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O2O 的矛盾与尴尬,如此市场还要继续?
O2O被越来越多人嫌弃,并已烂大街,这导致很多人对社区O2O有了误解。所谓社区O2O本就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市场概念,抛开O2O,社区市场仍有其独到之处。虽然受资本寒冬影响,社区项目融资困难不假,但社区市场发展脚步一直没有停滞,在圈外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正悄然吸引诸多的大公司注意。
『言区社』一直致力于对社区市场的研究分析,所以对行业的变化较为敏感,这里先不纠结概念是非,仍以社区O2O概念指代整个行业。社区O2O市场出现今天的境况不足为奇,早期的探索者们都过于急于求成,铩羽而归也是理所应当,那些先烈级的社区O2O创业项目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他们给后来者留下不少的宝贵经验。
已遇到或即将遇到的,社区O2O矛盾: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问题,社区O2O也不例外。根据过去4年多时间的研究以及与数十个项目的交流,并在此前撰写的50多篇内容基础上,『言区社』总结了一些社区O2O市场常见,以及此前却很少被提及的矛盾问题。
1.想做事的人进不去,该做事的人能力有限
想做事的人进不去,该做事的人能力有限。这个情况比较常见,是第三方与物业之间的基本矛盾点。由于中国社区物业的话语权比较强势,有些第三方的项目想进入社区提供服务需要获得物业的应允,但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物业会选择拒绝;另外,其实有些工作完全可以由物业来承担,但因一些客观因素,多数物业不愿承担,也没有能力承担额外的工作。
2.有实力的物业自己做,没实力的物业不配合
当然,也有一些物业愿意给第三方放行,并尝试合作。不过,大物业会根据自身的战略做综合评定,若此业务有效并可由物业来完成,在合作期到期后将不再续约转而自己来做,若业务效仿门槛高,大物业会投资或要求第三方在其平台上进行合作,以便控制交易入口和资金流。有些第三方不想受大物业制约,想与中小物业合作,然而中小物业却很难配合到位。
3.时间富余的人不懂网,懂网的人时间少
社区市场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但却被很多人忽视的矛盾点,就是时间富余的人不懂网,懂网的人时间少。社区O2O最初的市场逻辑是从线上获取用户,而那些对互联网接受能力强的70/80/90后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或在路上,剩下长时间待在社区内的50、60和一部分70后都不是很懂互联网,也很难适应网络消费的多元化服务。线下社区的重要性被低估。
4.盲目迷恋互联网,对传统社区规则缺乏敬畏
有些公司,有些人,盲目的迷恋互联网,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从传统行业跨界进入社区O2O行业的,以往互联网对他们思维意识造成的冲击让他们认为互联网才更加高级,才是社区O2O的正途,然而社区市场死的最多最惨的也是那些过于互联网化的项目。另外,还有很多出身于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社区市场缺乏敬畏,甚至瞧不起,盲目迷信互联网。
5.智慧社区有点远,用户还没做好享受的准备
近两年智慧社区被一些大型物业当作品质服务的象征,可从用户层面来看,智慧社区没给生活带来多少改变,更多的还是方便了物业的管理,或是被开发商用来提升房价。其中,有些项目想以门禁、道闸为切入点拓展用户,但效果不佳,没能带来不可或缺的体验。另外,智能家居已成为智慧社区的一环,不过现阶段用户需求仍未显现,也是概念大于实际。
6.一二线城市小区入住率高,三四线入住率低
社区市场与房产市场有一定相关性,房子卖的好,入住率高,社区内的用户基数就更大,可扩展空间就更多。从全国房产市场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房产市场更为火爆,入住率也相当高,而三四线城市的入住率相对较低,低入住率意味着社区内的人数少,相应的转化空间就会更低,并会提升社区项目的运营管理成本,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7.第三方、民政、街道、业委会、物业的角力
早期,社区O2O市场只是第三方与物业之间的磨合问题,但随着社区市场的发展,民政、街道以及业委会也陆续成为社区市场不可忽视的角色。第三方、民政、街道、业委会、物业之间存在相互扶持合作制衡的关系,例如,有些第三方会选择从民政或者街道层面寻求合作,借助行政关系向物业施压来进入社区。各地情况不同,五者之间的角力关系也有不同。
8.社区市场价值渐被认可,然O2O被人人喊打
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街道,以及诸多大公司都注意到了社区的潜在价值,但由于资本市场对O2O的反感情绪被延伸到了社区行业,导致社区项目融资困难。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之前的O2O泡沫让一些资方血本无归,这说明很多资本的眼光并不准确,他们现在不看好社区市场与他们当初看好社区市场一样,都只是随波追捧,浅尝辄止的探究。
新出现或本就存在的,社区O2O尴尬:
除了以上几点矛盾问题外,社区O2O市场还存在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当中有些是传统社区本就存在的固有顽疾,在社区O2O的大环境下成为了尴尬的市场问题,还有些是社区O2O自己造成的尴尬问题。
