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携手 700Bike 造车:弱弱联合而已

昨天下午,共享单车平台ofo与700Bike联合发布新一代共享单车ofo Curve,新车在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强调最大化用户体验、最小化综合运维成本的产品理念。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ofo Curve终于像摩拜lite一样增加了收纳车筐,方便用户放置随身物品。随着ofo新车亮相并陆续向市场投放,标志着其与摩拜的共享单车一哥之争从资本、骑行体验升级到品牌、运维,战况将愈演激烈。

有必要交代下共享单车的背景,共享单车的概念最早由ofo提出,后者成立于2014年,早期在北京高校内为师生提供租车服务,在国内首创无桩共享单车模式。不过,共享单车这一概念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却是由后来者摩拜所推动,其从上海起家并做深做透,再拓展北京等一线城市,共享单车行业的火爆吸引更多投资人和玩家涌入。ofo则顺势走出校门,加快城市拓展速度和车辆投放力度,与摩拜展开激烈的正面交锋。

公益大于商业的属性使得共享单车在短期内盈利无望,只能靠资本的“喂养”疯狂拓展市场,大规模造车、人才招聘、后期维护是三项主要开支。去年,摩拜、ofo分别4轮和5轮超10亿元融资,均储备充足弹药,较劲意味浓厚。

照理来说,以整体投入来看,两大玩家完全没必要进行多轮融资,如此频繁融资除了在宣传上给对手一个下马威,更重要的是资本对共享单车这一前瞻性标的物空前热情,滴滴凭借包装共享经济大获成功,使资本意识到共享单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驱使他们加码投资共享单车明星企业。

后面的剧情人尽皆知,摩拜、ofo在各大城市疯狂跑马圈地,甚至战线延伸到海外市场,仿佛谁先停止烧钱谁就会输,大有2014年年初滴滴与快的激烈火拼的态势。不过,我想说的是,共享单车行业注定要打一场持久战,疯狂烧钱换来的暂时领先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未来两强相争走向如何,最根本的还是看企业内核,因为企业气质不会轻易改变。

企业内核包括产品、文化、团队等方方面面,其中产品是基石,最具代表性,往往可以折射出创始人对用户体验、人性、商业前景的思考与判断。如果审视摩拜、ofo各自投放市场的主力单车,你会发现思路截然不同的二者高下立见。

在我看来,摩拜与ofo之争本质上是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的比拼,我不认同“产品不好运营补”这一观点,始终认为产品驱动才是一家创业公司开辟新天地的原生动力,最典型的非苹果莫属。摩拜产品设计的理念是从低成本运营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车造得贵是为了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而资产轻重是相对的,不能简单因摩拜造价高而认为整个模式行不通。

反观ofo,为降低造车成本,单车无GPS定位,也不是新设计的抗损耗车,其模式注定重度依赖线下运营,运营费、搬运费、维护费是笔不小的开支,ofo造价优势难以弥补高昂的运营成本、折旧成本。试想一下,如果ofo向社会投放的单车半年后生锈报废,加上缺乏GPS无法追踪,需要多少人工依靠眼力发现并回收?需要多少搬运车来调节运力?

值得注意的是,ofo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摩拜,这是否构成ofo市场份额领先摩拜的依据另当别论,我隐隐觉得,ofo如此激进式扩张存在隐患,更像是团队秉承资本意志而不计投入地抢市场,而不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在一个城市立足、深耕后再谋求扩张。不可否认,摩拜在立足上海4个月后才进军北京有资金紧张的因素,但更多是出于做深做透上海市场的考量,积累运营经验再复制到全国。

因此,无论是从综合成本还是市场拓展来看,走稳健路线的摩拜都优于ofo。现阶段烧钱抢市场,双方差距或许并不明显,但长远来看,以产品驱动为核心的摩拜优势将全面扩大化,将ofo甩在身后。

回到ofo与700Bike联合造车,这并非双方首次牵手,去年12月,ofo宣布与700Bike合作推出定制版小黄车在深圳投入使用,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增加定位功能,可见ofo已意识到盲目追求低成本而牺牲品质的做法行不通。

700Bike是前3G门户总裁张向东于2014年10月辞职加入的一家企业,并未跟风做智能自行车,而是主打城市自行车,2015年7月推出后街、美术馆、百花、银河四大系列产品,时至今日已将近2年,不仅销量成谜(潜台词是销量惨淡),而且并未推出升级版的新品,不禁让人怀疑其未补齐供应链管理短板。除了与ofo合作,其最近一次亮相是为微信员工定制“WeBike”,并因网友误会而火了一把。

销量和新品成谜、鲜少对外发声,2年来700Bike在市场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只能借助与ofo、微信等明星企业勉强刷回存在感。整体来看,700Bike在自行车行业实力偏弱,唯独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塑造上具备一定优势,其产品颇具特色,骑行体验良好,不低的售价瞄准追求生活品味的小资或自行车爱好者。

ofo曾公开表示,其发展策略是连接自行车,将联合全球众多自行车品牌、厂商和运营商,而不是自己生产自行车。目前来看,700Bike是众多自行车品牌中的一个,而双方两度牵手,既有打磨产品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帮助ofo摆脱低端的形象。

要知道,ofo业务从学校开始起步,车辆品质一般,而摩拜一开始就是全套互联网化,自建工厂定制车辆,有车辆定位和联网功能,高造价换来高品质。因此,ofo初期形象比较low,而摩拜则显得更高大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今年1月盛传摩拜将收购700Bike断ofo后路,尽管张向东、摩拜均予以否认,但2个月后ofo再度牵手700Bike,对后者倚重程度可见一斑。

这也不难理解,ofo已成为共享单车领域数一数二的玩家,不想在品牌上输给摩拜,因此急于摆脱低端的形象。700Bike在造车方面融入互联网思维,聚集一大批有品位的自行车玩家,是高端品牌的代名词,合作前景高于搭档传统自行车厂商,有助于ofo推进品牌重塑。

至于700Bike,深度捆绑ofo更像是试水业务转型,由过去的面向消费者转为向ofo等共享单车企业输出产品研发和品牌塑造等全套解决方案,希望借此迎来真正的春天,在古老的自行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当然,700Bike或许不会完全放弃To C业务,但想要有所起色难度着实不小。

总体来看,模式落后于摩拜的ofo与郁郁不得志的700Bike联姻,不过是弱弱联合而已,双方各取所需,不仅难以对摩拜构成威胁,而且无法改变共享单车竞争的大体走势。因此,长远来看,我赌ofo将输给摩拜,信也好不信也罢,交给时间来证明吧!

作者:龚进辉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of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