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造型和图案化构图

如何完成不用项目需求中的插图和元素绘制,让每张图都有具备应有的特性。掌握好造型设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通常被称作艺术的事物大多需要展示的是一种独特的和不可还原的东西。每一种艺术都得通过其自身的实践与作品来确定专属于它的效果,这就是艺术活动过程中的创造。在吴冠中看来美的表达在于形式美,形式美是最根本的终极追求。造型无疑是除了色彩之外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和技巧。
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方或西方艺术,写意或具象的表现中,最先要解决的就是造型。造形在一件作品的诞生过程中,是至为关键的。同时,因为造形和构图,在某种情况下属于同一范畴,关系密不可分。单独的物件形态即是造形,复合起来就是构图(在中国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日常的工作中,时常接到不同风格的插图需求,在进行千差万别的风格转换中,如何造型,制定框架,用哪些规范来建立画面,让其更合理,更讲究,更有特色,是本文要阐述的。

1. 清晰的剪影

通过先绘制剪影,确定外轮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内部细节绘制,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在形象设计中广泛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剪影去检查一个形象是否具有符号化,个性化。能不能产生良好的信息传递。这种方式产生的形象辨识度是很有保证的。

埃及壁画中所运用的正身律画法就是这样的典范。

席勒的人体绘画,也总能把将肢体扭曲夸张到一个极致并仍然卡着造型的结构,形体边缘清晰,极富节奏感。融合富有特色的线条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面目。这是清晰的剪影带来的结构美。
选择从合适的角度(视角、个性特点等)去进行设计很重要。在常接触到的角色造型中,确保头、四肢在躯干区域之外保持清晰完整的造型,是最稳妥的技巧。比如跑动的角色,从侧面造型明显会比从正面造型信息传达的更准确,更有张力。

2. 对称、均衡

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都呈现非对称状态,对称自身在自然界是一种很罕见,于是这就成了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并被我们大量复制这种视觉形式规律。在很多图形应用上对称是一种极致的美,比如莫高窟大量的藻景图案就采用了向心式构图体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所有事物都安排的自然有序,这需要相当高的技巧。

但在另一方面对称也是呆板的代名词,在绘制大部分形象中我们都要极力避免这种效果。需要适当删、增内容做出对比,这样会让所描绘事物更有生命力。比如常见的佛教造像,经过了漫长历史演绎,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我们能注意到的是没有一尊是完全对称的。

3. 灵活运用对比

画面中对比的运用会让画面产生吸引力,使其不再平庸。在画面的构图,造型,包括色彩运用,始终是在处理冲突与平衡。优秀的作品,都是灵活运用对比的典范。
凯·尼尔森画作中可以很鲜明的看到作者对元素的灵活运用,每一处都很耐人寻味。始终在处理疏密、明暗、轻重、聚散的关系。

这幅画采用了计白当黑的处理,画面上半部分大面积空白,仅通过花坛和围栏渲染出场景氛围。
人物身上夸张的运用长线、短线、细碎的小点、不同空间划分进行了合理排布和绘制,画面始终在进行疏密、聚散、长短的对比处理。最终对两个角色气质有了完美的呈现。

4. 气脉连贯

在绘制一张图像时,需要努力引导好观者视线,让所绘内容产生关联性,让观者自然而然的按你预设的顺序去观看。在构建一个物体时候,同样也需要这样做,可以让物体结构更紧凑同时富有张力。在中国绘画中,这方面有更为为高的要求,就是还需做到气脉连贯,要因势利导,通过安排媒介让画面活起来,让气息聚合于画面内部。
通常用的手法有:伸、引、收、泻。

  • 伸: 画面内容侧向一边时,应补充内容让其扩展出去。
  • 引: 画面的气势出了边际,需要引导趋势将其转回到画面里。
  • 收: 气势外泄出画面,需要将其堵住,收回。
  • 泄: 某个方向的趋势太强,需要将其减弱。


这幅是陆俨少先生的作品,他作为传统山水画家,对云水表现是极有创造性的,是有清晰的个人面目的,他完全通过线条造型,这样更加具有动感和指向性。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视觉主体的山峰兀然耸立,直逼人的颜面,中间横出的云,以虚破山的实。然后通过云气和瀑布溪流,让观者的视线始终在画面中心游走。
我们可以看到,从画幅下方台阶拾阶而上,树木和石头都指向最左上角山峰,在这里重墨收势。然后转向右侧远处山峰。顺势透过云气含蓄的(云气在这里汇集并有向下的指向)导向到瀑布水口。瀑布中间的水口又让瀑布和周围的岩壁的垂直方向增加了节奏感。画幅四角虚实对应,又完美的平衡画面重量感。

这是林风眠先生的作品。枝条画出画外。让人可以感受到画外意境,鸟的摆放如同一个很重的音符。让气息驻留在这里。鸟的嘴朝向画面之外。但鸟的眼睛还是朝左侧回看,似乎有什么引起它的关注。

5. 节奏感

是通过点、线、面的排布组织来具体呈现出来的,可以让画面更有韵律感。同时节奏感也有助于表现事物的特质。比如书法艺术就是点线的节奏感的极致演绎,我们可从中看到书者的情绪。

在造型或者构图中,我们可以通过相避、相犯、相叠的处理方法来产生很好的节奏感,让画面产生趣味。
日本绘画的图案化和装饰感很强,这里就列举东山魁夷和加山又造的画作为范例 。

相避: 虚实互现,突出主体,与客体相呼应并产生张力。

相犯: 将对立的放到一起,产生冲突,出奇制胜。

相叠: 同样或近似事物层层相叠,以蓄其势。但不能毫无变化,太过僵硬。
6. 脸谱化,符号化
从“形象”到“意象”,进行图案化是造形艺术的一个高级表现。在很多场合下,对对象进行图案化的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是对创作者能力的考验。创作过程中,需要将形和色彩进行理念化的演绎。这时造型将会凌驾于物理基础之上,色彩也会冲破随类赋色的藩篱。如同戏剧脸谱一样,我们需要将绘制的事物个性通过程式化的色彩和图案凸显出来。

张光宇的西游记人物通过意象化的手法,让笔下造型深入人心。
对元素进行抽象的概括是提升画面识别性的必要途径,我们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对其进行变形、增添、删减, 将事物进行概念化的艺术提炼。
这方面的比较好的案例还有莫高窟壁画。莫高窟壁画具有自由的时空观,强调主观意向的展现,构图、造型、色彩都不受时间,空间以及物理属性限制,在画面中从各个视角展现,让内容按构思所需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自由切换,极大的扩展了画面表现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狩猎图中,每个元素都呈现符号化。人兽皆大于山川,云彩,树石合理排布在画面之上。画面线条流畅,色彩斑斓辉煌,动态夸张,生动的展现了狩猎的紧张情景。这是迥异于传统绘画的。与敦煌藻井图案一样,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图案化的绘画表现。

实践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接到需求方不同风格的画面需求。我们需要快节奏的产出,风格在也不停的跳跃。这时候不但需要对这些风格类型有了解,还需要快速分析出画面构成,这样才能保障按时交稿。深入理解构图和造型是解决这个过程的关键。

上面是我日常的产出,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对应前文的几个点进行阐述,不过技法都是交叉互用的。如果有同学对这方面感兴趣,希望后面有更多的交流,相互促进~谢谢!
 
作者:左健,网易严选视觉设计师

关键字:图案化构图, 画面, 造型, 构图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