1.社区是半开放市场,受制于街道、物业等
由民政等各省市部门统一进行城市管理,再由街道进行地区管理,然后由物业负责服务运营,业委会监督物业的服务能力,一道道的管理门槛为社区增添了诸多枷锁。诸多限制下,社区市场只能算是半开放市场,以为进入社区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人,是把问题想简单了。例如,想在社区内卖货需办理各种执照,如果证照不全,说不定哪天就会被相关部门查处。
2.提供的服务很丰富,深入大众生活的却很少
社区O2O市场给民众带来了非常多的上门服务,家政、维修、绿植、美业、大厨、回收、洗车等种类丰富,生活中确实需要各类上门服务,但由于经济能力,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原因,整体的市场需求量过少,这些服务暂时还没能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另外,金融、医疗、养老被当成是社区市场中利润最为可观的领域,但这三个细分市场的发展有些畸形。
3.老旧散小区缺乏配套建设,施展空间有限
在一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的老城区,有不少小区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建设时间了,这些小区的硬件配套已严重跟不上如今的生活水平,由于原来规划时存在设计缺陷,导致现今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车位不够、没有电梯、绿化不足,没有公共活动空间等,这些外在因素给某些项目提供了发展空间,也给另外一些项目带来了准入门槛。
4.专业人才数量少,进场服务的执行力不足
社区市场发展的太快,细分领域又多,专业性人才少之又少,导致执行层的人员能力跟不上战略层的市场构思。有些项目受制于人员能力问题,不得不减缓发展速度,也有些发展过快的项目,因运营层面跟不上扩张节奏,最终导致项目夭折。社区O2O市场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嘴皮子厉害分析行业趋势能说会道的多,踏实肯干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少。
5.社区活动氛围不足,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商业环境讲求市场氛围,而现阶段的社区商业氛围不足,这与前一点所言的社区市场缺少专业人才也有一定关系。由于落地执行能力弱,导致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用户不活跃容易造成平台出现用户流失的恶性循环。为了提升用户活跃度,平台方会采取一定的补贴优惠或小礼品的激励方式来提升活跃度,可一旦停止补贴和礼品,活跃度随之下降。
6.业主审美疲劳,对社区O2O已有麻木情绪
经过此前两三年的市场洗礼,很多小区内的业主已经对社区O2O有些审美疲劳,之前曾下载过或者关注的微信公众账号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同,大大降低了业主对社区O2O的期待,这导致后来的社区O2O公司进行地推时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很多物业都推出了自己独立的APP,功能看似全面,但业主常用的不多,还未能真正让用户爱不释手。
7.被吹捧为万亿市场,实则绝大部分都在亏损
有些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鼓吹社区O2O有万亿市场,万亿市场的概念也已经破产了。社区市场有没有万亿规模?若要炒作吹水的话,何止万亿规模,十万亿规模都能达到。社区市场中包含零售、外卖、金融、养老、医疗、房产、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生活缴费、各类上门服务等,加起来完全可以吹个10万亿?然而这有用么?大多数项目都在亏损。
8.市场发展慢,投入时间长,短期难见效
社区市场本就是个慢市场,投资时间周期长,短期内难盈利。而经过之前O2O的市场教训,资本市场对社区O2O已经失去了判断力,如今资本市场对社区O2O的谨慎态度,让很多创业公司失去融资能力,原来既定的发展路线不得不做出调整,减缓发展速度,砍掉多余业务,裁员、出售等手段都用上了,为的是能勉强维生,挺过去这个没钱的尴尬阶段。
现在不被看好是正常的,太多人看好反倒容易催生泡沫
这是目前社区O2O的市场现状,如此市场环境,还要不要继续做社区O2O?实际上,有以上遭遇的多数是实力较差的中小创业公司,那些大物业,以及资本雄厚的公司,虽然也出现过各类问题,但仍在有条不紊的在社区市场做探索尝试。
万科、绿城、中海、彩生活等都不会放弃社区市场,阿里、腾讯、京东、苏宁、顺丰等也都在尝试进入社区市场,有这些公司做支撑,未来会逐步重夺资本的青睐。现在社区O2O不被资本看好是正常的,太多人看好反倒容易催生资本泡沫。
目前的市场环境正对社区O2O进行优胜劣汰的处理,能活下来的肯定不是靠概念支撑,而是有具体的业务能力,并且得到了小区业主们的广泛认可。之前对于资本而言,靠谱的好项目难找,能在资本寒冬活下来的项目,就是未来资本眼中的好项目。
文/言区社
『言区社』由社区O2O最早的行业研究者王利阳创办,专研社区O2O,关注泛O2O
微信公号:言区社;个人微信号:yanqushe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社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