看上去最重要的主干流程就像大树展现在眼前,而最难最细的是供应大树的根部,错综复杂。
我们从头到尾看看这里面如何既表现的简单,逻辑的复杂。
02
1. 资源录入
资源录入也可以说是资源管理,有点类似CRM的客户管理,当然结合我们后面会员,这是两种类型的客户管理。(在这里我们把资源供应商叫做客户,把消费者叫做会员)
平台可以有自营的服务,但是自营的范围不会太广,还是要选择多渠道合作,平台整合所有信息进行展示,供会员选择。
这相对于主流程来说是前提流程,这个就涉及客户资源管理的流程,从客户挖掘、客户跟进、客户报价、客户签约最终达成合作的流程,可能这部分在线下操作签约合同,待完成以上商务洽谈后,正式进入对接。
而在合约这块也有很多细节会影响后续流程,比如资源独享(目前有反垄断法,不深入调查没事)、出票优先级(一个资源供应商不一定只对接一个平台)、结算周期、抽佣比例(或许没有抽佣,手续费直接由会员承担)等。
2. 上架出行信息
渠道对接上了以后,就需要把渠道的出行交通数据对接到平台库中,平台还需要自己过滤一下交通信息,因为平台对接的供应商不一定是第一手供应商,可能是分销商,那么有可能会有重复的数据产生。
简单过滤之后,我们还需要通过自身的算法,为客户量身定做乘坐的方案,因为一趟车有上有下,尽量不出现空位,尽量使利益最大化。
这套算法总的来说就是抓住客户的头和尾,然后不断收缩,尽量符合会员的要求。比如,我要从上海到北京,那么从线路库中找到上海出发的,北京下车的路线,如果有上海到北京的全程的,那么优先展示;如果没有的,那么还是从这堆路线中找上海出发,北京到站的,补票放在前面、换乘的放在后面,在一辆车上乘坐时间越久的放前面;如果这样的没有,那么进一步推荐相邻站上下车,直至完全没有。
这里面有个疑问点是,平台还会把已经没票的车票给罗列出来,且放在了有车票的前面,个人觉得这些没有的,可以单独放在一块,页面最开始的只展示有的,哪怕是不全的,至少人家立马能买到的,而售完的可以放在下面。虽然按照时间顺序罗列蛮好,但是有和无穿插,感觉不太好,就像有块肉,不能吃的这种感觉。当然纯个人理解,可能平台有其他深意,毕竟可以抢票啥的。
当然这里面很重要的还有价格,价格目前是按照两站之间有单独的价格的,这样到也好算。说起价格就要讲到营销了,这里就会有价格的起伏,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往往是飞机,火车汽车价格一如既往的稳定,可能是资源供应方身份不同导致的。
出行信息过滤且通过算法编排好后,就在幕后静静呆着,等到叫号再一个个出场,这些信息也随时在变化,信息交换频率随着不同时间段而不同,在平时,只需要在查询、预订、支付这几个点操作时像相应的供应商获取最新数据;而如果节假日,可能需要提前备好数据(主动定时获取数据),或者也不需要,因为那时候抢票的人实在太多,不需要主动去获取,还是由人去触发,只要没了就变更状态,后续不可点击。
而在没票到有票的阶段,这个我觉得是供应商调用平台的接口告知,这样只需要一次即可,不然每次刷新去获取,会增大服务器压力,而在有票的时候,人为操作去获取是要知道票的数量,需要实时数据,没票了,再怎么刷新也不出票,不如等有票了供应商第一时间告知。
3. 会员浏览下单
会员来到平台,会告知自己的诉求,输入初始地和目的地,系统根据算法展示多种出行方案,会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进行下单,而在下单过程中需要去获取是否有票,下单时是否锁定库存,这些需要平台设定好规则。
4. 支付
会员下单后,就进入支付阶段,会员可能不会立马支付,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支付限时的功能,如果还不占库存,那么谁先支付谁先得;是否占库存关系到与资源供应方的数据交换,因此为了减少交互,我觉得在下单过程中是不会占库存的。
长时间不付款会被系统自动取消订单,在付款的时候也需要再去获取票数,如果发现没有了,那么也会终止交易;如果允许支付的话,那么需要在后续一步出票环节做判断,可以在出票环节告知出票失败并退款。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可以购买必定出票的保障,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是否是平台进行赔付?还是说与资源供应方有协议,由供应方承担?
