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模式的兴起,是流量变现方式,但绝不是风口!
从鼎鼎大名的维基解密到百度知道、从知乎到分答、从头条问答到如今的微博问答,这一系列问答产品处处体现的都是对知识的尊重。
当每一个自媒体人辛勤耕耘自己的公众号和粉丝群时,为内容变现的渠道和方式辗转反侧时,一种更为“简答粗暴”的赚钱渠道——“知识销售变现”,悄然来临。如当下较为成功的“知乎live”、“在行”以及“分答”,包括现在的微博问答,网友纷纷感叹“只需要回答问题,你就可以在家里躺着赚钱”、“这是知识经济最直接的呈现了”。
我相信,真正知识的价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付费,而它是否能产生持续稳定的收益,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这里,我们就必须要聊一聊知识付费型较为成功的两款代表性产品-知乎live和分答。
知乎live的产品定位是一个实时问答平台,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由答主设定)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答主和其他用户便在群内开始问答沟通。
在“分答”上,回答者设定自己的价格,限制在1元到500元之间,然后通过对其他人问题的答复得到这笔钱——必须是语音,时间被限制在60秒内;问者和答者共同创造好问题,如果你对别人的问题答案感兴趣,选择“偷听”也需要付费1元,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也就是说提问也能赚钱。
所以说在行是一个私教,那么知乎live就是一个讲座。
这两家的做法被许多人称为“一次有关内容变现的实验”,同时掀起了互联网知识应该免费还是付费的大讨论。双方各执一词,但总的来说,问答模式的兴起,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互联网平台优质内容的稀缺,一方面是新媒体平台内容人才流失。
最近,微博问答正式向认证用户开放,每一个问题答主都可以自定义价格,同时有些问题价格不菲,有不老男神张智霖的500元公益问答,也有包括章子怡、汪峰、佟大为在内的很多明星玩得不亦乐乎,只要粉丝支付从0.01元到2929元不等的费用,明星们就跟你“聊天聊地聊八卦”。但明星只在乎乐趣,不在乎这些问题产生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更多要思考的是:草根自媒体从业者如何凭借这股风实现流量变现。
微博问答截图
从被动的打赏到主动地问答,一直不变的是:网民只会对专业的只是付费,不论任何时候。
分享知识,是互联网最初的最强的驱动力,正是绝大多数网民的智慧成就了现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最初的互联网世界中,你不知道你的对面是不是一条狗,是互联网基早期的金科玉律,正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身份和标识,人们可以毫无顾忌的进行创作和共享,这里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光环,广义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专业的知识希望得到认真对待,成了大家共同的认知。因为当所有的知识都免费供应时,优劣良莠的差别消失了。优秀的创作者不会再沉下心进行创作,更何况在如今这个版权意识淡薄的社会。
如今的互联网是一个剧烈旋转的风暴,它让打车、阅读、购物还有约炮都变得更快的同时,也给世界增加了诸多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一个「黑天鹅」足以颠覆一切。其实对于知识付费我是抱以支持的态度,因为付费可以激励优质作者进行内容创作,同时可以让每一个用户获取的信息更加精准,具备针对性。这无疑是有重大利好的。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了自媒体,一大堆文字爱好者开始一窝蜂挤了进来,眼看着自媒体要把纸媒干翻了,可流量变现的难题让自媒体难过了。分答、值乎、得到、微博、微信公号等自媒体平台又推出收费模式,或打赏,或付费阅读,几家门户巨头开放了自己的媒体号,进行补贴。大家觉得出头的日子到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慢慢的自媒体人发现,压根不是这回事!只是这东西,也有马太效应,看着别人热闹的依旧热闹,冷清的依旧冷却,这无异于一盆劈头倒下的冷水,一切依旧,好的还是越来越好,坏的依旧挡不住的走下坡路。这一切回头看,是自己的意淫而已。
无论如何,知识付费的时代真的来了,这个趋势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维护它。只要你的知识有足够的吸引力,有足够的价值,能保证持续稳定的内容产出,你就能够在这场知识付费的浪潮中被卷起,就有人为你的知识买单。
作者 京畿探长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自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