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是否打破老周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


2016年被称为是内容付费元年,许多类似产品竞相出现在人们视线,果壳的分答、知乎的值乎、罗胖的得到,36氪开通了“开氪”。上周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消息不胫而走,看来推出也只是时间问题。

内容付费的到来,让我不禁联想起老周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所谈到的互联网免费时代。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革命方法,一种搞营销手段,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精髓。

概括老周所谈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免费服务获取海量的用户数,产品是免费服务的载体,是窗口。在拥有用户基础后,一定要延长产品的价值链。

根据这个理解,再来看看内容付费是怎么发生的?

1、互联网盛行的前几年,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用户开始能够在网上免费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在此阶段,用户对知识获取的需求远超过当时现有知识的供给,算是供不应求阶段;

2、随着免费思维的盛行以及用户强烈的需求,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加之4G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上线极大拓宽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刺激用户和内容数量持续增长;

3、当用户数量增长到平缓期,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期结束,进入下半场“时间战场”。各种产品互相夺取用户有限的时间,海量的存量内容和优质、有效的内容进行PK。用户不再是“喂什么吃什么”,吃多了想“挑着吃”。与此同时,人们消费水平较过去明显提高,移动支付培养了人们付费的习惯,人们对“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正发生转变。面对堆积成山的“小红点”恐慌,如何帮用户做“减法”的同时不降低甚至提高知识的质量就提上了日程。

付费延长产品的纵向价值链。

与内容付费类似,视频领域内的付费在去年也火热起来。2015年爱奇艺通过《盗墓笔记》开启视频付费业务大门。虽然该剧争论褒贬不一,但是对生意人来说则是开启了一扇新的现金之门。同内容付费一样,并非所有视频都能走得通付费这条路。上一代的消费群体早已习惯将互联网当成是一个免费的天堂,免费看剧、免费下载,因此以这类群体为主要观众的电视剧想走付费难度较大。观察各视频网站上付费视频,这些视频的主流观众大多数80、90年代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消费观念正发生转变,易接受新事物。90后、00后变成消费的主体,“明星效应”及粉丝经济成一主要原因。同内容付费一个道理。

产品格调和用户数是知识付费的基础。

内容付费还涉及关系的转变。以前订阅那些知识大V的频道或者公众号时,获取知识是免费的,大V们写什么我们看什么。付费后就不同了,知识大V要对付费用户“负责”。付费订阅的用户越多,大V的“责任”越重,促使他们生产更深度、更专业的内容,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那么付费模式是否会替代免费模式?

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观察已推出的付费产品,大多都依托着一个拥有一定用户基础的“母体”或个人IP。通过“母体”和这些知名IP进行导流,特别是后者的粉丝经济不可小觑。而这些庞大的用户基数是前期通过免费模式获取的用户,甚至是活跃用户。产品格调亦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传播,免费传播的速度广度比付费肯定要快。

简言之,免费做广,付费做深。

最后,回答标题的问题,内容付费,似乎并没有冲破老周的互联网论。

作者 Lily23333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付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