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豆瓣,全网迁徙,鹅组们仍无法逆天改命
“豆瓣被封了才好!”
在9月6日豆瓣全面禁止评论功能之后,不少追星族对豆瓣发出了这样的诅咒。
近两年,豆瓣频繁整改,但如此大规模地禁止评论功能还是第一次。
虽然豆瓣官方提示,因技术原因暂停回复功能,一周后恢复,但结合豆瓣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状况,这更像是山雨来袭前的预演。
最近两月,豆瓣可谓悲喜交加。
- 喜的是,由于今年娱乐圈频繁曝出巨瓜,大批网友涌入了豆瓣这个隐秘的吃瓜地,让“半死不活”的豆瓣终于“生机盎然”起来;
- 悲的是,受网信办相关规定影响,豆瓣的“清朗·饭圈”行动持续升级,许多娱乐大组遭到整治,8月末甚至直接下架了娱乐区。
娱乐区是豆瓣流量最大的小组分区。
和充斥着“彩虹屁”的微博超话不同,豆瓣娱乐小组是明星的爆料地和批斗场,也因如此,这里是追星族们最厌恶的一片网络土壤。
豆瓣遭难,吃瓜人却不停歇。
越来越多的豆瓣娱乐小组,“搬家”至各大网络社区,耕耘新的吃瓜土壤。
然而,狂风骤雨从不厚此薄彼。
每个泛娱乐社区,都需要重新审视流量和风险并重的娱乐议题。
一、豆瓣净化娱乐小组
某种意义上来说,豆瓣娱乐小组和微博超话一样,已经成为娱乐圈生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微博和豆瓣,互为表里,对应着娱乐圈粉丝生态的表和里。
微博生态相对开放,所以这个表世界也相对平稳,起码谣言难以肆虐。
豆瓣的几大娱乐小组,入组门槛极高,有的需要答题,有的需要用户有足够的活跃度,即便申请者满足这两项要求,也可能卡在摇号进组这一关。
由于申请人数众多,部分娱乐小组实行摇号制,以至于经常有人吐槽申请五六年了仍未进组。
极高的入组门槛,使得豆瓣几大娱乐小组更加私密化。也使得豆瓣这个里世界,成为娱乐圈谣言的温床。
长久以来,许多微博娱乐营销号都以豆瓣娱乐小组为养料,搬运组内的八卦、爆料帖。
但这相当于打通了表世界和里世界的信息,无论帖子内容是真是假,对于偶像利益绝对维护的粉丝都会猛生敌意,再加上明星对家粉丝和路人的嘲讽唱衰,一场典型的粉圈互撕事件就发生了。
毫无疑问,豆瓣的八卦爆料类帖子,成为了饭圈乱象的根源之一。
豆瓣几大娱乐小组积弊已深,甚至存在只可以贬损明星,不可以夸赞或替明星澄清丑闻等组内潜规则。
有用户告诉「新熵」:“之前在豆瓣看见一个关于某演员的帖子,发帖者通过截取这个演员的部分动图,以论证该艺人品行不端。我觉得有很多行为是断章取义了,就评论并对不合理的猜测一一驳斥,结果不仅被扣上粉籍,还被组长踢出了小组。”
部分娱乐小组的肆无忌惮,给自身招来了横祸。
6月中旬,网信办于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后,豆瓣娱乐小组随即迎来一场大规模整改。
6月23日,豆瓣鹅组、青青草原等20个娱乐类小组被暂停转发/收藏功能,豆瓣火研组等25个小组被直接关停。
同样是娱乐小组,处理结果为何大有不同?
