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让人们重拾情怀 运营瓶颈与狂躁资本

这段时间,一篇《丑陋的中国人:共享单车真是国人的一面照妖镜》刷屏了,里面的图片让人触目惊心,显示了个别人对于共享单车这个新生事物的不爱,也显示了火热的共享单车遇到的成长烦恼。

这篇文章阅读量10w+,但是,我却十分反感文章传递出来的讯息。

在前线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都市中重要的出行方式,要解决各种丑陋的现象,必须都得全社会行动起来,包括共享单车平台、有关管理部门、消费者等各方面都要有所付出,这样才可以让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借助共享单车成为自行车强国。

重戴自行车大国桂冠?

春暖花开,人们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街头,中国人因为共享单车重新找回了当年的情怀,中国自行车协会也把共享单车作为重点项目在相关会议中进行研讨。

中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但是近年来,中国却错失了这个美誉,澳大利亚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当然,在欧洲,骑行文化十分盛行。如今的中国,骑行只是少数人的爱好。

上下班距离过长、空气环境恶化、交通环境恶化等原因,让中国人开始放弃自行车,改为电动车、汽车、地铁、公交车等出行方式。

我们小区是一个小型社区,早些年,车很少,孩子们可以畅快地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穿行。但是现在不行了,宽宽的路上停满了汽车,就连两面的便道停的也是,人们连走路的地方都快没有了,何提骑车?

我们小的时候,上初中之后就是骑车上学了,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呢,自行车道上停满了汽车,而且你在前面骑车,后面就是滴滴滴滴一直催促你让路的汽车,他们疾驰而过,谁还敢让自己的孩子骑车去上学?

我前年40岁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不要让自己太胖。虽然我也跑步,但是体重和个头还是不太适合跑太多,怕膝盖受损,于是就买了一辆自行车,两年过去了,现在才一共骑了300公里。

我偶尔会从六楼家中搬到楼下去骑一下,大部分都是被放在露台上。我家孩子的车也是长期摆放在一楼的楼道里,那里有4、5辆小孩子的车。

偶尔的偶尔,我们会把车子装上汽车,到郊野公园去骑上一把。大多时间,他们都在角落里吃灰。

我们小区的停车棚,其实没有棚,就是一大堆自然形成的停车带,大约有上百辆的废旧车,锈迹斑斑,灰尘满满,这些车有主人,但是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僵尸车”。

火爆而妖魔化的共享单车

春天的美,是流淌的小河,是抽绿的柳枝,也是满大街的共享单车。

2017年的每一天,最不可或缺的是积极乐观、年轻向上的精神,更包括满街那一抹一抹的小黄车。

但是,汽车、公交车、地铁、班车、打车等出行方式,都不完美,汽车要考虑停车、拥堵、限行等因素,公交车、地铁和班车,要考虑考虑从家里到车站,从车站到单位的距离;打出租车、网约车等要考虑有没有车,以及成本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是出行行业的难题。这个时候,共享单车恰如其分地诞生了。

有意思的是,共享单车这种全新的互联网+风暴,手机扫一扫开锁、鲜艳的颜色等特色,让人们重新开始骑车,甚至共享单车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很多人,自己家里有自行车,也不骑,而是主动去骑共享单车。我呢,也很多时候放弃了开车,开始骑着共享单车去接孩子下课,或散步回家或骑着共享单车回来。

出行大事,不容马虎,岂能将就?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最佳的出行方式可能就是:共享单车+地铁/公交,先骑上一段,再转乘其他方式。

这段时间,好像是共享单车的爆发期,一夜之间你会发现自己家门口、公交车站、地铁站旁的便道上摆满了各色的共享单车。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流行,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开始出现,正如上述文章提到的那样,共享单车成了一个照妖镜——照出了“丑陋的中国人”。

这种流量满满的文章,让我想起好朋友李燕说的“情绪流量”,的确,当下的这种情绪太过浓厚了。

看着内胎被挖出来、没有车座、被强行堆放在一起……等等现象的小黄车、小橙车、小蓝车们,我们无不为之童心。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应该是呼吁大家如何正确使用共享单车,如何提升共享单车的运营,而不是一味地赚取这种“情绪流量”。

我每天早上跑步,从家里到公园的路途大约1公里,每天都会遇到不少倒地的共享单车,也有一些被损坏的,我会主动去扶起来,把他们搬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摆放好。而损坏的,我偶尔会通过APP报修。

还有一次,我碰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朋友,看到她随手把单车停放在了公交车站的主路边,我刚好跑到,就跟她说,你不骑了吧?

