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人性渐进式覆灭的历史预言书

前些天,收到了中信出版社《未来简史》的赠书,笔者仔细将该书读了两遍,记了不少读书笔记。整个读书过程,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惶恐、可怖。赫拉利通过分析人类的历史,科技的发展趋势,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未来人类极有可能被淘汰,沦为人工智能统治下的“第二物种”。

笔者深以为然,并结合自己对大历史观和现代科技社会的感悟,得出了一个更为恐怖的结论—— 未来就是一部人性渐进式覆灭的历史。

1.为什么人性一定会渐进式覆灭?

赫拉利认为:“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古时候,人类通过口口相传继承人类共同构建的故事体系,一般是图腾崇拜、神话故事。后来,文字出现以后,慢慢出现了内容庞杂、体系精密的宗教,并通过书本的讲授来进行宗教传播。比如通过《圣经》传教的基督教,通过佛经传播的佛教,通过《古兰经》传播的伊斯兰教。

为了满足听取故事的欲望,人类发明出了诸多现代传播手段。印刷术之后,在文字的维度之上,增加了了声音的维度,发明了留声机。随后,又增加了图像维度,发明了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以及电视和电影等艺术手段。为了让人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人类又发明了3D电影、120K高清电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人类将不计代价,在叙事故事这个维度上,叠加更多因素,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听取故事需要以及人类社会故事结构日益复杂的局面。随着这些维度和复杂的增加,人类的叙事结构和真实情况将会渐行渐远。

赫拉利写到:“在21世纪,我们还会创造出比以往更强大的虚构概念以及更极权的宗教。在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的协助下,这些宗教不但会控制我们每分每秒的存在,甚至将塑造我们的身体、大脑和心灵,创造出完整的虚拟世界。真要如此,再区分虚构和真实、宗教与科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但又比以往更加重要”。

随着虚构概念的越来越强大,人类身心越来越被高维度的虚拟科技所蒙蔽,因此人类故事和真实就逐渐隔离。真实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人们生命力的唯一根源,人性是人类区别与世间万物的核心所在。屏蔽了真实,就能造成人性的渐渐覆灭。人性的覆灭,就会造成人类这个物种的物化和工具化。最终的结局就可能是丧失了人性的人类,成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的帮手和奴仆,成为它们实现自己梦想的低级工具。而这一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2.为什么是21世纪这个时间节点

如今的21世纪这个时间节点,人类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了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个威胁人类生存的大难题。通过这三大战役,人类开始认为通过不断发展现有人类的知识和工具,就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任何问题。“人类大脑最常见的反应并非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因此人类就开始着手实现远古时期遗传而来的梦想——长生不老、升级为神。

人要想长生不老或者至少延长寿命到150岁左右,有三条路径可走: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不管这三条路哪条成功,都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类的心灵和欲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即人性渐进式地进行覆灭,最终的结局就是人类不再是人类。

生物工程方面,人类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图谱的测序,并且发明了以CRISPR、TALEN和ZFN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半机械人工程方面,可穿戴设备、心脏搭桥、舌苔芯片、手臂芯片已经成为现实。非有机生物工程,是生物科学家最近研究的热点方向,比如利用非有机物培养出生物器官等。

在21世纪开头的二十年,人类已经具备了改造自身、提高寿命的能力,并已经投入了上万亿的科研资金往人类永生的方面去努力。正如赫拉利所谓的“知识悖论”,在人类升级进化的道路上,也存在着“进化悖论”——即当人类借助于科技手段进行升级进化,提高人类应对死亡、发展难题的能力同时,人类也渐渐蒙蔽了自己的人性,成为非人。毁灭自己的,只有人类本身。

3.人类渐进式覆灭的历史路径

远古时期,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的不自信,创造出了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

后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团队协作创造出了金字塔、长城、泰姬陵、尼罗河大坝等宏伟的大型工程,对抗了自然的洪涝灾害,改造了自然地面貌,从而人类进入了认识到自己意识的阶段,构建了体系严密的世俗政权,创造出现代宗教、文化、艺术精品。皇帝自称为天子,将人和神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自从工业大革命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以披荆斩棘之势,侵占了原来宗教、君权神授所占领的地域。医学揭示了人体的构造、血液的作用、细胞的结构,生物学尝试着去分析意识的产生、神经元的作用、大脑的工作原理,现代工程学更是通过建筑摩天大厦、跨海大桥、全国铁路网、世界航空网等彰显了自己的存在。从此,人类认识到了自己能够通过大规模协作完成神所不能完成的事情,神的崇高地位开始剧烈动摇。

