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着做了一个 UX 成长评量图
最初我是在 Conversion Lab 这个网站见到这张图的,特别受启发。
这张图的作者是傅裕煒,現居紐約擔任 UX Design Lead,作品曾獲得艾美獎最具創意互動設計、坎城銀獅等大獎。平時樂於輔助新創事業和推廣體驗設計,並參與 AEDA(Asian Experience Design Association)和 TheAccentStudio 好有格等分享設計組織。
那个时候,我历经很多年的碎片学习,总觉得自己对UX的理解很不系统,希望可以遵循一个系统的架构进去梳理。所以,我就按照傅裕煒的方法对自己做了一个主观测评,同时也对这张图背后的故事心生向往,想知道他是怎么输出一个客观测评结果的。
当然,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图也是历经我多次迭代的结果,最初的测评结果,实在不好意思放出来,因为太浮夸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UXRen社区的公开课 《北美大公司里做UX Designer是啥体验》 里看到了傅裕煒的分享,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他为参照,我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做了一些调整。
听他自己说是从传统广告行业转做UX的。所以,他的创意能力很强。其实,我也看了一些他的作品,确实很好,但就创意而言,对我也谈不上特别震撼。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他做的不比我好。他的作品比我的好很多。只是创意能力,我个人认为大家其实都不会差太多。
记得以前听人说过,普通广告公司跟4A的区别不在于创意,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你有好点子,4A的也不会比你高很多。但是,在执行环节,两者之间的差距那就不是差距了,是落差。4A广告公司的环境,对于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其实还是蛮至关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最起码,在那个环境里,你会有意识的去做一些希望可以获奖的作品。
所以就创意思维,我经过几次迭代,最终还是相对傅裕煒做了降低。因为,毕竟人家得过奖。我没有。要承认这点,对我个人而言,其实还满难的。哈哈。这也是我倾向于新人找工作,可以先考虑4A广告公司,综合考虑行业成熟度,从业者专业度等因素,我个人认为这个环境对于作品获奖的帮助还是很大。
这里我说的环境,首先是因为广告是以创意取胜的,大家评判一个作品的好坏都是一致先看创意。这个跟在其它环境里做设计不一样。比如,你在软件公司里做设计,创意大多时候是被别人忽视的。更多的人只是从那个视觉上就你的方案发表个人的好恶,或者就设计方案的给自己带来的工作增量进行批判。就算在互联网公司,人们会因为广告没创意而指责你,但对于营销只求效果,有的时候为了效果甚至可以无底线。在你缺乏判断能力时,面对这么复杂的环境,误入歧途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当然,前提是你要选择善良。
其次,相对其它行业,广告行业对创意可执行性的评估是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和方法。因为一个广告有明确的预算,大家会基于预算制定执行方案。再拿软件公司做对比,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对于主要由设计和开发人员组成的小团队来讲,预算就不是那么明确了。更多时候,其实大家是不考虑钱这个因素的。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大多是建立在开发成本的核算上,相对于单纯考虑钱这个因素之外,这种成本的估算其实包含了很多干扰因素,比如能力、态度,阶段性工作目标等等等。
讲到这里你也许很着急,怎么说到找工作了?
这个也是我在看傅裕煒分享时很焦急的问题。只可惜那次听他分享的听众很多是求职者。傅裕煒上来先晒了一下这张图,问,大家要不要听他解释一下。我在屏幕这边连忙点头。(我看的是录播)可惜现场的听众都说不要。要他分享怎么写简历才会找到工作。大卫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是还是很随和,迎合了听众。搞的我很郁闷。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傅裕煒是怎么对自己做评估的。我只能参照他来做一个相对评估。
比如简报技巧。我个人理解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即思维可视化。我把自己这项技能设定的比大卫的要高一点,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在现场,我会让听众愿意听我继续分析这张图,而不是迎合他们去讲一下自己如何看简历的。比如关于新人找工作,首先基于成长做选择,我个人觉得去设计公司比直接去软件公司,对于个人日后的成长会更好些。至于如何写简历,那就要了解一下这张能力评测图,因为通过这张测评图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评估,并写在简历里,比任何其它形式都易于面试官对你的能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假如我是面试官,我想我也会按照自己团队的实际情况,就这张测评图对应征者做选择。
- 假设情况一:团队需要补充的。
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研究分析和策略拟定能力强的人进行互补。用现在流行的话,也就是要引进用研。 - 假设情况二:团队需要扩大。
我会看中创意思维和简报技巧这两项技能。交互设计的价值在于创新。没有创意思维,一味的画原型图,对于团队和产品的贡献度一定是偏低的,个人也缺乏成就感。至于简报技巧,这是一个思维可视化的技能。试想,你要去跟利益相关者解释你的设计方案,一共300个页面,你如何能解释的清楚?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把思维可视化,让别人很容易的去了解你的目标并赞同,很自然的去关注你的重点并随着你的思路去思考做补充。这项技能可以节省很多沟通成本,对方案本身可以被接近100%执行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想。很感谢傅裕煒这张非常有创意的UX成长评量图,对我启发颇多,期待有一天可以听听他是怎么做自我评测的。更期待有一天可以有一套成熟的评测标准可以客观对UX从业者能力一些认定考核。
最后,如果不忙的话请帮忙关注一下我的个人订阅号:乍现的。据说微信公众号原创认证需要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才会触发认证任务。我想知道确切的数字是多少。
作者:鲜核桃
关键字:UX, 傅裕煒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