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是个大坑,人间再无乔布斯
导语: 出现一些补救的方式,流量越来越向少数超级App集中,以微信为首。卡片用户界面,结合了App的手势和PC端的菜单,但限制舍Web而取App的移动端界面尺寸,同样限制卡片。Google 眼镜曾经让人很期待,然而听说顶目停掉了。人间再无乔布斯。
文 / 人造天堂
最近常听人说“下半场”。本意是打气,但这种提法适得其反,反而暴露科技界的业务和想象力都陷入瓶颈。
科技界一向热衷造概念,以往的概念虽然大多忽悠,总是指向未来,下半场却指向过去。有上才有下,默认上半场已经Game over。没人能说清楚,两个半场是怎么划分,实际上反映了业界一种普遍的感受:好日子过到头了,今后只能靠熬。就好像国军陷入重围,上峰会不断发报:“再坚持最后五分钟……”下半场也没有未来。
在我看来,其实互联网的上半场,都还没开始。刚过去的这个“上半场”,只是大工业(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下半场”。而所谓下半场,其实是大工业下半场的下坡路。
大工业的核心逻辑是规模经济,上半场从1760年代到1940年代,动力机械的规模经济。下半场从1940年代到未来某个时点,计算力的规模经济。
下半场又可以分成两个1/4节:企业计算和PC-互联网,后节再以1995年为界,分成两个1/8节,互联网再分成PC端和移动端两个1/16节,看样子也许,移动互联网还能再分,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两个1/32节……都各有上坡下坡。 互联网迄今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在工业+传统信息技术的规模经济上再上层楼,垄断地更深。门户、[Google](http://data.iresearch.cn/company/5470.shtml)、Facebook整合传统的信息碎片,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沃尔玛,PC早期对应大型机的小型机称微机,智能手机就是微微机。国内互联网市场大而扁平,又要补传统工业的课,就更迷恋规模经济,BAT完全是流量生意。 物极必反,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规模经济到头来不经济,边际收益递减。大工业上半场从20世纪初开始下坡,到现在还没下完。动力机械直接造成环保、拥堵等诸多问题,包括国人如今深受其害的雾霾。整个社会也建构在对动力机械(资本品)的占有上,间接造成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诸多问题,所谓资本主义或现代性的总危机。 历史多维展开,大工业的上半场下坡还没下完,下半场就已经开场,并且速度上坡,然后下坡了,上半场还在下坡。国内科技界所谓下半场,其实是陷入边际收益递减,电商、智能机新增用户都已到顶,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指望熬出头,其实还是上半场的套路。也许能熬死竞争对手,建立垄断,还是克服不了边际收益递减。此外,以打车软件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为政策所困。
硅谷仍保有技术优势,然而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坡的高度还不及中国,整体市场结构也已固化,四巨头趋于常态。互联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显现,民粹是传统政治节目,被互联网放大。川普推特得天下,看样子也准备推特治天下。
许靖华著《气象改变历史》指出,地球大约每隔1200年,发生一个冰期,是诸多小周期共振的产物。大工业的上半场和下半场,两条下坡路共振,会怎样,画面太美,不敢想。恭喜你们,生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不是文学修辞。刚被历史的车轮辗过,历史又倒车了……
当初各国是欢快地奔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为几个月就能见胜负。最初进行了一阵眼花缭乱的运动战,然而很快,重机枪,大工业的结晶,把战争形态变成了煎熬的堑壕战。凡尔登绞肉机伤亡近百万,然而一无所获。当时一定也有文武官员说些类似下半场的话。如果能穿越时空,告诉他们这场战争将持续多久,并且二十年休战后,还有更残酷漫长的一场,他们将作何感想。
“真正”的未来,互联网上半场,是什么样?消费者中心,好吧,这个概念也已经说滥了,我不想在这里纠缠“真正的”消费者中心,去中心化,或者消费者/用户这个概念也已经过时,可以写本长篇大作,只讨论一些近况。
移动互联网现状最大的瓶颈,可能没有之一,是App模式。App的用户价值进一步退两步,上坡第一步就决定了下坡第一步。
App在人机交互层面,提供了优异的体验,相比之前各种笨拙的触摸屏和手写笔,为人类打开移动互联网新世界的大门。不幸的是,去年库克又搞出一支笔,乔帮主的棺材板快按不住了。但在更高的人-信息和人际交互层面,是反用户的.
PC端的Web模式,理论上可以通过超链接,从世界任意网页到另一个。尽管这还是一种初级的用户中心,但信息封装在App里,变成孤岛,连这个层次都达不到。所以BAT里,百度的商业模式,受冲击最大。豆瓣是公认的Web2.0站,一度出了10多个App,矛盾更突出。
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有个例子,汽车引擎盖有三处螺栓,某美国汽车公司用三种不同的螺栓,而日本车用相同的螺栓,因而装配效率更高。原来底特律设计单位有三组工程师,每组负责一处,而日本汽车公司由一位设计师掌控全局。讽刺地是,每组美国工程师,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很完美。如今人们的手机里,就安装了几十上百个这样“完美”的螺栓。
出现一些补救的方式,流量越来越向少数超级App集中,以微信为首。卡片用户界面,结合了App的手势和PC端的菜单,但限制舍Web而取App的移动端界面尺寸,同样限制卡片。Google 眼镜曾经让人很期待,然而听说顶目停掉了。人间再无乔布斯。
微信刚发布小程序。看起来推翻了曾经传的应用号情境,主要连接线下服务。相当于线下App?那么最终也会遇到“完美螺栓”的问题。二维码会不会变成新的“城市牛皮癣”。小程序能微信分享,我倒觉得,这是一种高级的用户中心模式,可能有惊喜,甚至超过线下服务连接。
王兴是下半场概念的主要推手。你们说,美团为什么没能成为第二阿里,第四极?O2O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电商大同小异,王兴的能力也不输马云,关键可能在于服务和产品的区别。任意小卖家,通过阿里的平台和物流网络,理论上全国人民都是用户。而O2O把用户的活动半径扩大有限,也许未来能发明出机器猫的传送门,但现在只能靠分割存量,补贴用户,挤压商户。
另一个问题,也和App模式有关,大部分的线下服务,特别是所谓弱服务,应该是可预设的自动响应,隐入背景,不一定要扫码,就像人不需要有意维持呼吸。这也是很多智能硬件的误区,一个智能电暖气,应该会自己跟着人跑送温暖,而不需要喊它,更不用点App。
近来人工智能很火,目前还看不太懂,是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赋能。技术能整体提升现有终端-互联网系统,但如果体制不能突破生产者中心,就不能发挥其潜力。一战就发明了坦克,但只用来掩护步兵,直到二战发展出闪电战,让步兵追随坦克。阿尔法狗60胜横扫人类棋手,哲学意义重,然而商业价值暂时也就限于人工智能科学家们炫技,教育群众。
消费者中心和生产者中心势不两立。同样进一步退两步,为消费者中心准备更雄厚物质基础的同时,模式却更远了。所以出坑还要很久。如同爬山,山势使然,有时要绕大弯,甚至向目标相反方向走,山体挡住视线。那时只能靠意念指引自己,向目标前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7812.html )
来源:虎嗅网 作者:人造天堂
关键字:业界动态, 创业, APP, 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