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 | ofo 的共享计划

| 引

自2016下半年吹起的共享单车风,现已刮过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在内的各大一二三线城市,ofo更是在2017年元月份发起“闪电战”,公布了“一天一城”的计划。放眼市面上,加入共享单车行列的公司如春笋般拔地而起,多达17家(@智东西《特写:17家共享单车的疯狂盛宴!》),大家都热血喷张地期待着这一场继滴滴、Uber之后的又一大共享大战。


| 共享单车行业总览

据比达咨询《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ofo和o摩拜分别以51.2%和40.1%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着行业的前两名,总和比重超九成,其中,ofo以领先约11%的优势位列行业第一,这主要得益于小黄车走出一线,走向二三线城市的战略规划。

【图1】共享单车市场占有率

同时,ofo在城市覆盖数和单车投放数量的两项关键指标中,也大幅领先行业其他企业。截止目前,ofo已攻下全国33座城市,累积投放量超100w辆,而摩拜单车服务覆盖10座城市,投放80w辆。

【图2】ofo和摩拜的城市覆盖

再放眼整个共享单车行业,ofo同时也是一股“清流”所在,且不提其特立独行的机械锁装置【2017年1月,共享单车ofo对外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锁】,它所倡导的“平台共享”理念也是标新立异。那么, 展开说说?


Q1:可持续?

「我不生产自行车,只是单车资源的搬运工」

小黄车ofo和小红车摩拜从出生起就抱着不同的初心,小黄做平台,小红做自营。虽然当前两家公司都在致力于自行研发、制造旗下的共享单车,但小黄向用户开放了一条额外的通道:C端用户把私人单车贡献给平台,作为回报,用户将拥有终生的小黄车免费使用权以及2枚100元的分享券。对此,有不少声音表示支持, 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共享”机制。

【图3】ofo共享计划

对此,笔者便有了第一点疑问, 这种运营方式可持续嘛?

生活中,我把对于自行车的需求大致分为三类:

1号日常需求型

2号对骑行舒适度、流畅感、外观有一定要求的人群

3号限量版自行车收藏爱好者

很明显,共享单车的目标用户是只求满足日常需求的1号,即中低端单车使用群体,这其中又可分为1.1高频使用用户和1.2低频使用用户(粗略将一周3次以上的用户定义为高频)。那么,共享单车的核心用户便是1.1的高频使用用户,对单车具有强烈需求,但对规格等没有特殊要求的群体。

【图4】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

现在再来看看,会向平台贡献单车的群体又是哪些呢?

首先,手头有现车,说明该用户对于单车有必要需求。若只是偶尔使用,根本没有必要去购置一辆自行车,毕竟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公共自行车已经投入使用很久了,且对于自行车的储藏和保养也需要相应精力的支出。

其次,认同共享理念,或满意于贡献单车后收获的回报。据观察,现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上,普通档的自行车价格在100上下,中档自行车价格在300~500之间。而平台所能提供的福利是贡献者终身免费使用权和价值200元的分享券,对于普通档自行车的拥有者来说,若平台能顺利平稳的运行下去,怎么看,都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平台来说

【图5】

向平台提供单车的个体一方面既是平台的建设者,提供单车来源,另一方面,也是受用者,享受单车福利。虽然这一点与其所倡导的“共享”观念不谋而合,然而,却 形成了人群重叠,陷入了一个死循坏 。

试想,当你作为平台的直接获益者,你还会再次购置单车并提供给平台吗?当然不!这样一来,平台便没有了单车来源,而平台能够获取的单车数量便是一个定量,天花板的高度大致等同于当下1号群体中拥有私人单车且愿意共享的数量。

有人说,ofo就是自行车届的“滴滴”,为什么滴滴能行,而ofo却不被看好呢?其实共享汽车和共享自行车存在许多本质区别,包括但不限于:

1.共享汽车共享的是使用权,不出让所有权;共享单车共享的也是使用权,但用户出让了所有权

2.汽车具有身份象征属性,隐含社会地位;普通自行车只是代步工具,无附加属性

可见,滴滴的汽车共享有车主的不断供应,而ofo的二手供应则很有可能走向断裂。

| 结论1

「该共享机制不可持续,仅仅起到了盘活存量的功能」


Q2:共享嘛?

至于和自行车厂商合作,笔者就产生了第二个疑问, 这算是共享嘛 ?

根据摩拜单车官方消息,富士康海内外的数十家工厂,将为摩拜单车提供专门的生产线,预计年产能将达到560万辆。至此,摩拜单车的生产能力将在原有自由产能基础上翻倍,总产量将超1000万辆/年。

摩拜的运营更像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自行车厂商把车直接批量卖给摩拜单车,摩拜再通过单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收费。这种模式实际上不算是共享经济模式,而是单边的租赁模式,更像是借了生产线的自产自营。

据悉,早期摩拜也是采用的普通自行车,后来公司方面建立经济模型,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得出的结论是,从长远来看,自己造车是更为经济的方式,于是2015年底摩拜颇为大胆地开始了自己设计造车。

而相比之下,ofo一直以“不生产单车,只连接单车”的滴滴式使命为口号。ofo品牌公关总监李泽堃表示,ofo运营的单车来源于二手收购和部分学生捐助,这一点在上一个问题中已被推论为不可持续,那之后呢?

据ofo介绍,从去年 12 月到今年 3 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老牌自行车制造商飞鸽就为ofo完成 80 万辆车的订单,占其全年产能的1/3。此外,ofo正与上海凤凰自行车厂合作,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专门打造适合欧美人骑行的小黄车,目前ofo已经在旧金山、伦敦、新加坡等三个海外城市开展了业务,引领“中国智造”走出海外。

这么看来,小黄车也是选择踏上了自产自营的道路,和企业一同共享的机制并没有建立。

| 结论2

「与自行车厂商合作,不算共享」

ps:如若仅仅将共享定义在多人通用的基础上,那... 公共自行车和公交车也算吧...都算都算


| 番外话

虽然小黄车的回收二手机制不可持续,但我还是挺欣赏这种增加用户的被动用户忠诚度做法的。不像共享汽车,在共享单车领域,价格成了最不成问题的问题,用户更看重的是舒适度和快速获得性,再加上许多单车支持单次支付的方式,在不同平台之间,转移成本很低。

这样一来,用户忠诚度培养便成了一个难题,信息类公司可以凭内容为王,而单车制造最终都将相互借鉴,趋向同质化,小黄车利用“以1换n”的机制,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粘性,提高用户对小黄车的被动用户忠诚度。此类用户在面对不同颜色的单车时,绝大多数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小黄车的,这样,在用户心中便形成了”品牌差异化“,尤其当商品高度同质化时,能够起到简化消费者决策的作用。

再者嘛,己方多一名忠实粉,对手少一个潜在用户,怎么看,都是一件极其愉快的事情。


以上,便是近期关注共享单车领域,针对小黄车的「共享计划」所得出的所问所想。

作者 一头清口咸鱼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单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