然后我打开APP扫了一下,自己骑上,然后告诉她,小朋友,以后不骑了,请放在便道上,如果你搬不动,可以请大人们帮忙。谢谢你。

我并不是一个猎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用户。但是为了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共享单车平台不得不组成单车猎人,当然有些是运营团队,也有一些是民间自发的志愿者。

共享单车火的很,据称,ofo现在已经有2000万辆共享单车投放在全国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看看街头,ofo、摩拜单车、Bluegogo等共享单车品牌迭出,甚至还有政府相关机构推出的共享单车,一时间共享单车风靡大街小巷,也因此共享单车成为一个资本追逐的风口。

最近,ofo刚刚拿到4.5亿美元的融资,据悉估值也已经达到了132亿美元,摩拜单车估值也达到百亿美元。

共享单车,让人们重拾自行车情怀,也从另一个侧面拯救了那些频临灭绝的自行车品牌,比如ofo与永久、飞鸽等品牌都建立了重磅合作,这些经典自行车品牌重获新生。

这两天,微博上的段子则是,一位修车老大爷艰难度日,但是最近受聘成为一家共享单车的高级维修工程师。

世界就是这么美妙。

运营生死战

但是,一哄而上,向来是中国各个新兴行业的通病。

摩拜单车、ofo、Bluegogo,还有不少品牌共享单车品牌,在来的路上,一旦看到某个行当的成功,大家纷纷蜂拥而至,是创业者无法避免的坎儿。

市面上,这么多颜色、品牌的共享单车,人们如何选择,而共享单车平台如何从中决胜?

可能有人会说,共享单车的剧本早已经有了,网约车就是共享单车未来的模板。

但是在前线认为,共享单车不会完全走网约车的路,共享单车有着“共享”的名头,它相比网约车这样的共享经济形式,有着很大不同,共享单车是共享单车平台提供车,而网约车则平台没有车,共享的是社会车辆。

曾经,网约车品牌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许多品牌,但是经过一系列惨烈的大战、收购、合并等,如今的网约车品牌剩者寥寥,市场也趋向稳定。

的确,共享单车的现状,网约车早就经历过、展现过了,无论是从借助投资迅速扩张、充值返款,还是相互之间大打出手,另外市面上出现的一系列乱停乱放、缺胳膊少腿的现象,都不是否定共享单车的理由。

终究其中原因,共享单车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现象都与运营有关,而这种问题对于任何一家共享单车平台都存在。

运营难题,是共享单车平台的生死关。运营跟不上,拖累自己,投资方都跑掉,消费者不买单,希望破灭。

产品为王?

很多时候,我们在新闻中看到被虐待的共享单车,甚至自己也亲眼看到那些蹂躏的小家伙们,一定也想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

方法有很多,比如加大宣传,呼吁人们善待共享单车,平台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等等。

上周(3月9日),ofo联手700Bike发布了一款新车——ofo Curve。

值得一提的是,这算是ofo的第五代车了,相比之下,这次的“改动”很大,而且有意思的是,ofo试图用产品去解决运营难题。

目前,共享单车运营的痛点,也确实与众多产品设计上的缺陷有关,比如,车架生锈、掉链子、异响、护链罩撞击变形、车篮损坏等。

而这款名为ofo Curve的共享单车,基于运营需求来设计,重新定义了共享单车行业”低运维“的产品和运营标准,找到了共享单车产品的“黄金分割点”,最大化用户体验的同时,最小化运维成本,打造出最适合用户骑行同时运维成本最低的共享单车。

ofo Curve集用户体验与低维护特性于一体,采用与以往不同的全新曲线设计,后叉与主梁均采用一根铝管弯曲而成,加上独创的护链罩设计,打造了立体顺畅的视觉体验,这也是ofo Curve产品命名的由来。

机械式升降坐管,适应不同升高的用户使用,其实,之前可调高度车座就让ofo比其他共享单车更加讨人喜欢;

而为了减轻用户在骑行途中臀部颠簸感与不适感,ofo Curve配备了符合人体工学的把套、采用宽臀点设定坐垫、避震球减震设计、便于踩踏的脚踏,以及生活必备的车筐,带来舒适自如的共享单车生活。

700Bike是国内略有名气的自行车品牌,创始人张向东是个骑行侠,这次ofo Curve展现了700Bike对自行车设计和骑行文化的理解和实力,而来自用户的需求和运营一线的痛点,结合在一起,催生了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一代共享单车。

据悉,即将投放市场的ofo Curve,将之前共享单车存在各种运维难题,降低到0。

纵观整个共享单车市场,催生了众多大小品牌,更激烈竞争和整合还远未到来,不过,在众多企业拼杀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地重拾骑车的情怀。

春光无限,不要辜负,走,骑车去!

来源:新芽

关键字:产品运营, 业界动态, 单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