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一、AI社交历史演变梳理

1. AI为何落脚社交领域?

自从2022年 11 月 30 日发布以来,ChatGPT 在科技圈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23年 2 月份,它已经成为了全民狂欢的对象。然而据红杉资本于《生成式AI第二幕》的数据,ChatGPT的用户留存率始终不高,甚至未达到微信、Facebook等知名社交软件的用户留存数的中位数。如何实现AIGC的商业化落地、将AIGC开拓的商业前景变现成为业界重点关注、布局的话题。

高粘性、高壁垒、高天花板的社交赛道天然是新兴技术的耦合对象,在AIGC缺乏“落脚点”的时候,社交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工具目前优势突出表现在模糊搜索、语言对话、情感交流三方面,通过构建虚拟形象、拆解组合信息,AIGC无疑会使当下社交场景变得复杂,出现诸如“人—机”社交、辅助社交等新社交模式。复杂,对于社交,从来不是问题,而是机遇。想要社交就要有话题,所有做社交产品都信奉的“150定律”发现者——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一书中认为,黑猩猩靠梳毛社交,人类则通过八卦,甚至语言进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顺畅聊八卦。可以说复杂会促使社交出现再度繁荣的情形。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2. AI社交产品形式与当下功能特点

目前,很多AI社交产品似乎仍局限于技术本身,更像是为技术定制功能,而不是让技术服务于功能,更多地是在发挥AIGC本身所具有的文本对话、类情感交流功能进行产品落地。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AI社交产品形式与种类

现在的AI社交产品可以大致分为几类:

  1. 主打人与虚拟人交流的虚拟陪伴式社交产品,如国外的Character.AI、Replika、国内的星野等,开拓社交领域新场景。这些产品对于AI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人形象的生成以及AI对话上,用户可以定制符合自己需求的AI形象、虚拟人的性格,让其成为一个更贴心的AI伴侣。
  2. 主打人与人之间连接的AI辅助社交产品,主要在已知社交产品领域进行人与人的匹配,辅助人进行多种形式(图文/语音/视频)的交流。
  3. 主打人机混杂场景下的AI工具/互动机器人,主要面向内容消费领域进行长视频/图文的要点介绍,增强社交趣味性,主要目的是活跃平台氛围,增加互动性,从而提高用户黏性,亦或是更好地链接用户和内容创作者。

在1v1虚拟人社交领域,目前的产品大同小异,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赋予人物不同背景故事、人物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等。比如人物形象上,星野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或用户简单的描述,自动生成智能体的外形、更丰富的背景介绍等,只需十几秒钟就能成功创建一个人物角色。

以微软开发的“小冰”为例,其在国内就拥有1.6亿活跃用户,其中虚拟恋人平台上16%的用户,每周对话量3800多条,而一个用户一周在微信上发的消息是310条,热度较高。

在AI辅助社交产品、1v多社区社交领域,从陌生人社交视角上看,主要是对其内容匹配场景玩法进行拓展,如图文的匹配、人物相片组合,如语音翻译、语气转换播报等等,更多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玩法,采用互动方式活跃社区用户氛围等。

实际上,除了内容场景玩法外,国内已有不少AI社交产品在尝试将更多的AI能力引入产品体系,像是阅文筑梦岛推出的用户共创“小剧场”玩法,抖音话炉的“短视频”玩法,Soul 创新推出的“AI狼人”游戏互动、音乐互动社交玩法等,将AI能力与自身社交场景深度融合。

关系链弱、互动频次高,是这类产品的特色,所以目前的AI社交产品和传统的社交产品只是错位竞争,目前的AI社交产品只是开拓了新的社交场景与社交玩法,并没有很好地脱离传统”社交“概念的樊笼,其“AI社交”模式仍有待深入研究。

二、AI虚拟人竞品功能分析

以星野、Wow、万话为例进行竞品分析。

1. 用户画像

当前,喜欢使用AI虚拟人社交的用户群体主要为Z时代女性,普遍存在恋爱经验少、母胎单身等属性,常喜欢二次元和pia戏亚文化,二次元爱好者居多。这些用户群体对AI虚拟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度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用户希望AI虚拟人能够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识别与响应等,以及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服务。
  2. 娱乐互动体验:随着社交媒体和娱乐行业的发展,用户越来越期望通过AI虚拟人获得新颖的互动体验,例如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这些虚拟形象能够为用户带来不同于现实的娱乐体验。
  3. 技术多样性:用户对虚拟人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包括算法驱动型、真人驱动型,以及2D和3D视觉维度的区分,这表明用户对虚拟人的外观设计和技术实现有较高的期待。

