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后,你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吗?

几天前,我去一家餐馆吃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餐桌上贴着两个二维码,一个是某付宝的,还有一个是巨信支付的。当我用完餐后,我扫了一下其中的一个二维码,然后可以立即结账,拍拍屁股走人,整个过程完全是自主操作的,大大提升了结账买单的效率...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整个过程,在事实上机器已经替代掉“收银员”的存在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收银员这一职业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替代了又能怎样呢,面对技术含量更高的职业,机器是无法替代人的。

可事实,真是这样的么?

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一旦出现,大量司机都将面临失业;随着在线聊天机器人的发展和数据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客服人员的失业;以及,大量效率工具的出现,也可能让一部分产品经理和运营失业...

甚至,连像医生、律师、写作、策划等我们人类所认为的要么技术含量高、要么门槛高、要么需要创意的工作,都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咋听起来,可能有点感觉像危言耸听:你会因为没有在生活中感知到人工智能的影响,而偏向于认为它离我们还很远。但我想提醒的是,正如马化腾对诺基亚的评价一样:你什么都没有错,就错在太老了。

我们会像马云对传统企业的失败的评论一样,因为看不见潮流,而选择看不起对它的评价,可是等潮流真正走向壮大,我们对此又看不懂,最后因为跟不上而被潮流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要想避免这一厄运的发生,我觉得对于人工智能,一定要有高度的重视,要去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影响、受到影响的人会面临什么....

01.人工智能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

吴军在《人工智能》一书中,为这波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了甚为详尽的解读,简而言之,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仿生派”,即先去了解人类是如何产生智能的,然后试图让机器按照人的思路去做,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机器必须要像人一样才能获得智能”。(通俗点说,科学家们所认为的机器智能,应该是像《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一样高度智能)

蓝鹅,这个方向的努力最终受阻,除了做出几个能摘香蕉的简单玩具机器人之外,再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于是,科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到了下一阶段,开始了一个空中回转180度大转弯--他们不再试图让机器如人般思考,而是回归到一个朴素的常识--机器可通过拥有远超过人类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由量变产生质变,从而达到智能。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想举个栗子:对于下棋而言,以往的“仿生派”认为,需要先让机器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思考方式和能力,机器才能学会下棋;而在另外一种思路下,通过数据和统计学驱动,便可以将人类给打败。

只需要通过遍历一下迄今为止人类所有高手下过的棋局,然后基于某个特定的局面和已有的海量的数据存储,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计算出当前情况下胜率最高的一手即可大概率获胜。

它把下棋变成了一个冰冷的计算问题,而不再是智能、心理和复杂思考间的博弈。

无论是以前IBM的深蓝,还是现在战胜李世石的Google AlphaGo,乃至当前高速发展的无人驾驶等领域,其背后的核心思想都是如此。

这也说明了,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不是那种可以凌驾于人类之上的“人工智能”。所以会有很多人会产生一种心理侥幸说:人工智能还远不能取代人类。

可事实是,虽然当下互联网、大数据等阶段下的“人工智能”,肯定没办法超越人类,但它却已经足够取代现阶段大量人类的工作。

02.人工智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之后,就会了解到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其实是伪智能。 本质而言,就是基于逻辑性,通过天量数据的快速运算来测试可能性,并加以验证,从中找出最好一种选择,从而达到所谓的智能。

通过一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某一天,人类终于遇到了一个科技发展程度远超自己的外星种族,对方是一个技术驱动的种族,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已有的运算能力,成百上千倍于人类,以至于人类世界中的一切,在对方眼中,都是自己借助技术可以轻易实现的,看起来都如此破旧和不值一提。

在如此巨大的差距面前,外星种族认为人类世界中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想要毁灭掉人类世界中的一切。

但,人类代表在与对方对话时,显得执着又顽固。他们坚称,人类世界中的有些东西,是哪怕科技程度发展远超人类的外星种族都做不到的。比如:诗歌,尤其是那种可以带来一种直击人类心灵的美感的作品。

崇尚以科技为核心的外星种族被这个观点激怒了,他们试图要凭借科技写出超越人类伟大诗人——李白的诗歌。为此,他们开发了计算能力强大到了极致的程序,甚至开始让程序模仿李白在写诗前的一切行为,依靠学习获得相似的体验,例如:饮酒、游山玩水、美色相伴。

