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经济,你是平台、知识匠人还是知识消费者?

正如罗胖所预言,继流量和价格成为入口后,人和知识这两年真的成为了消费的入口。

2015年12月,中国最著名“说书人”罗胖“低调地”推出了一个付费订阅的内容平台“得到”,短短的1年多时间,平台上推出的几个产品就弄出了不小的动静。

《李翔商业内参》上线至今已获得9.5万订阅用户,产生了收入接近2,000万元,而创造这个业绩的只是一个3人小团队;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短短1个月订阅量突破5万,收入达到1,000万元,现在已经有近15万人订阅专栏,收入达到接近3000万元;

看起来相对小众的“雪枫音乐会”在48小时内订阅了2万份,迄今订阅数已经突破6万,而中国最好的古典音乐杂志《爱乐》的月发行量还不到1万份。

3月又先后推出了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老浦识字等等共24个专栏,均收获不俗的成绩。

在“免费”大行其道的互联网大环境中,罗振宇做成了一件之前很多人做过但都没做成的事,而且还赚到了不少钱,这意味着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知识付费时代给互联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几天参加了方军老师的知识经济实战营,方军认为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给互联网带来了4大变化,用户、知识、产品、产业。

用户变得“爱学习”了

方军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是:精神消费升级、需求变化。过去的人是不想学,现在的人是我想要学。以前是为稀缺付费,现在是为丰饶付费。

以前读书,是因为书稀缺,现在知识不是买稀缺是买体验。大家变懒了,喜欢买便捷的知识。同时学习者意识到知识、观点、认识是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的力量。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个人的知识、观点、认识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认知、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现在与未来。

知识变得品种丰饶,而学习者是知识金字塔上端的人

知识的品种从最初的书,衍生出了了各种各样的品种。音频、视频、有声电子书、听书、付费专栏、读书社群等等。

教这些知识的人,是原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的人,他们将过去几年的学习和收获压榨取出来给大家。

很多普遍的人会认为,需要学习的人都是知识底端的人吧?其实爱学习的人并不是知识金字塔底端的人,相反学习者是知识金字塔上端的人。就像首富李嘉诚、王健林一直都坚持早起、学习,那些知识网红也一直在学习,其实一直以来爱学习的人都是处于知识金字塔上端的人,一直是这样的一群人在学习。而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因为缺知识的人才学习。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当你越学习,会越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不学习不爱学习的人总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好像什么都会一样。

知识经济催生了非常多的产品

以前最典型的付费产品是书,现在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产品结构。

以前的免费报刊专栏vs现在的付费订阅专栏:得到、罗辑思维

以前看书VS现在听书:语音说书、每日听书、剽悍晨读、樊登读书会等

以前的线下培训VS现在的在线教育:微课、视频课、豆瓣时间

以前的读书会VS读书社群: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会

现在还出现了网络知识社区:知乎、值乎、知乎live、在行、分答

知识经济的机遇

知识经济的来临让很多知识工作者很兴奋。很多的写字的人、出版社、机构、社群、自媒体、教育机构、第三方平台发现了这样一个机遇,大家希望在行业成熟之前迅速跑马圈地。

目前知识经济已经催生了一些企业和商业模式,知识工作者想要分一杯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在这次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目前以迅速崛起的平台为例,我归纳了3类:

知识电商平台:得到、罗辑思维、喜马拉雅

知识社交平台:知乎、分答

第三方工具:千聊、孤鹿、小密圈、小鹅通

知识经济的四种角色及其未来

知识经济中有四个角色:

生产者

传播者

消费者

平台

我个人也在去年底义无反顾地跳入了知识经济这条汹涌的浪潮中,努力学习着各种生存技能。

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快速抓住知识经济的红利期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这次浪潮中占取一席之地。

我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生产者、知识的传播者、知识消费者。那这几个角色有什么不同和定义了?

生产者提供知识产品和服务,传播者会传播他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或服务,而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产品和服务。平台可能会像传统的市集一样存在,提供一个场所,让前三种人在它的上面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像喜马拉雅这样的内容电商平台、知乎这样的知识社交平台、小鹅通这样的知识电商服务平台。

而这个浪潮会持续多久,都有什么样的形式?

2017年3月11日,千聊联手中国统计网、清博等多家全文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知识分享行业数据白皮书》,这份数据囊括16年至今12个月、54000万+分钟课程、9000多万用户,60多万讲师使用的平台数据,可以说是知识分享行业的一个缩影。数据中看到女性是知识消费的主力。

知识消费的场景有多种状态,消费者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他们的时间在变少干扰的信息却多了。所以会发现用户更倾向于图片+语音的方式方便碎片化时间学习。

消费者更倾向于学习能够直接应用到考试、工作、生活中的技能

这个行业在快速迭代

因为每个新兴行业的高速增长期的迭代速度都非常快,知识产品的更新迭代也是同样非常迅速。知识生产者除了要抓住机会快速卡位也需要不断给自己寻找输入,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出方式,平台会经历洗牌慢慢露出雨后春笋,只留下几家有影响力的,最多不会超过3家。但是几家的数据差距会很大,就像BAT与其竞争者的差距一样。

在知识付费经济中,你是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还是平台?

作为想迅速抓住红利的 知识IP生产者 和 平台 ,需要想清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

微信已进入下半场,如何才能够获取流量?

多平台布局,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平台

如何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如何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和品牌

错过在市场最初期进入的个人与机构,已失去了最佳的市场机会。如何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将是一件非常烧脑的事情,同样微信已进入下半场、获取流量的成本升高、如何通过多平台布局亦是需要深入考虑的发展策略。每个平台的用户属性、调性、流量不同,有很多平台已出现头部效应,如何获取流量将是个人和平台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知识传播者 ,可能永远都会有自己的位置。这一方面是头部知识生产者需要团队化运作,需要将其产品和服务规模化地向外传递;另一方面,腰部及以下的知识生产者,也需要借助知识传播者的力量,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抵达更多的人。知识传播者未来会演变出知识经纪公司以及知识 IP 孵化组织,这可能也会是一种趋势。

作为 知识消费者 ,在未来,则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消费,识别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服务,找到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平台和服务。

知识消费者要想做出有价值的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要既能判断自己的需求,又能判断市场的状况。而很多知识消费者可能做不好这一点,所以,这又会衍生出一类专门帮知识消费者做选择的知识产品或服务。

知识经济的谁才最有机会?

作为一个慢慢崛起的非知名的知识生产者,我在思考自己的发展路径的时候,也会琢磨知识经济这个市场谁才最有机会。

流量红利已过, 内容为王 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果只是大量获取流量却不及时更新迭代产品,在浪潮中容易被冲垮。只有课程、内容质量好、口碑好才能够自传播。口碑好才能够长久生存,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微信说: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个人知识生产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得到了变现,这是过去从来都不敢想的。我认为有影响力、有品牌、有口碑的个人和平台在这次浪潮中最有机会开花结果。

以上,你是否已经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平台、知识匠人还是知识消费者?

文 | Bonnie 首发 | 阿佳说

关键字:产品经理, 知识,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