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尝鲜 Vision Pro 的苹果用户,为什么开始退货了?
Vision Pro 的新手福利期,随着退货事件的发酵,逐渐接近尾声。
Vision Pro 退货新闻. 图片来自:The Verge
彭博社采访了十几位在过去几周退货 Vision Pro 的用户,以下几个普遍的使用问题,让他们做出了退货的决定:
- 该设备太重,长时间佩戴会不舒服。
- 目前缺乏应用程序和视频内容,并不能证明其价格合理。
- Mac 搭配 Vision Pro 工作,并没有比 Mac 外接显示器更有效率,而且还不能长时间使用。
- 这些工作功能并不比仅使用 Mac 上的普通外接显示器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它们很难长时间使用。
- 显示器的眩光太多,视野太窄,还会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问题。
- 使用设备时几乎与外界隔绝,工作生活都少了很多分享的过程,且由于适配问题,Vision Pro 里的有趣内容几乎无法分享给他人。
与高价不成正比的体验,让 Vision Pro 在正式发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反转了许多人的看法。
扎克伯格也在 Instagram 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但在使用了(Vision Pro)之后,我不仅认为 Quest 更有价值,而且认为它是一个更好的产品周期。
它们有不同的优势,但总的来说,Quest更适合人们使用混合现实来做的绝大多数事情。
和 iPhone 与 iPad 一样,Vision Pro 是苹果的又一个划时代产品;有些不同的是,它诞生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所有的优缺点都会因为互联网被无限放大。
当我们从 Vision Pro 充血上头的初体验中走出来,重新冷静地审视这个或里程碑、或成炮灰的「雪地护目镜」,才发现它最大的意义,是打造好了空间计算的「样板间」。
一、出色出彩,但有条件
前段时间我们也邀请了几位博主来到未来社参与众测,大家确实在这台铺垫了 8 年之久的头显上,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惊艳功能。
回到苹果官网,一一对照早就展示出来的若干功能,不难发现初代 Vision Pro 的达成率还挺高,苹果通过交互、影像、音频这三根立柱,真的把空间计算带到了我们的眼前,并且在与同赛道竞品比较时,也能轻易看出明显的优势。
被反复夸赞的清晰度值得再次拿出来说道,Vision Pro 在应用场景中分为「直通」和「沉浸」两种模式,前者通过摄像头再现环境,后者用屏幕创造虚拟。
苹果在遍布 2K LCD 的头显市场里,愣是用这两块近 4K micro-OLED 显示屏,把直通和沉浸的真实感表现了出来。
特别是在光线充足时使用直通模式,在设备里看见静态的物和动态的手,几乎不会察觉出这是「再现」出来的场景,因为 12ms 的超低延迟让这一切变得无感。
主流头显设备延迟数据. 图片来自:OptoFidelity
没有任何感觉,就是对 Vision Pro 最大的夸奖。
空间操作很酷,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与 Mac 串联后,实体的触控板、键盘和鼠标依然丝滑好用。
习惯了手势操作和眼动跟随后,这些动作仿佛成为了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回过头来才发现「自然交互」的本意正是如此:用最自然的方式,和设备互动。
地产公司总会在售楼部把各种房型装扮得富丽堂皇,哪怕要售卖房子还没盖好,它们总能用样板间来告诉来看房的朋友「你家可以长这样」。
目前的 Vision Pro,有异曲同工之处:它可以成为苹果在视频当中演示的那样,但目前还未能百分百完成 WWDC 2023 上的构想。
简言之,Vision Pro 的惊艳,是有条件的:
- 逼真的直通还原需要充足的光线;
- 眼动跟随不定时地出错,有时需要刻意斜视才能选到指定目标;
- 虽然把手放在舒服的位置依然能触发响应操作,但只有抬起双手时,才能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动作都被识别;……
二、无法实现的长时间佩戴
作为样板间的 Vision Pro ,打造了一个乍一看很厉害的空间计算平台,但还无法走进日常。
长时间佩戴,是 Vision Pro 走向市场的第二大障碍(第一永远是价格)。
这段时间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实测感受,还是网上的使用反馈,几乎都在「无法把 Vision Pro 一直戴在头上」这一点保持了高度一致。
你想多戴一会儿,但身体却不允许。
首先是重量,由于 Vision Pro 的配重问题,导致重心靠前,上头后总感觉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把你的头往下拽。拿在手上时所有扎实的质感和用料,都在戴上时全部传递给了自己的苹果肌。
我们在几小时的城市路测中,深切感受到了 Vision Pro 对脸部肌肉的恶意,也非常能理解许多博主经过几十个小时的佩戴后,会在取下设备时看起来老了十岁。
另一个大麻烦是屏眼间距,一句话:太近了。
这是一个「妈见打」的距离,相当于在离眼睛一掌宽的地方横向放置一部手机,然后长时间观看。
