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你是不是又忽悠了我们?

今天罗胖发布了最后一期视频的《罗辑思维》,未来将改版为每日一期,每期6-8分钟的音频栏目,并只在得到APP中发布。

在经历了205期之后,《罗辑思维》将告别那种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讲述模式,转向更粗暴更直接的知识碎片轰炸你的头脑。

碎片化学习这个近几年来通过互联网成为路人皆知的词汇,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在这期的节目中,罗胖再一次力挺碎片化学习,为《得到》的用户和资源站台。虽然这两年我们没少被他忽悠,忽悠大家不买房,忽悠大家做工匠,忽悠大家做即插即用的U盘,让我们从节目的聆听中不断分泌多巴胺,进入定期意淫的狂欢。

我不想,也不会对他的节目和观点进行评述,而更想说说碎片化学习这一概念,她真的是一场骗局吗?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获取知识?

对于碎片化的概念,让大众熟知,可能起源于互联网大爆发的几年,让我们从无处获取信息一下子跳跃到了信息爆炸的窘境,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超量的信息干扰着我们走向正确的目标。

对于学习来说,碎片化将带来 三方面 的困难:

1. 知识结构松散。 与系统化学习不同,碎片化的知识分散于各个角落,我们需要知道从哪里获取,如何获取以及如何将这些碎片组成整体,对于普通的学习者来说,都是难以掌握的技能。

2. 干扰因素过多。 在寻找特定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N倍于目标的干扰信息,我们必须排除吸引我们精力,给我们造成困扰和混淆的其它信息,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辨所获取的信息,才能收集到有效知识。

3. 缺乏反馈。 碎片化的时间更多的用来寻找和吸收,而缺少系统性的检测和反馈,更加难以将知识内化。

如果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待碎片化学习,对于我们的分析更有意义。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完成了挣钱、存钱、花钱的步骤,钱才真正有了意义,学习也是一样,这是一个获取-留存-内化的过程,观看、收听是获取、记忆是留存、使用是内化,只有完整的走下来,知识才成为我们自己的资产。

碎片化学习仍会遵循这样的法则,如果只是通过很短的时间去输入知识,存储为短期记忆,之后便不再理它,不用说一天两天,也许几个小时便忘得一干二净,只是留给了我们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假象。现在想想,我们听的那些期罗辑思维,还有哪期让我们记忆犹新?能描述出其中的概念和观点,我想一般人不会超过10期吧?其实这不是学习,只能说是阅读或收听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真正有效的碎片化学习呢?

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提出过的一种适用于碎片化时代的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他将学习分为”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创造性重构”这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循环形成知识的积累的上升螺旋,达到深入掌握知识的目标。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积累碎片,组合碎片,重构碎片,并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理论比较贴近大脑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是符合大脑认识规律的,但他也说到,这一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我们从中也可窥见有效学习的步骤并非输入这么简单。


美国普度大学卡皮克教授专注于记忆研究,他通过实验证实了重复提取比细化学习更有助于大脑对知识的长期记忆。

其中一项实验是通过外语词汇的学习验证记忆效果。

他将学生分为四组:

对照组:学习并测试所有单词

实验组1: 学习忘记的单词,测试所有单词

实验组2: 学习所有单词,只测试上次忘记的单词

实验组3: 首次记住的单词不再学习和测试,只对忘记的单词学习和测试

在所有组别的学生学习了40个单词并可以正确记忆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试验。每个组别在一周内定期对学习的单词进行编码和提取,在施行一周后验证单词记忆的成果。

结果验证,实验组2、3记忆率为30%左右,而对照组和实验组1的记忆效果为80%左右,难分伯仲,而实验组1使用的时间更短。

实验证明了对于学习的知识进行定期的提取,是效率相对高的方式。这需要有效的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完成知识提取的过程,而这正是碎片化学习所欠缺的,我们难以适当的安排碎片时间,期间不断的信息和外界干扰也导致提取的效率低下,因此,在大多数学习环境中,碎片化学习只能用于信息的输入,而不善于执行信息提取过程,而重复的输入是一种效率及其低下的学习方法。

这也就回过头来验证了为什么好多人热衷于碎片化学习,市场上如此多的碎片化学习工具,持续的使用让我们一直处于学习的过程,感受到一种自己在持续学习的幻觉,但却未得到相应的效果了。

所以说,碎片化学习并非一无是处,它能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积累知识输入的量级,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提取和输出,这就远非碎片化的时间能企及的过程了。

而罗胖在本期节目中也说了,《得到》app的碎片化学习教给你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好吧,无力反驳。

其实教给你的是什么不重要,你得到了什么才更重要。

学习,不是一次不期而遇的约会,而是一场潜心积虑的阴谋。


另外,这篇文章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因为,帝都的堵车重新定义了碎片的尺寸。

作者 JeffreySun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