在技术的驱动下,外星种族试图去结构和分解所有这些体验背后的一切,获得“伟大的诗”产生背后的特定逻辑。但,最终外星文明痛苦的发现,在技术和算法的推动下,自己虽然已经能够写出一些不错的诗,但它们并未能够写出超越李白的诗歌。因为,很多时候,伟大诗歌的创作,都是非逻辑的。

于是,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技术驱动下的外星文明想到了另一条理论上可行的路径——穷举法。也即,在符合韵律等规则的情况下,把所有可能的字词组合都穷举出来。

最终,外星文明成功的完成了这一壮举——不计其数的诗歌被创作了出来,其中也必定包含了那些能够超越李白的诗歌。

以上这则小故事,包含了人工智能的本质在里面。

03.人工智能的影响:80%的人面临失业

人类社会的进步的背后,是整个世界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高,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很多传统的工作在不断消失。

从火枪的出现,导致了骑士阶层的落寞;从滴滴打车的出现,导致人力三轮车、黑车的消失;从电商的兴起,到传统门面店关闭潮导致的导购员的大量下岗..... 每一次的科技进步带来的自动化的提升,都在让一部分人变成闲人。

创新工场“幕后操作手”汪华说过:如果自动化再进行下去,可能会把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用的人,一部分没用的人。

整个社会变化那么快。过去一个行业的淘汰是以几十年为单位的,所以一代人是慢慢淘汰的。如果这个事情缩短到10年的过程中,被淘汰的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和速度再重新自我学习和转移到新行业,是一个大问题。

他甚至预言说:未来30年后,可能只有20%的人类在工作,80%的人带着VR的面罩沉醉于虚拟世界里的生产和消费。

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依据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下,将被分成两类, 一类掌控话语权和世界运作的秩序,而另一类则成为彻底的失语者。

而吴军在其《智能时代》中也直言不讳——

“在历次技术革命中,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加入浪潮,成为2%的人,要么观望徘徊,被淘汰。”

假如真的在机器的帮助下,2%-5%的人主导的生产就已经足以满足100%的人类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那对很多人来说,这无疑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机器或许没有真正超越和奴役人类,却在不经意间把大量人类变成了“无用”的存在,从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开始渐渐凌驾于人类之上。

到那时而言,被替代的人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04.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后的世界

当生产力过剩,80%以上的人都不再需要从事现在的工作,那他们怎么来消磨他们的时间呢?

当很多人开始无所事事之后,他们必定会寻找新的证明自己存在感和生命意义的方式方法,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认知,以及获得认可,甚至谋求成为金字塔尖上的20%的人。

或者,也有人会选择娱乐自己,自我放纵:反正也不需要自己去工作了,社会给予的温饱机制应该还是很健全的(不然,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一部分人索性就通过各种娱乐项目和内容消费,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很享受。

所以,未来“教育”和“泛娱乐”将会变成两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此外,对于20%的有用的人类阶层而言,他们将会追求更加高端的服务期望,不再满足于现有的食物、美酒,而是需要更加高端的、个性化的制作,这也将带来吃喝这类机器无法取代的人类必备方面的产业升级。

当然,也有一个可能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得以快速进步,太空探索变得更加成熟和主流。这时候就会需要那些80%的“闲人”去进行太空探索,开启人类的新边疆。

总结开来就是,未来人类时间的填充,大体存在几种可能—— 要么是人们找到了新的集体努力方向,要么是人们的时间开始被虚拟娱乐等事物大量消费,要么则是渐渐出现一些新的产业重新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

AlphaGo战胜李世石,并在此后又陆续通过网络战胜了几乎人类社会中的所有顶尖棋手。这意味着,机器在“围棋”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复杂到连机器都难以逾越人类的领域,已经开始全面超越了人类。

未来,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所谓AlphaGo,它会帮助行业里的最高决策层解决任何所需的信息数据分析、生产制造等工作。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它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技术门槛有多高、有多大可能或者说会在多少时间内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我想你的心里应该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答案,面对这一无法避免的潮流,你现在能做的事,就是未雨绸缪,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杞人忧天,有时候并非是一个贬义词!

作者 Sam的思考空间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人工智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