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的封闭性让SaaS更加痛苦
最近在调研海外的SaaS市场以及产品,看完国外的SaaS产品和国内的SaaS产品,给我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我个人得出的结论,中国的SaaS和国外的SaaS真的还有很远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依靠员工的勤奋、公司的战略还能改变的,反而是因为生态的问题。
一、产品的封闭性
国内的SaaS并没有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然而各家都想成为“行业霸主”,坐享用户的收益,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只能让生态更加的封闭,
包括国内的互联网也是这种路数,各家公司都在讲私域流量的价值,把用户圈在自己的平台内,这就导致国内互联网的深度割裂。
国内的SaaS产品如果想要做新的产品,就会朝着ALLIN ONE的方式,调用别人的接口,做自己的产品功能。
这样的方式导致产品的功能更加的臃肿,给用户一种山头林立的感觉。
如果用户购买了A产品还需要B产品,那么两个产品打通的方式,更多依靠是接口的开发,而国内的一些SaaS公司为了提高用户转移的成本,竟然连接口开发的文档都不完善。
通过数据留住用户,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最不应该采取的措施,然而很多公司却采用了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竞争方式。
国外的很多中小型的SaaS公司,专注于自己核心的功能,留出来整合的入口,可以把自己的应用和更多的行业应用进行整合,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好感。
可以看到在产品的整合功能中可以安装行业的应用,以解决自己的业务问题。比如:示例中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会员用户的管理,但是会员用户依赖于Email的功能做更好的用户触达和服务,那么Smile选择通过集合的功能来做好用户的服务,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选择优秀的企业应用进行安装,那么就能解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这一类的产品的使用,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感受。
国内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第三方的接口,包装一块自己的应用,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但是一家企业如果想要涵盖用户的所有需求,这基本不现实,而且会导致产品在功能取舍上的难度,就会导致每个功能模块都做不好。
国内这种处理方式就导致产品的臃肿,用户体验更欠佳。
这不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行业的通识,或者几家公司做成战略合作的方式。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同类型产品的上下游的整合,解决用户的业务问题更加的靠谱,毕竟环境在这里,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很好的解决。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倡导一个思路,SaaS的产品一定要有平台化的思路,可以通过在自己平台上安装相关的应用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
这一类的产品在国外落地的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用户的体验也会好很多。
如果你想成为这个行业中的SaaS整合的领导者,除非你能有大量的用户,可以实现和其他产品进行对接,比如: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中的应用,不过这种以第三方企业通讯平台为基础的集成,并不能把数据完全的打通,能打通的只是在当前通信应用下的单个产品的使用,和国内的业务功能打通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应用。
也期待那个平台可以真的做到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通过割裂用户的数据留住用户,实现用户的留存。
即使是SaaS产品有一定的迁移成本,一旦用户对产品真正的失望了,依然会离开你这个产品从而选择一家更好的产品。
我再想,为什么国内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可以毫无用户感受的方式来做产品、做业务,虽然“客户是上帝”的口号喊得很响。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国内的产品更像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把国外的产品进行了改进,更加适合了国民的诉求,而且很多海外的产品并不能在国内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让很多公司的竞争视野只局限于国内的行情。
这件事情导致很少国家的企业具有国际视野,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有良好的竞争力,导致国内的软件很难走出国门。
即使是这两年中国的软件密集出海,大多数的企业都选择到东南亚去,而不是欧美市场,在这个行业中说:东南亚是五六年前的中国市场,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中国的关系更加亲近。从目前来看,这些出海到东南亚的企业,导致东南亚形成了内卷,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培养出来。
无论是从环境的封闭,还是企业的封闭,还是产品功能的封闭,对于公司的软件、收入和中国的软件发展都没有益处。
还是期待哪天出现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SaaS公司,并且形成良好的竞争根据,站在行业的顶端,振臂高呼,我们把SaaS软件的行业标准和数据互通制定一下,让产品能够更好地整合和互通,那么中小企业的SaaS软件的春头可能真的要到来了。
本篇文章分析的只有中小企业的SaaS软件,并没有巨头的产品,成规模的海外产品,依然存在很高的数据互通的壁垒。
作者
张沐,微信公众号:运营官张沐。7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运营思维》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