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用 QQ 啊?都用微信了!”

我是小学四年级开始正式接触互联网的,所谓正式接触,就是有了自己的QQ号。

算起来那时候是2006年,申请了QQ号之后兴奋得不行,起了个傻得不能再傻的网名,天天盯着自己的QQ等级,看着父母辈的亲戚都是两三个太阳的QQ号羡慕的不得了。

而我拥有自己的第一台智能手机的时间非常晚,是我高三毕业的毕业礼物,也就是2015年。虽然之前也对爸妈的智能手机非常熟悉,但是自己决定要安装哪些APP,自己决定把一部手机“打扮”成什么风格,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第一次使用QQ和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之间,十年,我基本被架空,和这个世界隔离了。

其实我这个年纪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的,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我们已经上了高中,哪有时间关心手机上的“攻城略地”,能把“小滑块”和“三角形ABC”弄明白了就不错了。

结果就是,当我在QQ上和同学聊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其他年龄段的人都在用微信了。

QQ和微信,这两个看似十分相像的软件,其实在产品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也在这两款软件上倾注了不同的感情。

上了大学之后,我也开始用微信,渐渐也很少用QQ了,空间更是很多天也不打开一次了。

不过还有些朋友在坚守QQ,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微信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回答是 “微信不好看”。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二者的设计风格,确实能思考出点差别。

QQ的主色是蓝色(如果你不改皮肤的话),而且是 浅蓝色 ;微信的图表虽然是绿色的,微信团队的很多图表也是绿的,不过操作界面是 黑白 为主,绿色只能算是第三颜色。

浅蓝色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青春,整个QQ界面给人的整体印象也是轻快,微信则更稳重。正因为如此,QQ的6亿月活用户中有60%是90后。

包括很多操作,你会觉得微信的操作有些“死”,总是正经八百的,但也因此显得庄重一些。

一个APP给人的整体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手机页面上都是一个格子的位置,但是它的使用体验会让你不自觉地给它加上主观印象。 比如支付宝的打开速度很慢,以后看到这个图标我会下意识地产生滞塞感;而那些小一些的应用,打开的比较快,如果图表的颜色再浅一些,就会觉得这个APP非常“薄”。

微信和QQ也是同样的道理,刚进入互联网世界的时候,会更青睐轻快的QQ,而进入大学进入社会之后,思想很多方面都变了,沉稳了,中二病好了,审美也就跟着变了。

在设计风格方面,二者头像形状也值得考究。最近版本的QQ都使用圆形头像,而微信从最初版本就一直是用方形头像,给人让人觉得更庄重、严肃。

微信在界面中设置了四个按钮,而QQ只设计了三个。

“发现”和“动态”的主要功能都是朋友圈,二者差就差在了“我”这一部分。其中就包含了微信的支付功能。

记得是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所有拿着智能手机的人都开始发红包、抢红包。据说,那个春节,微信支付实现了支付宝用了好多年才完成的银行卡绑定数量。在支付宝更多地通向金融、大笔交易支付的时候,微信支付主攻小额支付、熟人之间的支付、社交,着实打的支付宝措手不及。

QQ虽然也跟风退出了QQ钱包,但使用量是远远不能比的。

微信钱包中也做了很多的借口,包括滴滴、电影片、58到家等等,这是微信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也正是微信巨大的流量和这些窗口,让微信正在变成一个生态系统。

这些普通用户看起来细枝末节的东西,其实都是产品经理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有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这些都会在用户中表现出来。

QQ的诞生,说到底还是为了解决通讯问题。 所以QQ本质上讲还是一款即使通讯的软件。

那时候,短信还十分繁荣,能通过互联网免费实现即使通讯的QQ一下子就抓住了时代的浪潮。

现在情况不同了,即时通讯基本上成了每个UGC社区的必备功能,连豆瓣这样做影评书评的APP都可以拿来约炮了,QQ的即时通讯功能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即使它更强大,传输文件比微信更方便,但已是风光不再。(如果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都要比QQ强大的多)

微信一开始做的也是即时通讯,但侧重点不同。

最开始微信被大家熟知是因为它的通讯录查找功能,可以根据你通讯录中的电话号码查找对应的微信好友,这个功能是现实和网络之间的连接,把线下社交搬到线上去。

从这儿你也能看出微信思路的独特之处—— 熟人社交 。这个词已经被媒体说烂了,但重复次数越是多,越证明这种思路的伟大。

朋友圈只能看到好友的评论,公众号留言板上好友的评论会显示“(朋友)”,这都是微信坚持熟人社交的体现。

我很欣赏微信的这个方向。就像郭德纲说的,“人们需要一个不计后果的方式来发泄”,这种方式就是互联网。阶层、价值观、经历的巨大不同让现实中“其乐融融”的人们变成了“微博精神病人”,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却骂的狗血喷头。

微信的熟人社交正是看准了互联网的这一个属性,当然,现在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到了8亿这个体量,初衷自然不那么好坚持了。

微信没有出自己牌子的手机,也没有出自己单独的一套操作系统,但其实它已经算是半套操作系统了。 尤其是小程序即将推出,无数的功能将有赖于微信上的借口,商家、公司看重了微信的巨大流量,也会前仆后继地涌向微信。

QQ就完全不同了。

看看QQ上的接口——各种钻、游戏会员、QQ宠物、QQ秀等等,也和青少年为主的用户画像非常温和。这些是腾讯吃饭的家伙,如果说微信是腾讯帝国的尖刀部队,那QQ就是断后的,说文艺一点,那叫“梦开始的地方”。

最后还想说说 垂直度 。

微信公众号的火爆程度就不用说了,其实QQ也有推出过类似的功能—— 兴趣部落 。但它的点开率就比公众号差很多了。

除了商业变现能力太差,导致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垂直分类不够详细也是一个原因。

2012年上线的微信公众号功能完全由运营者自主创办,爱推送什么推送什么,只要能过了审核就行。而QQ的兴趣部落2014年模仿公众号,却由官方设定兴趣分类,命题作文,内容质量自然没法比。

在兴趣部落里,你看到的仍然是像门户网站一样的推荐,而不是微信之中的关注制。

最近公众号的趋势是,权威媒体在回复势力,个人自媒体在逐渐走红,而一个团体共同做的内容好却正在陨落。微信的关注制度,让用户觉得我是在面对着这个人,而不是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

公众号的垂直分类已经细到不能再细。前两天看到有做钓鱼的公众号,能想到做这种比较冷门的运动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人家还专门只做钓鱼咨询,就是哪片水域情况怎么样,去钓鱼应该注意什么,用什么饵料比较好之类的。

如此细致的分类,正是微信帝国坚实的地基。

这些内容都是绝大多数用户不需要思考的,我们只需要看什么软件火,周围的人都在用什么,我们就跟着用什么就好了。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生活在少数人为我们营造的世界当中。看着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用着他们想让我们使用的。

对已经大二的我来说QQ是过去,微信是现在。QQ就像我小时候喜欢看的海尔兄弟,一直是回忆里的执念,但如果长大了再去回顾,只会毁了记忆。

文/弘毅士

关键字:业界动态, QQ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