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玩火达人支付宝,我是这么说的
蚂蚁金服是个好公司,支付宝是个好产品。但是这种玩法,迟早会玩坏的。
最近支付宝又闹新闻了,在生活圈里提供了莫名其妙的「只有女性能发帖、只有芝麻信用超过 750 的可以留言」的功能,人称「支付鸨」。知乎上有人问怎么评价,我是这么回答的:
(一)
不可否认阿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不仅在国内是传奇,在国际上也很跟中国人长脸,市值甩出百度一大截,双十一 GMV 雄霸天下。
但是支付宝却经常出一些昏招,对于这些昏招,似乎也没什么可洗白的余地。在支付宝里塞的许多功能,感觉都是「硬做的」,都是 KPI 导向的。随便去哪个互联网从业者的群,除了少数做运营的同学,没有人说这些功能靠谱。
大家发现没,微信出来一个新功能,大家都觉得能改变生态,支付宝出来一个新功能,大家都觉得是瞎折腾。这事儿挺尴尬的。
(二)
打开淘宝和天猫,我们能看到许多新功能(导购、抢购、个性化推荐等),在不断撩骚用户。这些都是没问题的,一方面,用户购物的需求本来就是增量的、可拓展的,被你挑起兴致来多买一件东西,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做这些功能的产品和运营,都是在为淘宝和天猫创造增量的价值;另一方面,有阿里健全的购物体系做兜底,也出不了什么乱子,用户满意度不会太差。
但是把这些经验硬搬到支付宝,用美女撩骚高富帅?用钱撩骚女大学生和白领?
首先,用户使用支付的场景非常具体,在这上面强行增加生活圈这样的东西,逻辑是不通顺的。另外,这些社交的体验,说实话都无比糟糕,都是简单粗暴的模式,聊聊天、打打钱,还不让留微信,图片不知真假、内容不知所云,连约炮的体验估计不知道都比陌陌差到哪里去了。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这样的功能就是为了赚个流量,给负责的产品和运营年底升职加薪的考核多一页 PPT 罢了。
(三)
我见过很多阿里的产品经理,跟我在北京上海见到的产品经理差别很大。他们不聊体验,是真的不聊体验,只谈结果、只谈用户留存和用户活跃。
现在做互联网产品,只谈体验肯定不行,但只谈运营和数据,恰恰到了另一个极端。经常跟阿里非产品岗的朋友吃饭聊天,他们也颇有些忧虑:阿里的产品设计已经慢慢变成纯数据导向了,这很可怕。
纯数据导向问题在哪呢?
假设某畜牧场有两个小伙子,老板说咱们改制了,以后都按照每天的产出量评 KPI。于是 A 设计了一套完善的畜牧机制,区分了肉牛和奶牛、区分肉鸡和蛋鸡,不断摸索可持续的畜牧方法,保证持续良好产出;B 呢?每天能杀多少杀多少,一切以产出量为王。
两个星期后,A 被开除了,他的数据跟 B 差了 10 倍。虽然 B 这种玩法再过半个月就崩盘了,但是老板有 100 件业务要关心,哪有时间关心细节。对 B 来说,这一次有奖金发,等崩盘以后再换个畜牧场,简历能写上最漂亮的数据、最耀眼的业绩。我走后,哪管你洪水滔天啊。
微信一直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节制。公众号、自媒体对朋友圈各种限制颇有微词,但若要开放,最受益的其实恰恰是微信。只不过,这是短时的受益,等赚了几个月快钱,大家对朋友圈的耐心丧失,朋友圈也就会成了过度开发的荒地。
(四)
作为阿里的顽疾,从去年就成为公众热点话题的「支付宝牺牲用户体验来强行做社交」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愈演愈烈,这有点奇怪。要不就是支付宝的高管根本不在乎功能细节,下一个「给我做社交」的命令就不管了;要不就是支付宝的高管认为这样的功能就是靠谱的、漂亮的、可以一试的。
这两种情况都很棘手。解决方法是,前者需要放松 KPI 的考核,给产品更大的话语权以及更多的体验决策权;后者则要让高管转变思路、理解什么是长期有效的体验,而不是只看流量和数据。
至少就目前支付宝的产品能力而言,做出个探探都够呛,还想跟微信抢地盘,而且是用邪门歪道去抢,是太高估自己流量的意义了。傻功能在哪都傻,不管是在三流创业产品里,还是在支付宝里。
建议支付宝的大大们参阅下 张小龙最新内部演讲:警惕 KPI 和流程,看看微信做产品的思路,这篇讲话没多久,真是特别鲜明的对比。
(五)
蚂蚁金服是个好公司,支付宝是个好产品。但是这种玩法,迟早会玩坏的。
专栏作家
刘飞,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互联网产品经理,先后在锤子科技、嘟嘟美甲和点我吧任产品经理,知乎产品经理领域最佳回答者之一。豆瓣阅读《最好的时代》作者。
关键字:业界动态, 支付宝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