支付成功需要告知资源供应方,他们那边的数量库存需要相应变更,并重新获取最新的库存数据。
5. 退款
会员就算支付了,这个钱也不一定真到口袋了,会员可能在中途就想要退款了,那么是否允许退、什么时间范围内可以退,退款是否需要手续费等问题就是平台规则的配置需要做的。
会员退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平台进行退款操作,另一种是在线下售票厅进行退款操作(这种不知道是否被平台允许,留疑)。那么退款成功后,钱要从原路返回到会员的账户,并且要释放之前被占用的库存(与资源供应方数据交互)。
6. 改签
在会员购票过程中还会出现改签的情况,会员需要更改自己的出行计划,那么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可以改签,允许改签多少次,改签是否有手续费,这也是平台规则配置的。改签的订单金额需要计算(多退少补),把之前的订单作废并生成新的订单,这是也需要通知资源供应方。
7. 客户服务
这个环节贯穿会员整个生命周期,从会员进入平台到离开平台,中间订票、支付、退款、改签等等都会出现疑问,那么就需要平台客服介入来解答会员的疑问,消除会员的芥蒂,当然有些可能需要转移到供应方那边去,有些则自己内部消化,这个时候在平台上会有一个工单作为问题传递的枢纽。
8. 评价
会员在获取服务后,有权对本次服务进行评价,评价范围需要包含在app/PC上操作的评价、客服的评价、实际出行的评价。
这个其实是效仿电商,有个对快递的评价,我们只能对实际交付(出行方)进行评价,也有利于平台筛选更优质的资源供应方。
有可能因为一次不好的体验,会员就对平台失望了,就像电商中买到假货了。
9. 清结算
这个结算一方面是平台自己的核对,这是平台能否持续做下去的依据,另一方面是与资源供应方的结算,这个在合同中应当说明,结算周期是什么、结算金额计算规则如何。
总之,这部分很重要的,是结果的体现,也是谈判的资本,是资源供应商考核平台能力的标准,这意味着是否会有更优质的资源可以挖掘。
10. 数据报表
业务正常运转,也需要不断调整运营策略,那么这些调整方向从哪里来呢?一方面固然是市场的反馈,更靠谱的是从现有的数据中分析得来的。
一系列动作下来,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纬度的数据,从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操作行为可以分析出后续优化的方向。
渠道资源数据:上游渠道方,需要维护好,渠道越多越好,但也是在规则条款约束下,避免会员踩坑,从后期运营效果看,也可以放弃一些线路,维护好优质的渠道。
会员数据:会员是所有服务的末端,以及平台收入的提供者,针对会员需要解决其出行问题,并搭载着其他的服务提供给会员,会员在平台的活跃度也是平台心脏跳动的健康程度。
订单数据:可以分析哪些时间段下单人数多,哪些地点下单人数多,订单退款率/改签率,新用户下单占比多少,复购率如何。
搜索数据:为什么要把这个数据单独拎出来呢?这个其实就是用户的需求,我们可以分析哪些线路是用户需要的,但是平台没有的,那么看是否能接到这些数据,这是一种隐性的用户需求。
财务数据:平台收入情况、退款情况、分佣情况(里面各种活动的卡券抵扣,是否包含支付通道费)、结算情况、开票数据等,这里面不只是一道程序计算出的结果,需要反复核对校验金额,如果笔数多的话还要考虑小数位的问题。
营销数据:投入产出比是多少,不做营销等死,做营销可能钱入江河,营销活动要多样化,然后看产出效果,找到合适的以后就可以变内容不变形式。
以上都是一些基础的数据信息的罗列,真正做到数据分析,需要多维度的对比数据,做到数据线上化(信息化)后,就由数据模型来分析数据,分析出结果后也就是数据化的展现,通过不同数据结果指导相应的优化措施,这样就慢慢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条件反射自动去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上述讲了会员出行下单的全流程,下面我们详细看看选择车次。
常规出行有四种:飞机、火车(普通火车、动车、高铁)、汽车、轮渡。从携程的布局来看,飞机和火车是占大头,而租车和接送也是想要推广的两个业务,出行业务占整个首页黄金位的40%,虽然获利程度没有酒店旅游来得高,但是还是需要占比高,只因受众多,大部分人来这里主要是为了买出行票,其次才是旅游景点门票或酒店预订。
11. 空路
飞机是属于超长途的,也是最快速的(相对于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主要城市之间的票价波动计较少,毕竟人流量大,除开一些特殊时间点;而旅游城市的票价波动比较大,因此会有特价票出来,毕竟开一趟多收一笔钱是一笔,固定成本收入最大化。既然价格是浮动的,那么就像电商一样,如果自己看中了去某个地方的航班,在不着急可选择的情况下,就可以在低价的时候收到提醒再进行购买。
飞机活跃在国内外,因此开辟出两块功能(国内和国际[含中国港澳台]),出国虽然可依托的方式很多,最最普遍和直接的还是飞机。
12. 陆路
这是最普遍和深入全国的交通方式,包含火车和汽车两块,火车在大部分省市区都有,如果住在附近的是很方便的,而汽车则贯穿了全中国,可以到达乡镇,让出行的人更接近目的地,更少的换乘。
火车是介于飞机和汽车的存在,快、方便导致火车的拥挤,这个从逢年过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火车的售票计算规则需要很强壮,才能将万千出行客送到想去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或者介于飞机和汽车之间的原因,因此才会有学生票这个优惠的出现。