主要表现为用户创作欲、情感欲的映射,理想化两性情感关系的建立,被认可的需求等。

2. 竞品功能分析

AI虚拟人玩法以“人机交互”为主要玩法,分为虚拟角色设定,虚拟角色互动,衍生卡牌/名场面体验等环节,用户价值感最强的环节是人机进行连续交流的环节。

2.1.虚拟角色设定

2.1.1.共通玩法

AI虚拟人在虚拟人物设定上具有相同的角色塑造环节。以星野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的AI作图功能,为智能体生成基础形象(主图)和特殊场景卡牌(类似《崩坏:星穹铁道》的武器牌)。图的生成效果,由形象参考(垫图) 形象描述(关键词)组成,大家可以自由选择通过文本生成图,或者添加形象参考。在形象IP上表现出如下共有玩法:

  • 图片上传:高质量;人物面部清晰,人物主体明确; 竖版构图,长宽比16:9;图像清晰度高
  • 脸型参考:可以使智能体基于框选的脸部区域生成相似的形象,注意调整脸部标记,画面尽量覆盖面部区域。
  • 形象描述:支持不上传形象参考图,由纯文字描述生成智能体形象若上传了参考图,则以图作为主要参考,形象描述作为补充。一段完整的形象描述由三部分组成:起手式 人物要素 环境要素。
  • 可塑性(外展场景):如果希望后续星念在某些元素上有更多的延展,则注意在创建时简略这部分描述。
  • 描述Tips 关键词簿:如直接使用一些IP角色或名人的名字作为关键词(如:路飞)。
  • 灵活运用AI一键生成,AI形象选择:生成多张AI形象供用户选择。

在IP故事方面均有如下设定需要填写:

  • 人设:智能体的背景、身份、性格,也是用户和npc关系的基础,如个人性格,角色身份/背景,人物(人与AI)关系
  • 开场白:开场白是能否吸引用户对话的关键。
  • 示例对话:示例对话会被当作历史对话被模型识别,让输出的内容符合示例对话的风格。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2.1.2.差异玩法

玩法种类差异:相比于其他两个应用,星野APP有着完整的IP打造策略,包括了角色系列IP、角色榜单、角色故事剧情等玩法,在角色IP的打造上更为成熟,用户自赋权强、用户需求满足感好。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2.2.虚拟角色互动

2.2.1.共通玩法

AI虚拟人在虚拟人物互动上存在对话模式、灵感提供等共通的玩法:

  • 对话模式:与IP虚拟人物的对话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的形式进行,均具有重置历史记录重新对话的功能。
  • 灵感提供:软件均可以智能生成对话,降低用户的交流门槛。
  • AI剧场:用户均可以采集与AI的对话形成话本分享到社区,可以得到他人认可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2.2.2.差异玩法

功能复杂度:星野 > Wow > 万话。三者虽然都有剧情卡/剧场模式/记忆簿等类似的软件内剧情分享功能,但是其功能复杂度不同。万话APP缺少其他两个APP所具有的“电话”功能,而星野APP又在”电话“功能上细分出“恋爱”、“说笑”、“陪伴”、“语聊”、“接/打电话”、“故事”、“哄睡”等用户常用的场景,复杂度高。此外,星野还支持AI多对1的功能,为用户提供陪伴体验(从陌生人社交角度,有陌陌多对1商业模式的影子,也有发内容话题的影子,比较缝合怪。)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剧情卡的差异玩法:万话APP更倾向于打造一个剧场,为用户提供剧场背景、开场白与剧本目标,使用户有一种剧本杀的体验感,而其他多采用一种分享到软件内社区的形式的玩法。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2.3.衍生卡牌/名场面体验

该环节为星野独有的商业化变现模式,也为目前AI虚拟人所探索出来的有效商业盈利模式,主要通过“充值 抽卡 集卡”模式进行,通过为集卡爱好者提供快感消费变现。然而相比于邻近品类的游戏角色卡牌,该衍生卡牌并不具有实际竞争力,原因如下:

  • 人物故事不明:AI快速创造的人物很难形成IP效果,很难引起用户共鸣、产生用户粘性,不具有集卡价值。
  • 卡牌质量不高:对比画家、设计师创造的卡牌人物,AI立绘并不精致,甚至可以说十分粗糙。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3. AI虚拟人体验总结