豆瓣用户文小野(化名)告诉「新熵」:“各个娱乐小组对于八卦内容的底线是不同的。火研组被封,一点都不冤,因为火研组的一贯作风是,对于爆料内容来者不拒。其他娱乐小组,多少还能有一些约束。”
和其他小组动辄几百上千字的组规不同,豆瓣火研组的组规仅有几句话,其中还强调到“吃不完的瓜”“瓜的真伪请自行判断”。
可见,火研组过分追求八卦内容的数量,对爆料内容既不设限,也不管控。
反观青青草原的组规中,明确强调了“不造谣不传谣”等具体标准;豆瓣鹅组的组规中,附加了豆瓣小组官方账号发布的《豆瓣鹅组发言规则》。
有豆瓣用户告诉「新熵」,2019年豆瓣官方接手了鹅组,此后该组由平台直接管理。
其实在“清朗·饭圈”活动开展之前,豆瓣官方对八卦内容的态度并不十分严格,甚至有“非举报,不处理”之嫌。
经常有豆瓣吃瓜群众吐槽,自己所发帖子被删后,平台明确提示原因为“被相关权利人实名投诉”。
这说明,需要明星本人或其团队亲自到豆瓣举报,平台才会对明星的八卦内容或攻击性评价进行处理。
以至于豆瓣人经常嘲讽明星“举着身份证实名举报”。
当下,处于风口浪尖的豆瓣,不得不对平台进行全方位“净化”,多波整改逐渐铺开,层层收严。
- 8月29日,豆瓣下架了小组功能中的娱乐分区;
- 8月30日,豆瓣鹅组、自由吃瓜基地和豆瓣艾玛花园等知名娱乐小组突然间成为禁入小组,用户无法申请加入,原因不明。
此外,近期豆瓣还对有影响力的娱乐类小组进行了屏蔽措施。
搜索“吃瓜”“八卦”“拉踩”等关键词,搜索结果中并不展示自由吃瓜基地、小象八卦等头部娱乐小组。
这迫使许多娱乐小组改名,例如豆瓣拉踩小组将组名改为豆瓣踩组。
即便豆瓣使用多方位措施,对娱乐类小组进行限流,但该类小组依然流量凶猛。
豆瓣小组周排行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8月29日至9月4日),豆瓣活跃讨论数前5的小组,全部为娱乐类小组。
娱乐类小组高度聚集在榜单头部,前10的小组中有6个,前50的小组中有23个,前100的小组中则有41个。
可见,豆瓣娱乐小组普遍活跃度高,且多为头部小组。
娱乐八卦,已经成为豆瓣社区生态内的中流砥柱。
数据来源:Allen Ji
活跃度高的豆瓣小组,多为娱乐小组。
当下,强管控来袭,豆瓣成了出头的那只鸟。娱乐小组纷纷泥菩萨过河,庞大的吃瓜群众也深感不安,开始奔向新的港湾。
二、豆瓣“难民”的自救和迁徙
在豆瓣变成无法交流的信息孤岛的一周内,娱乐小组的组长和组员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自救,二是“搬家”。
所谓自救,是豆瓣娱乐小组的组长组员们为了在整改风波中保全小组而做的一系列措施。
禁止评论的这一周,用户依然可以发帖,所以有些小组的组员用帖子标题进行“跨服聊天”,有的小组甚至玩起了成语接龙。
看似无聊的举动,本质上是期望通过给小组灌水,冲淡八卦含量,使小组平安“渡劫”。
全面禁评期间,娱乐小组盖楼聊天或成语接龙
“搬家”即是转移阵地,当下,豆瓣吃瓜群众企图迁徙至其他平台讨论娱乐八卦。
9月6日,即豆瓣限制评论功能的当天,百度贴吧内同时出现了多个豆瓣头部娱乐八卦小组的同名贴吧。
包括自由吃瓜基地吧、鹅组吧、艾玛花园吧、豆瓣茶水间吧、豆瓣踩组吧等。
后续几天中,也陆续有豆瓣娱乐八卦小组的同名贴吧出现。
豆瓣全面禁评当天,多个豆瓣娱乐大组同名贴吧成立
目前,这些豆瓣小组同名贴吧中,多个贴吧仍未选出吧主,即便是已经产生吧主的几个贴吧,吧主也并未表明身份,因此难以判断这些贴吧是豆瓣同名小组组长创建,还是组员自行创建。
但从帖子内容可以判断出,吧内成员几乎都是从豆瓣“逃难”而来的用户。
9月8日,被彻底封禁的豆瓣火研组也在贴吧建立了新基地——火研吧。
和其他贴吧不同,只有火研吧有人发帖称自己是豆瓣火研组原管理人员,强调原管理层会接手火研吧,并表示“(管理的)小细节有变化,大方向不会变”。
由于有原管理层人员坐镇,且延续了以往在豆瓣的状态和作风,火研吧诞生不到两天,用户数就已破13万,帖子数量更是破45万,平均每分钟有6个主题帖出现在吧内。
反观近日出现的多个豆瓣小组同名贴吧,目前仅有自由吃瓜基地吧的用户数破10万,但帖子数仅有5万多。
除了贴吧,豆瓣吃瓜人们还涌进其他平台进行交流,包括天涯、喜马拉雅、最右、Tape等平台。
部分吃瓜人甚至通过石墨文档交流,以至于有不少豆瓣用户笑称,“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通过在线文档聊天。”
但石墨文档反应很快,临时关闭了分享和编辑功能,吃瓜人只得另寻他路。
部分娱乐小组,通过石墨文档交流讨论
一个社区的用户向全网辐射、迁徙,可谓是互联网社区发展史上的“奇景”。
但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新家”,豆瓣吃瓜人们却不甚满意。
因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核心议题和社区文化,新的群体涌入,注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对于迁徙到贴吧和天涯,网友称之为“文艺复兴”,因为这两个社区,正是第一代娱乐八卦兴盛的社区。
后期,微博和豆瓣逐渐以娱乐议题为中心,成为新一代娱乐八卦社区,吸引了追星族和八卦爱好者这两大以女性为主的用户群体。
天涯渐趋没落,贴吧则渐渐以游戏、体育、数码等话题为核心议题,目前更加受男性用户青睐。
喜马拉雅、最右和Tape等小众社区,则以爱好、搞笑、文艺、美好生活等内容作为核心议题,形成了与世无争的社区氛围。
互撕、攻讦相伴的娱乐八卦议题,似乎和这些小众社区格格不入。
在外界看来,豆瓣小组仅禁言一周,各个小组已经着手“搬家”,未免小题大做。
但这次全面禁评,在豆瓣吃瓜人看来,是一场大面积整改的预警。
许多用户表示不相信一周之后豆瓣会恢复原样,因此有必要未雨绸缪。
但这些“豆瓣难民”似乎忘记了,清朗行动并不是只针对豆瓣这一个社区,无论他们迁往哪里,只要行事作风不变,就注定难逃“塌房”的结局。
三、灰产猖獗,泛娱乐社区的出路何在?
