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启示录:小品牌崛起
由网红的共“想”经济联想到的小品牌、个体品牌的机会。
十年前,我用音乐播放器听歌,从来不需要考虑付费,充值与否的区别无非是「标准」跟「无损」,而我始终觉得没什么区别(毕竟音响和耳机都很low)。十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我,很羡慕大街上拿着山寨机的社会青年,高分贝的音乐搭配整机全彩跑马灯,在夜晚中闪耀了我的灵魂,那时魅族M1还没诞生,雷军还在金山当CEO。十年前,个人站长时代共享信息是廉价的,只需办个电信的宽带就好…
十年后情况有所转变,人们开始为数字专辑支付,尽管是被动的,因为 区别不再是音质,而是资源本身可得性 ,但用户的支付意愿逐渐变得强烈,由此变现的市场份额逐年走高。国货的概念愈演愈烈,国产手机早已挣脱了「山寨」标签,支持国产品牌不仅体现在社交网络的评论中,还反映在市场数据统计表里,苹果、三星增长乏力,Vivo、小米、华为却走出国门,在国际范围内被热议。至于信息,这十年持续地几何级增长, 人们不得不为“过滤器”付费,让专业团队创作或筛选适配的优质内容,并支付由此产生的服务费与生产者的版权费…
从对IP的尊重一直到国民的品牌意识变革,这是全社会共同协作运转的系统工程,要讲全乎是不可能了,所以不妨从占屏比例较高的信息点来看。
如果说 用户的支付意愿 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政策倡导、市场配合、自上而下共同 教育出来的结果 ,那我认为 海量的盗版是全民能够被教育的前提 ,没有盗版带来的渗透率与影响力,品牌就是不着边际的概念而已。
如果说盗版侵权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自然而然的打压抑制,我认为网红在其中起到了加速催化的作用。
并不是说网红与盗版水火不容,因为网红本身可能也会产生侵权行为,所以有很多伪原创的内容被制造出来。但回归到网红本质上,这是一个需要 不断抢占用户注意力资源 的物种,引导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是内在需求,因此需要 突出自己与世间万物的差异,标榜个性,追求一个不可复制的自我,树立一个大众所认可的原创形象,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拥趸者承认的现象,即便它是假象。
无论如何,网红都在演化独立IP的路上,都在塑造品牌的路上,粉丝经济则推动了品牌效应。
“定位之父”特劳特关注中国品牌几十年,认为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不具备品牌意识,所以“Made in China”成了国家的烙印。然而近年有了不一样的局面,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自主品牌登上世界舞台、迪士尼中国增速放缓、国家品牌计划启动,小到食品(老干妈、卫龙辣条),大到高新技术产业(高铁、大数据),都不可忽视底层力量的支持,而这股力量, 网红发挥了跨地域、跨年龄,甚至跨阶层地推动。
之前写过关于直播行业的文章,提到网红的方向会持续转向专业化, 因为胸和锥子脸都可以被复制、被替代, 但给用户传递的三观是具有辨识度的, 内容会变成品牌符号 ,被粉丝推崇,这里所说的内容范畴很广,比如价值观、情怀、企业文化、品牌故事等等。
有人说网红是被大众消费的,用户指向的是这个 秀色可餐的人 ,KOL(意见领袖)是信息承载体,用户指向的是 Ta所承载的内容 。若根据这个说法,我认为金字塔中部及以下的网红日子可能不如从前,而顶端网红不再受制于平台,个体之间形成的矩阵可以衍生出更多的IP去争夺用户的心智,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品牌,所以 网红和KOL的边界会变得模糊。
投行的集体动作可以看作是行业的风向标,虽然不是圈里的人,不过投资热点大家都看得到,比如直播、共享单车、短视频,不难发现热点更多是围绕着IP、KOL这些概念。简单来看归结成三个因素:
1.新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且两者间的差距还在扩大。
2.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跨屏、使用门槛低、互动多样性等特点,可获取用户数达到更大的量级,营销策略更智能精准,更近的距离感和高效的可达性,变现渠道多元化。
3.移动支付的普及、付费意愿的加强。
之前许多大咖在聊到90后时,说这个年龄段的人消费观念跟之前的人完全不同,比如以前的人买品牌是 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更多的是炫耀 ,90后对品牌的观点则 倾向于个人好恶 ,而不是这个品牌认知度够不够深远。即将成为中产阶级的90后,伴随着网红成长的一代,已经铺好了品牌生长的土壤。
所谓“下半场”,就是品牌建设与抢夺心智资源的遭遇战。
END.
文 @一井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网红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