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短视频是泡沫,UC 没戏,企业切入自媒体市场不可行
吴晓波对女儿开玩笑说:哪天你爹挂掉了,墓志铭上刻这一行字就好了:这里躺着一个著作等身的人。
他曾把自己写过和主编过的书垒在地上,一本一本地加上去,发现已超过膝盖逼近大腿。他算了一下,如果一直这么写下去,三四十年后迟早可以一米八。他的一个自我期许是,希望这一米八高的书中有若干本在几十年后还能重印,还会偶尔被提及。
他是个勤勉的人,最近又出新书《腾讯传》,首印的50万册据说已经卖了一半,现在,《腾讯传》每天以3000册销量持续热销。他也被称为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让严肃的商业写作跻身畅销书行列。
除了作家,吴晓波的另一个身份是投资人。他联合经纬中国合伙人曹国熊等人成立了“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并且频频出手,完成了对“餐饮老板内参”、“酒业家”、“12缸汽车”、“灵魂的香气的女子”、“张德芬”、 “杜绍斐”等多个微信公号的投资。
2016年8月,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俨然之间,一个以资本为纽带、以中产知识人群为目标的自媒体矩阵形成了。到目前为止,这一矩阵中的内容公司已超过二十个,覆盖约2500万中产用户。”
业内传言,吴晓波投资公众号,估值在行业中偏高。不过,自媒体想得到“狮享家新媒体基金”的投资,也绝非易事。吴晓波曾表示,他只投垂直门类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可能都不太会投;另外,这些自媒体目标人群在白领、中产以上,且商业模式清晰,并已实现盈利。
▲吴晓波
吴晓波也是一位出色的自媒体人。2014年5月,他推出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吴晓波频道》,在微博上,这档节目未播先火,博得众多重量级财经人士喝彩。与视频节目一起上线的,还有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和各种社群活动。
现在,“吴晓波频道”堪称国内自媒体社群运营的典范。他看好自媒体的O2O部分,把线上的用户转到线下来,发起“咖啡馆改造计划”、“年货众筹”等活动。
利用公众号的圈层和集聚效应,他举办线下讲座,在深圳一次千人讲座上,他说“互联网把所有渠道都扁平化了,如果在非互联网时代,我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去运作这件事。而今天我在微信上推送一个,就有400多个人报名。这样我的渠道成本就归零了。”这堂“千人大课”的收费分三档:9000元/人、25500元/3人、8000元/10人。
2016年7月8日,“吴晓波频道”推出收费音频产品《每天听见吴晓波》,定价180元/年,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卖出10万份,使其成为内容创业领域最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之一。
今年1月,“吴晓波频道”运营公司——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1.6亿元,投后估值20亿元。
Q&A
昨天,吴晓波做客汇志传媒,并和经理做了互动,问答如下:
Q:今年很多自媒体的数据比较惨淡,您今年还有投资自媒体的意向吗?会看重哪方面的价值?
A: 今年还是投了很多自媒体,有做母婴的、自行车用户的。有些自媒体融资也不错,“十点读书”刚刚融完3.5个亿。也不是说惨淡,今年(仍然)是自媒体变现的年份。
Q:目前自媒体“造假”情况泛滥,僵尸粉无处不在,您认为这种“造假”对自媒体的生态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A: 对投资人来讲,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并没有什么价值,投资人可能更看重的是你是否在细分领域的前三名、营业收入有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营业收入是否处于直线上升的通道里,这三个方面其实很难作假的,包括用刷单、僵尸粉、用户都没有办法伪造。
Q:您怎么看时下最火的短视频?
A: 短视频很可能是个泡沫,变现模式很差。现在对短视频最看重的是一些平台,他们是从打开率、留存率、时长方面去考虑的。对于平台来讲,短视频的收入模式是清晰的。
对认真做短视频的人来讲,盈利模式也就几种,第一种是广告模式,第二种是卖货模式,第三种是知识付费模式。这三种模式目前都不明朗。比如说如涵的张大奕模式也算不上短视频模式,他们是通过人格化网红卖面膜才令公司估值33亿。
Q:您怎么看待UC、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等吸引自媒体流量的平台,您认为目前他们处于一个好的发展形态吗?
A: 我认为不是。我觉得UC根本没机会,百度百家也没什么机会,这类平台基本上都是靠流量生存。而现在红利基本上集中在微信端。可能90后、二次元的用户会多集中在微博、QQ多一点,这种比较容易火。其他的基本没戏。
Q:家电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现在组织一支团队切入自媒体市场有没有可行性?该往哪个角度发力?
A: 我觉得没有可行性。我们看做得比较好的海尔属于人格化的类型,融合能力比较强。其实现在的企业自媒体都没有起来,主要原因有二:
1.作为单一公司来运营是广告模型,除非企业来买单,把自媒体作为PR的部分来做,不然作为公共传播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2.大家知道新媒体需要具备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其实一个家电企业并没有那么多话要对消费者讲的。
所以微信公众号状态下,曾经的一些微博大号现在却影响力不再,比如姚晨、潘石屹,关键在于微信公众号是内容模型,而微博是广场模型、戏剧化的表达模型。所以在理性的公众号环境下,企业还要很理性地跟大家讲,是没有可行性的。
以董明珠为例,董明珠也是在有言要发的时候“董明珠自媒体”才会更新,她真的没有太多东西需要对用户讲。
所以你帮企业做号的话,除非他买单。如果他真的买单,那就把它变成PR。
做家电自媒体,把它做成一个媒体是没有意义的。拿我最初投资的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来说,它的意义在于能打通供应链,它甚至能做到能帮中小餐饮企业提供短期贷款,做培训营,现在甚至能够帮别人做品牌。餐饮主要是中小企业多,而家电是大家伙多,所以如果你构建了一个传播意义上的家电自媒体,没有任何价值。中国现在已经不需要一个类似“中国家电报”这样的媒体。
Q:为什么现在一些企业很想做社群却做不起来?基于产品做社群和基于内容做社群有什么不同?
A: 我们在全国八十多个城市有搞过书友会,两年多下来其实也出现了疲态。我得出两个结论,如果社群是建立在社交前提之下,就容易变成一个轻浮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社群应该是反社交的任务型社群,有仪式感。社交只是社群的过程或者结果。我们很多时候把社群做成了社交,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有偿性社群和公益性社群应该做严格区分,不能将两者糅合到一起卖货,否则会容易让用户失望。
一个群主不能既是商业的群主又当公益的群主。作为社群的发起人来讲,要抱有反社交的心态。从企业角度来讲,建设任务型社群是比较合适的。借社群实现商业目的是一件蛮危险的事情。
最后,好久没送福利了,今天来一波。
经理将在微信(ID:qunsir007)评论区选取 两条最佳留言 各送上图的书一本,名额周一公布。
另外,凡是被精选的留言都可获得下方图示的门票两张。
3万平方米场地,汇聚30国海内外电商平台、互联网商业服务商、供应链品牌分销商、创新创业社群、智能与科创应用商等近600家,专业观众约4万人。IEBE为您呈现全面的国际电商生态。
作者 新媒体扫地僧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自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