贯穿于人类现代化过程之中的人文主义革命,则更进一步宣判——上帝已死。这一口号从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口中首先提出,随后逐渐成为大部分现代人所拥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现代社会在文学、喜剧、电影、音乐、书籍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斐然成就,为人类的生命寻找到了终极意义——人文主义崇拜人性,人性即身形,人身可以消亡但人性将永存。从此,人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来源,宗教和神学的地位已经轰然倒塌,只能龟缩为安慰人们心灵的物化工具,与人类的长期发展愿景已经无关,普通的神已经从人类发展的版图上消失,人类自己成为主宰万物的神。

紧接著,现代生命科学通过大量的严格实验,得出了三个影响深远的结论:生物是算法,所谓的“自由意志”只是虚构的故事,人是生化算法的组合;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构成人类的算法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的,绝不是“自由”的;外部算法理论上有可能比我更了解自己,非有机算法(人工智能)极有可能在未来超过有机算法(人类)。至此,人类这个神也摇摇欲坠,人工智能这个神呼之欲出。

人类社会在以算法为基础运行了几十年以后,涌现出了科技宗教——以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为典型代表。科技人文主义希望通过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和脑机接口等手段,来创造出智神——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医学注重于让健康人升级,让身体的机能升级;医生、工程和顾客不满足治愈,而是让自己的心智升级。这种升级反映的是政治的需求、市场的力量,因此人类犹豫不决的特性、做梦的能力将会被压制甚至切除。整个升级的过程,我们身体和大脑的功能强大了,但是却失去了心智,即逐渐丧失了人性。

数据主义进一步认为,可以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处理器节点。这样整个历史就要通过4种方式来提高效率:增加处理器数量;增加处理器的种类;增加处理器的之间连接;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在人工智能成熟的时代,机器和算法完全可以通过这4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效率提高,而人类自己的特性注定了不会成为最优的选择。我们注定要将手中的权利交给人工智能和算法。

只要我们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秉承以数据中心的世界观,人类的健康和感受就无足轻重了,我们都要围绕着数据这个新的神而运作自己。人类必须随时跟互联网进行连接,能提供有效、鲜活、量大数据的人能够生存下去,不能提供有效数据的人将会被淘汰、降解直至消失。

最后,人类只能成为数据的一个傀儡工具,人类的自由意志将分文不值,数据的自由意志将成为神谕。为了适应数据时代的洪流,人类将自身最终的意义消解,将灵活性、创造性压制。如同人类豢养家畜一样,能提供数据价值的人类将被人工智能豢养,不能提供数据价值的人将被淘汰——多年以后,人性将不复存在,完全覆灭。

4.作为人类,我们该怎么办?

历史趋势很少能够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的种种挣扎也逃脱不掉命运的桎梏。当然,人性完全覆灭的这一天尚未到来,这个过程最快也要50年,慢的话一两百年。因此,我们还有时间去行动。

第一,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态势,提高自身产生数据的质量。人类的大脑与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相比,优势在于其神经网络的连接更多,可能会产生跳跃性连接。因此,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连接,生成新知识。万一数据中心时代来临,你的独特数据属性能够保证自己暂时不被淘汰,存活就有机会翻盘。

第二,保持在线,坚持大量公开分享自己的数据,比如学习心得、项目进展、思考总结等,提高自己产生数据的数量。如果数据质量暂时堪忧,那不如先提高数据的数量,在输出数量的倒逼下,不断打磨自己的水平,慢慢提高数据的质量。

第三,独立思考,保持自己数据的相对独立性。面对互联网上每日汹涌而来的数据大潮,你一定要尽可能提供深度的、差异化、个性化思考。人云亦云的财经、时政报道现在已经被人工智能开始接管了,因此你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多从历史、人文、心理等角度分析新信息,提供更深入的解读,提出更独到的观点。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每一个人一生所能看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基本都算是“盲人摸象”,唯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才能统揽全局。作为一个人类的个体,我们只能在信息的洪流中,逆流而上,提高自己“管中窥豹”的能力,从而延缓整个人类被淘汰的时间,希冀能够找出与人工智能和算法真正共生共容的逻辑框架!

参考文献:

1.赫拉利,《未来简史》,中信出版社。

作者 知唐讲吾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人类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