屏幕过近导致眼部疲劳和用眼过度是所有 VR 设备的通病,也是 Vision Pro 目前无法迈过的形态鸿沟,即使它能用出众的显示和交互尽量弱化用户对疲劳的感知,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真的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三、提升观感的组件,也是阻碍
过年期间关于 Vision Pro 最火的新闻,一是脑洞大开的使用创意秀,二是有首批用户反馈该设备导致了他的眼球血管破裂。
国外科技媒体 The Verge 的产品经理 Parker Ortolani 就是「受害者」之一,尽管类似的情况并没有成为普遍现象,但长时间使用造成的头疼和眩晕,还是出现在了我们办公室的小伙伴身上,特别是近视眼,会更容易出现类似的状况。
隐形眼镜在国外科技媒体的首测中,被称为 Vision Pro 蔡司定制镜片的平替,我们体验过后,从观感上看的确是这样,但还要补充后半句话:同时眼睛也会承受以往两倍的负担。
隐形眼镜 屏幕过近带给眼睛的双重压力,是整个实测中感受最差的地方,也是引起头疼甚至是眼球出血的罪魁祸首。
为了更好的沉浸式显示效果,Vision Pro 的遮光组件做得十分出色,只要把位置摆对,就几乎不会有环境光渗到当中影响观感,当然同时挡住的还有风—— Vision Pro 在长时间佩戴后,会明显感觉到闷热,虽说内置散热风扇和织物材料能缓解不透气的问题,但在我们脸上这台的散热效果,微乎其微。
也正是因为这套遮光件,Vision Pro 的视野被强制缩小,苹果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但观感上一定比 Quest 3 的 110° 略小,我们在使用时能很明显地看到屏幕周围的黑边,就像是在望远镜里看世界。
Quest 3 vs Vision Pro. 图片来自:uploadvr.com
如果单独把遮光罩取下来,Vision Pro 的视野会随之变大,但缺少了支撑部件的设备会把所有重量压在鼻梁上,而且设备也会变得松垮不跟头,过多的环境光介入更会让显示效果大打折扣,捡芝麻丢西瓜的买卖,不太建议。
综合来讲,使用 Vision Pro 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一方面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显示效果所震撼吸引,另一方面,又由于上述的种种,只能在意犹未尽的时候取下头显,让身体恢复元气。
四、visionOS,还需要点时间
Vision Pro 发售前,各大媒体都在为苹果头显的应用生态发愁,甚至认为这是比高昂售价更为严峻的问题。
果不其然,专为 visionOS 定制的 App 和独有功能,只有十几个,剩下的几乎都是从 iPadOS 直接照搬过来。
网上对「Vision Pro 缺乏 killer app」的声讨不断,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单拎出来 visionOS 的某个应用或某个功能,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 Vision Pro 的观影效果非常好,配合着空间音频,以及环境底噪,可以说和电影院的效果并无二致,甚至独自观影的体验会更占优。
- Vision Pro 的水果忍者很有意思,把游戏直接融入了空间,见证智能机崛起的游戏,又以更逼真的玩法走进了新时代的产品。
但如果将这些优秀的部分拼在一起,以目前的数量和规模,还凑不成一个 OS 的体量。因此 Vision Pro 真正缺失的,是与这个价格区间对应的「杀手应用群」,在每一个你能想到的场景它都能出现并发挥作用。
苹果不能指望大部分用户花 10 倍的价格买一个挂在脸上的 iPad,市场也不会单独为了观影或手势操作这一个功能买单。
这是一个很酷的产品,但当我们不用两个小时就能体验完所有应用与功能,并且当售价来到 3500 美元(京东国际自营标价 39999 元人民币)时,所有一切的冲动和上头,都会立马搁置在一旁。
visionOS 不仅是 Vision Pro 和用户接触的桥梁,更有一个使命:通过独一无二的软件生态和体验,来证明 Vision Pro 高价的合理性。
只是当下,苹果和 visionOS 都无法做到这点。
按照计划,Vision Pro 将在今年 4 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发售,到时会有更多的朋友能够亲自上头体验,也会有更多的国内应用加入 visionOS,当然,新一轮的争议和退货风波也会再次来临。
苹果需要知道,退货争论的背后,可能才是 Vision 系列产品走向消费电子市场时,最先要解决的事宜。
1)软件设计以人为中心,硬件同样也需要:你可以在 Vision Pro 的所有软件生态里,感受到站在设备的正中心,但却在佩戴体验时,为这台头显不断妥协:不平衡的配重、不透气的眼罩、不舒服的头带。
需要长时间佩戴才能体验的沉浸感,和无法让你长时间戴着的大平板之间的矛盾,是苹果亟待解决的第一个矛盾。
2)找准定位,优化全场景体验:Vision Pro 的价格会给人一种「万能工具」的即视感,不过真正使用起来却好像连手机都比不过:全场景的需求和稀缺的应用,是另一个矛盾。
Vision Pro 把空间计算这栋大厦的样板间打扮得十分惊艳,体验的这段时间里也能初步窥探到未来人机交互的新范式。
只是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Vision Pro 从「样式」到「真实」转变,还需要一点时间。
作者:肖凡博
来源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连接热爱,创造不同。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