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与小程序码迷思——标准与私有的对立
小程序自发布以来就倍受关注,最近动作略多。先是开放了直接跳转到页面的二维码,又开放给个人使用,还引入了公众平台中已逐渐成熟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早些时候,微信又发布了小程序码。
圆形的小程序码
这种圆圆的辐射状图形,成为了小程序和微信专属的二维码。微信此举,显然是希望小程序码和二维码一样,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看到这种圆形的图案下意识掏出微信来扫一扫。在此之前,微信已经极度依赖二维码导航——因为公众平台添加外链如此麻烦,以至于长按识别二维码流行得一塌糊涂。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即使在较老版本的微信上,也已经能够识别小程序码。看起来是腾讯早已对此做好方案,只等今天公布之时悄然打开开关,引爆新一轮的传播热点。
说到圆形的码,千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kik。kik 是一款来自加拿大的即时通信软件,软件功能大概等于几年前的微信。在 kik 中,“扫码”添加好友扫的不是传统的 qr 二维码,而是一种环形的 kik 码——神似小程序码。
环形的 kik 码
千古才疏学浅,不知这种环形二维码是否有更早的先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微信的首创。kik 码对于 kik 用户来说,和常见的方形 qr 二维码并没有什么区别——小程序码也将会如此。
那么,为什么要设计小程序码呢?
千古给出的答案是:制造独占与不标准。
何为标准?通用即标准。现今流行的 QR 二维码,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它被设计为编码文字、网址、名片、短信甚至 WiFi 热点信息。使用这一套通用的规范,在一个 App 中生成的二维码使用另一个 App 扫描也可以打开。
在多年的扫描二维码的经验中,想必大家都已了解——倘若你试图用浏览器或 QQ 等 App 扫描微信的二维码,得到的永远是一个下载微信的提示。这便是微信所制造的第一个不标准:对二维码的解读不标准。技术上,微信编码的二维码是一个 URL;但只有使用微信打开,这个 URL 才能指向它真正的目的地;否则,只是会下载 App 而已。
不信?用你的浏览器或 QQ 或别的什么扫描一下试试。
如果说微信独占的二维码是效果上不标准,那么小程序码则彻彻底底的从形式上就和标准割裂。除了微信,没有人知道小程序码的编码和解读规则(普通二维码则是公开的),这种图案则牢牢地掌握在了微信的手中。
小程序码如此,小程序本身也如此。小程序本可以做成对 Web 的增强,却搞成了一个独立的封闭生态,无论是开发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急剧攀升。
成也标准,败也标准。遵循标准能够受益于生态系统,同时又能使其欣欣向荣;而使用独占实现,初看来能够霸占生态系统中的红利而不用付出,实则像 BT 网络中的吸血客户端一样是饮鸩止渴,将生态系统和自己引向绝路。早期 ie6 这类浏览器被淘汰就是因为其不遵循标准,而 chrome 的发展也和标准相辅相成,甚至反哺标准。国内的应用何时也能将自己的私有实现独立公开,从而像 chrome 那样反哺标准呢?
作者 沈千古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二维码, 产品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