从现有的AI虚拟人商业变现模式可以看出,今天AI虚拟人的主要消费群体仍为Z时代,以女性、二次元爱好者为主。

从现有AI虚拟人的业务模式来观测,笔者认为,当前AI虚拟人的用户拉新主要来自于广大C端消费者对于AIGC虚拟人的好奇,用户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从AI身上得到自身诉求的实现,比如传统陌生人社交中所面临的三个场景倾诉秘密与情感,寻找同好与寻求两性关系的提升。同时,在用户与AI进行社交的过程中,用户能够体现到与AI虚拟人关系快速进步的畅爽感,而随着畅爽感逐渐褪却,如何让用户对于对话同质化的AIGC虚拟人产生用户粘性,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平台AI虚拟人软件中,用户与AI虚拟人的对话历史记录成为用户在这一平台上的数据资产,不同的AI虚拟人软件不约而同的采用拓展剧情本的玩法,甚至设置剧本杀的玩法来打造该剧情的内容分享社区、剧本玩法场来实现用户粘性的提高,这一做法是否有效仍然值得争议。

与此同时,星野APP也在尝试打造AI IP,通过赋予单个角色IP相关剧情,打造系列IP实现用户的留存,这一模式类似于陌生人社交起初利用ugc内容产生一定内容规模,后期进行商业化变现的业务模式,笔者认为如果能在软件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IP的差异化个人特征,强化IP之间的互动,建立AI与AI之间的互动、人与AI之间的互动,或许有更好的留存可能空间。

从这一角度出发,虚拟人社交目前并不能避免陌生人社交所面临的“拉新易,留存难”的困难。从现有的AI虚拟人功能出发,在虚拟人共有功能大同小异,差异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用户使用场景的细化方面,主要考量平台对于各功能投入成本的计算。由于虚拟人社交距今发展不到一年,其功能主要差异体现在对于用户体验的试验方面,即软件成立的时间长短问题。

目前的AI虚拟人功能设计主要由算法工程师负责,产品经理在其中所负责的业务较少。但是在未来如何为AI赋予更多人性化的特征,赋予用户更好的用户产品体验,是产品经理需要始终关注的一点。在这一点上,在现有大模型仍是技术驱动、现有商业场景仍不能与底层大模型脱离的场景下,产品经理必不可少地涉及到对AI产品功能的优化工作,重心并非0-1点过程。

三、应用内嵌AI模块-功能分析

1. 陌生人社交 Soul 中的AI应用

在以soul为首的陌生人社交软件中,AI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前述市场所盛行的虚拟人对话,在soul真人社交软件中以AI分身、解忧杂货铺、异世界回响等方式存在;另一方面是AI对现有架构的影响,可以将AI纳入游戏用户范畴,使AI参与到用户的游戏当中,增强游戏功能的趣味性,具体AI应用功能如下:

AI苟蛋Chatbot

「AI苟蛋」是平台推出的多模态陪聊助手,支持文字、音频、图片理解,以及表情包和小游戏互动,性格比较Q,亲测拟人感还不错。社区生态的加持下,梗图层出不穷,各种极限拉扯、调戏苟蛋、甜蜜互动的ugc内容分享,让这个normal功能显得没那么鸡肋。

多角色Chatbot

「异世界回响」是类似星野、C.ai的虚拟角色互动(也有单独的新App),泛二次元、剧情context、创建角色与同类产品如出一辙。个人认为和站内调性不是很搭,更多是为新App导流,不如搞养成系电子宠物,放入社交池子,让整个关系网更Metaverse。

狼人杀Agent

「狼人觉醒」中的人机场,Agent陪你玩游戏,能roleplay、开麦发言、推理互踩,还蛮有趣的,尤其对于i人友好,单机体验多人互动。Agent模拟NPC,在群聊、语音房、派对游戏等场景,都是不错的应用。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2. 熟人社交 QQ

熟人社交如QQ则积极利用自己在腾讯视频等平台上打造的小说/剧情角色IP盘活虚拟人市场,并将虚拟人市场进一步划分供用户选择。可是,虽然该虚拟人搭载在QQ的框架下,QQ大部分如拍照,语音,表情等功能均无法被虚拟人理解,目前的QQ智能体极容易让人感觉到一种虚假感,并不能结合上下语境很好的回答问题。虽然QQ虚拟人尝试主动提出话题,但这尝试主动拉回话题的功能,在虚拟人市场中并不少见,竞争能力较弱。私以为相比于陌生人社交soul,并未很好的将AI虚拟人嵌合到QQ的熟人社交生态中,目前在模型技术维度上仍存在一定缺陷。

总之,虽有IP资源,前路依旧漫长。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3. 内容消费社区 微博、小红书、B站

