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时代,解密地产企业的中台进化论
2020年之际,除了新冠疫情之外,在信息化工作者的圈内,围绕着中台之热、中台之痛;网上出现了各类的文章,一路看来,都触动着我们IT人员的神经。
对于中台这一概念,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看法,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表的看法。
一、何谓中台
首先对于中台,我是这样进行解读的。
何谓中台:信息化的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台”的概念,IT人员最常接触的就是:平台、前台、后台。
- 平台(整体解决产品):是为了快速响应与解决用户的需求而建立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们使用的各类管理系统,是我们常说的前台、后台等共同组成平台,如大型企业ERP、销售+客服系统、移动平台等)。
- 后台(管理工具):指的管理资源的系统,如内容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往往管理的是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例如内训题库、视频、用户信息、主数据,权限管理,也是数据资产的底层)。
- 前台(用户可达):是指的企业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系统,如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用户直接使用的软件。(不要与开发中的前端后端混淆,往往前台系统又会存在前端页面与后端接口,用户界面和接口这相当于是前台系统的子模块)。
对于前台、后台、平台,中台又是什么呢?
- 由于前台系统直接面向用户,所以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前台系统会不断建设(变动、重构);
- 由于后台系统管理的是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改动成本非常庞大,无法及时响应前台系统的快速变化。
往往在系统设计中,将后台系统的资源管理与前端系统的业务规则挂钩,最终导致不同的前台系统出现了各自的后端系统,这些系统基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种系统我们称为:烟囱式架构(系统)。
这些系统会使得我们开发人员不断的重复造轮子,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介于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之间的系统,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中台就是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企业级指的是中台的范围,可以理解为中台是服务于多前台的产品团队的,为多个产品提供共性支撑。
所以在建设中台的时候要从全局出发,企业所包含的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数据能力等,中台就是为了复用企业的各种能力,并且被前面所说的多前台的产品团队所使用。
简而言之,中台就是企业所有可以被“多前台产品团队”复用能力的载体,不断抽象前台业务下沉到中台,用SaaS的方式打造一个自助式的中台。
中台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管理思维,是一种战略调度思维的转变,用得是否好是取决于业务架构的理解深度。
能够从治理的角度,对业务的微服务进行清晰的边界划分,使得共享共用能力可以组合落地,避免工作节点上的各类重叠与技术重复做轮子的集成平台。
从技术角度来说是一种重后台、活前台、快实现、标准化的能力。
现阶段,对于中台的理念,来看各类数字化复用能力均提出自身中台建设的方向,对此,拟对中台进行简单的分类,分别从技术方向、业务方向、数据方向进行探讨。
1. 技术方向
技术中台:技术中台就是使用云或其他基础设施的能力将各种技术中间件的能力进行整合和包装。
技术中台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接口,使得参与前台建设与业务中台建设的开发人员无需关心中间件的细节。
阿里云的一系列套件:ecs、oss、rds等等都可以理解为技术中台。
提供了自建系统部分的技术支撑能力,帮助我们解决了基础设施,分布式数据库等底层技术问题。
- 研发中台:提供了自建系统部分的管理和技术实践支撑能力,帮助我们快速搭建项目、管理进度、测试、持续集成、持续交付。
- IOT中台:联接物联网管理的应用,为数据收集、业务调度等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业务方向。
2. 业务方向
- 业务中台:业务中台将后台资源进行抽象包装整合,转化为前台友好的可重用共享的核心能力,实现了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易用能力的转化;业务中台使得前台可以随意的组合、复用。
- 组织中台:为我们的项目提供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资源调度等。
- 流程中台:通过对业务的理解和组织壁垒的打破,打造以流程引擎为核心的中台。
3. 数据方向
- 数据中台:集成数据治理及数据分析能力,形成企业化的数据资产,帮助我们从数据中学习改进,调整方向。
- 算法中台:利用业务趋势及企业自身形成的规律,结合数据分析与流程优化等思路,为企业后台提供算法能力,帮助我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二、中台建设的路径
业务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产品生产的需求驱动转向场景化驱动。
如:营销团队关注线上线下的联动、社群领导的引流变化,对于渠道的关注点向关系网、互动、直播等转变,信息化工作者更需要适应变化的能力。
将后台各式各样的资源转化为前台易于使用的能力,真正实现复用的平台,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中台。
中台总是为前台业务服务,如果没有前台的需求,也就不存在中台前台即为中台的用户。
中台集成了运营、产品、客服、数据能力,可以迅速地形成对前台有力的支撑,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
(前提是:前台业务清晰,目标明确,可切分为各种业务服务集,可通过不断的组合形成新的业务张力。)
数据中台——技术中台(IOT中台)——打破组织壁垒——业务中台
中台建设需要对应的时机: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形态足以支撑中台落地、企业业务需要数字化价值的体现、企业战略方向上认可中台需要持续投入的认知、企业组织壁垒已做好变革的准备。
三、中台的优缺点
1. 建设中台的优点
(通过业务微服务的切割与技术敏态支持的能力,创造出场景化的输出,避免重复做轮子。)
- 实现资源整合,集中研发力量,打破数据治理的困局,可通过中台的微服务化组合,更灵活的适应于业务组织的变化(变革)及对业务执行进行快速响应。
- 通过数据中台来展示业务价值,利用技术中台来快速实现业务管理落地,借助组织中台来灵活调度资源,结合业务中台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例如,需要应对市场的新需求开发新产品拥有中台可以:
- 调用现有业务中微服务模块直接支撑新业务发展中一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调用现有的技术框架、引擎、组件,利用数据中台或客户画像等数据支持实现从产品线上千人千面引流、调用现有算法实现某些分析能力……)。
- 取得效果:开发迅速、能抢占市场先机,开发成本低,有一定试错空间。
2. 中台建设的缺点
(敏态支撑不代表创新敏态,只是灵活敏态,适合打组合拳,而不适合创造拳法,需要对组织生态进行解剖重建,也不容易体现投入产出的价值。)
- 动了别人的利益:专业分工下的破局,打破原有管理的壁垒,会有技术指挥业务发展的压力。
- 成本高、周期长:中台建设要整合多个已分化的项目组,重构成本、沟通成本很高;为应对多种业务场景,所以建设时很重视兼容性,这使得中台项目逻辑复杂、成本很高、建设缓慢。
- 业务变革下新增中台模型会加倍困难:现有模块不能实现时,需要开发新的中台模块;但中台模块的开发重视复用性、兼容性,使得开发相对传统后台开发要缓慢。
在中台开发团队排期紧张时,复用性差的模块可能被放缓。
解决思路:特殊需求,在原对市场发展的情况下,保持原有张力,先实现前台到后台的开发支持,在有余力的时间点进行中台化整合。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需要“领导支持,迭代变化,不断修正”,向阳而生。
感谢一直在路上的信息化人员,也感谢这个社会给到我们不断进步和学习的机会。
本文作者 @麦冠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