火车既然称为城际间最实用的交通工具,那么肯定是很多人所中意的长途交通工具,不仅仅是国内,还有国外,国外的每个国家之间相当于是国内的城市之间。而这些交通资源也是依靠合作而获取的,出国在外,如果在自己国家的应用上能够享受到交通便利,这是很好的体验。
汽车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他的优势在于能将你送到你的目的地最近的地方,虽然火车比较快,但是还需要换乘其他工具到目的地,这个时候算下来总的时间和价格还是汽车更划算一点,当然这个也是有限制的,超出200公里的路程还是选择火车更合适。
汽车中不仅仅包含常规的汽车站之间的路线,还有接送的路线,围绕携程业务所展开,车站到酒店和景区之间的路线。
携程的陆路业务中还包含租车这项,这主要是针对想要更自由更方便的会员使用的。
当然陆路上还有其他的交通形式,我们在结尾处也会再讨论。
在飞机和火车购票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好的设计——往返。减少了会员两次打开选择的,而且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看到对应的车次信息,只是这里面还有一点需要优化的,就是在我选择去程的时候,返程需要自动将我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车次屏蔽掉,当然这个仅限当天的操作。
飞机可能因为距离比较远,而且含国际的,因此有多程的设计。
13. 水路
水路包含了游轮和轮渡,一个是长途的,一个是短途的,而水路的交通工具用于旅游看风景比较多,多数是为了尝个新鲜,毕竟常在陆路上,去水中游行还是比较不错的交通方式,而又不像是跨国的货物游轮,这个时间就比较久了,而真正的高级游轮也是小众的,因此水路的航线主要是在景点之间。
讲完了携程目前出行的几大路线,后面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提出一些小建议。
14. 开拓其他线路
携程这个软件目前来说不是高频使用的,在人们眼中这就是一个出行旅游的工具型软件,那么我们要抓住人们经常会做什么,要向其靠拢。就像美团虽然属于后起之秀,但是他是高频软件,会员每天都可能使用,那么他只需要把他的资源渠道对接好之后,出行业务就会起来。酒店业务已经被多方围剿,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找到这类行为,哪怕只是出行,虽然现在人们比较宅,但还没到世界末日般不出门。人只要出门了就会产生出行的行为。那么我们从这些行为的频次去找到突破口和机会。
其实只要是机会,基本上已经被很多企业给做起来了,就像打车、共享单车、公交车、地铁。这些贯穿了我们生活中出行的90%以上,还有些什么代驾、跑腿的暂不考虑。
之前听说携程想做打车,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可能不太好做,毕竟没有一个高频的功能做引子,除非是打价格战,高补贴,像之前美团一样但显然这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那么我们再分析下一个,共享单车。目前市面上有三巨头:哈喽、美团、青桔,其他的都比较小众了,显然重头开始做这块业务是不行的,唯一可能性是合作,放一个入口在携程,那么如何把这个资源引进呢,要么投资他们,要么花钱买,要么资源互换。当然现在他们都在往内收,都在往自己的软件上引流,没有双赢的事情,或者让他们单方面受益的方案,比较难实现。
再下一个,公交和地铁。这块是日常出行最高频的出行方式,如果得到这块的资源,对于提高携程日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块有支付宝微信可以直接扫码支付,更快捷更方便,机会也不是太多,携程好像有自己的金融资质,如果这块弄起来对于自己的支付也有一定的帮助,弄个月付啥的。
15. 整合路线资源
我们要到某个地方,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地图,看看有哪些线路,有什么交通工具搭配,而在远程出行,我们只有站到站的路线,也没有路线行径过程,如果我去一个没有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地方,那么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是不是要换其他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如果我直接在携程上可以搜索自己想去的地方和出发的地点,那么我只需要输入我的当前位置或者其他位置,然后目的地,然后根据地点与合作资源的站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算出不同的路线、时间和价格,一步到位。这个我看高德地图上已经有这类展现形式了。
以上只是个人的见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全部都做,要看当前的形态,盲目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可能适得其反,而如果在基本盘稳固的情况下扩张也是一种机会。
出行最关键的当然是安全,我们认为安全是理所应当,因而转去追求速度、便捷。把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排列组合,让成本更低,时间更短。为会员着想,每天为会员提供良好的出行。
不正之处,请不吝指教!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