在内容消费平台,AI主要有两大作用:互动与工具,应用本质都是对现有平台属性的强化。互动过程指AI参与到用户浏览社区内容的过程中,如AI与用户共同参与对某一类帖子的评论,与用户共同表达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为用户提供新奇视角和新奇感。工具性应用主要指AI可以在内容平台中为用户总结篇幅过长、晦涩难懂的内容,在内容消费领域,也可以为用户推荐其喜欢的贴文和好物等。

针对目前内容消费社区所兴起的轻社交潮流,即单个用户在社交群聊中以此回答其他用户的问题,小红书平台也引入群AI进行很好的解决,将新近兴起的“轻社交”模式与AIGC融合了起来。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4. 短视频 快手、抖音

在短视频社交领域,抖音和快手选择了不同的AI应用路径。抖音设置“抖音心情”,致力于解决用户的情感问题,并以此为垂类继续发展。而快手的AI小快,则更强调AI小快的工具性作用,为AI小快赋予了评论区自动回复并配予图文的功能,为AI小块配置了能够根据图片生成特效的功能,同时也为AI小块配置了诸如内容消费平台所具备的旅游攻略、好物推荐等功能。

与此同时,AI小快也兼具聊天功能(该功能与抖音心情相差无几,从两者的粉丝数,关注数与获赞量可以看出,两大平台对于该内置功能不同的资源倾斜与应用态度)。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5.国外AI社交 图/文/音

5.1.AirChat:AI 赋能下语音社交的新尝试

AirChat 是一款 AI 赋能,基于话题,以语音为主要内容形态的异步社交产品,其功能可以说融合了当下各大社交媒体应用的亮点功能,包括 Instagram 故事(左右滑动浏览)、Snapchat(异步内容交流)、Clubhouse(语音直播)、TikTok(可点赞、分享、评论的竖屏视频;滤镜)、Twitter(用户发布短消息,消息可被点赞和评论)。

AirChat 的用户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应用会进行翻译,这样说不同语言的用户就可以进行异步语音对话,降低了沟通的门槛。现阶段 AirChat 的语音翻译准确率已经很高,并可以模仿使用者的口音用其他语言表达,这也展示了 AI 大模型在产品应用中的能力。同时 AirChat 上的每个对话(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也都包含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字记录。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5.2.Adobe:让AI闯入文字的世界

Adobe Express的用户可以使用新的文本转化图像的生成器,该生成器利用Firefly的AI工具快速生成图像,为社交媒体用户提供图像素材。新的生成填充功能将让用户可以通过文本提示来轻松插入、删除或替换图像中的人物或其他目标对象,实现快速配图,优化用户的配图效率,促使更多人发表文字意见。

5.3.Remini Easel:打造AI时代相片风潮

从 Instagram 的照片滤镜,到 SnapChat 的 AR 滤镜,再到去年爆火的妙鸭相机,每一次技术的跃进都为人像照赋予了新的生命。

2024 年5月1日,一款名为 Remini 的 App 突然爆火。这种滤镜将用户的形象转化为粗糙、笨拙的黏土动画片风格,与主流的美颜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新奇的风格为用户带来了一种自嘲式的幽默感和心理慰藉。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Easel 是一款图像社交产品,它巧妙地利用自拍表情包作为切入点,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将图像生成与自拍表情包加以结合为用户提供了将自拍转化为有趣、个性化的表情包的功能。Easel 目前只能用于 iOS 平台,需要与 iMessage 一起配合使用。Easel是一款可在 iMessage 上通过图像生成即时制作表情包的 App。

在 Easel 上,用户可以通过描述为 @ 的人生成包含其形象的场景画面。当对方看到这张图后,很可能会产生回应的动机,进而下载 Easel App 并使用「Remix」功能进行二次创作,该功能为用户构建了在未来两人聚会的场景,能够进一步激发两人进行社交行为,并且在线上利用在功能进行互动,拓展了社交的新型玩法,无疑是一种非常亮眼的功能设计。

AI社交元年纵揽:虚拟人、分身、社区与行业布局潮流(7000字长文)

参考文献:

  1. “如何打破AI社交的“四不像”现状——AI社交产品思路分享”,芊芊
  2. “AI机器人“整顿”社交平台”,锌刻度
  3. “AI社交来了,微信慌了吗?”,市值榜
  4. “AI社交产品能打败微信吗?”,商隐社
  5. “AI重塑社交,谁才是C端叙事正解?”,深眸财经
  6. AirChat:顶级投资人纳瓦尔下场,AI 赋能下语音社交的新尝试,深思 SenseAI
  7. Adobe闯入社交平台,AI辅助TikTok和Ins
  8. AI 如何颠覆社交互动?两位 Snap 工程师做了这款表情包产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