豆瓣近期愈演愈烈的整改,标志着娱乐社区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落幕。但是,娱乐永不眠,只要娱乐产业存在,那么娱乐话题自然不会消亡。
实际上,娱乐社区的变质和过火,粉丝和普通吃瓜群众并不是罪魁祸首。
进入流量造星时代,数据成为考核明星商业价值的绝对指标,而数据,则来源于话题。
基于这种逻辑,豆瓣等娱乐社区也成了各路明星团队炒作的试验田。
有娱乐行业从业者告诉「新熵」:“明星团队主要有三种舆论需求,一是维持自家明星热度,二是公关掉明星的负面新闻,三是抹黑自家明星的竞争对手。豆瓣娱乐小组内的很多爆料,都是明星团队基于这三种目的放出的,有真有假,或者真假参半。”
明星团队放料、引战、带节奏,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运转的模式。
而粉丝和吃瓜群众,不过是被明星团队公关策略戏耍和操控的乌合之众。
由于豆瓣娱乐小组实际上已经成为明星势力的角逐场,也催生了一些灰色生意。
豆瓣几大娱乐小组内,经常有成员质疑组长收了明星的好处,从而禁止该明星的任何负面消息在组内传播。
2019年,就有鹅组成员曝光了原组长有偿删帖的证据,令吃瓜群众哗然。
组员曝光原鹅组组长有偿删帖
灰产猖獗,以豆瓣为代表的泛娱乐社区到了转型的临界点。
综合看来,泛娱乐社区未来大致有三个演变方向。
1. 将娱乐小组或圈子私密化
豆瓣有一些外界不可见的私密小组,如月亮组(全称:我们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这些私密小组为邀请制,组员身份相对清晰。
虽然私密小组内的爆料可信度较高,但也无法杜绝谣言的产生和流出。
不过,控制小组曝光度,能够有效遏制有偿删帖等灰色产业链。
马思纯恋情曝光后,月亮组成员讨论其男友
2. 娱乐类小组和豆瓣鹅组一样,全部由平台直接管理
豆瓣当前的处境,揭示了一个事实。
即对社区部分放权,给予小组组长权限,虽然减少了社区的建设工作,但也提高了平台的潜在风险。
因此,受大众关注度较高的娱乐类小组,有必要交由平台统一管理。
3. 扶持影视区成为社区主力,分担娱乐议题
在豆瓣的整改风波之中,受影响的只有八卦爆料、明星应援、CP应援等以明星为核心话题的小组,而影视综艺类小组却没有受到影响。
实际上,影视综艺类小组也承担了娱乐区的部分职能,甚至也会产生互撕谩骂、造谣、控评等饭圈乱象,但由于有具体议题,相对容易管控。
9月13日凌晨,Tape的“自由吃瓜基地”聊天群内,一群豆瓣“难民”在互相提醒下,集体冲进豆瓣,却发现豆瓣仍未恢复评论功能。
众人骂了骂豆瓣创始人阿北,然后散去了。
13日下午5点,豆瓣终于恢复评论功能,但吃瓜群众已然心有余悸,不敢再将这里当作唯一家园。
豆瓣的鹅组们,注定会在其他社区继续生根发芽。
娱乐话题不死,豆瓣也暂时平安落地,但泛娱乐社区,必须经历一场大浪淘沙。
作者:于松叶,编辑:向阳
本文作者 @新熵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