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末端投递行业向何处去?

智能快递柜行业自产生五年以来,从来没有遭受如此集中和密集的所谓“质疑”,甚至相当多的“有意抹黑”,甚至于不惜违背法律罔顾事实的连发黑文来打击行业里的企业,所有矛头指向行业龙头企业“速递易”,是要“擒贼先擒王”吗?“墙未到,贼以至”。背后的玄机值得行业深思,也值得相关的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笔者愿意依据三泰控股的公开公告信息,一方面对行业普遍关注的行业龙头速递易的情况做一个解读,另外一方面,对行业也做了一个客观理性分析,欢迎商榷,欢迎各种质疑,坚决虚心接受,和欢迎各种猛烈拍砖!“事实胜于雄辩”“深刻的逻辑决定发展脉络”!

速递易现金流:依据最新2016其母公司三泰控股公告,账面现金至少超过20亿专门用于全资子公司速递易的发展,就同行也企业而言,现金流储备情况也属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按照过去半年持续的公告看,之前的不少非速递易智能快递,逆向物流等业务都在有序剥离,包括一些资产等,都在逐步转换成现金储备。

速递易亏损情况:因为是母公司三泰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告,亏损涵盖了多个之前的上市非速递易的业务,且现在已经在2016年做了大笔商誉计提,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其中真正涉及到速递易的亏损额只有5个亿,为此上市公司解释原因为主要系:

速递易业务方面,报告期内,由于加大对自身社区生活服务的宣传,占用了部分广告资源,同时由于探索速递易社区新媒体运营模式,预留了部分广告资源,导致广告收入减少;加之市场竞争加剧,为增强用户粘性,速递易在寄派件业务方面实施了优惠营销策略,收入相应减少;由此造成速递易业务整体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同时由于报告期内线下网点规模较大,整体设备折旧及运营费用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和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较大等原因,致使速递易业务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结合之前其公告,作为行业角度分析而言:

1、在2016年速递易已经完成优化掉近2万低质量,低运营水平的网点;

2、不少设备的资产计提和打包处理;

3、包括各种新模式及业务尝试的成本;

4、新型设备的研发完成。

不论哪家行业企业,尤其是全场景铺设的企业,在快速扩张之后,都会面临这些问题,而速递易作为行业先行者,已经趟过了这些全新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中,特别是规模化运营的各种深坑。这是企业最宝贵的经验资源。同时速递易还完成了,整体业务运营外包的动作。

这些业务运营行为的完成,所付出的辛劳,和为企业未来迅猛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绝对不是外行所能理解的,这些行业深坑是所有规模化运营企业一定会带来的问题,谁能率先解决好,谁就具有下一轮行业竞争大战的绝对先机。

速递易规模情况:速递易已在全国79个城市布放运营智能快递柜5.6万个,合计箱格262万个,入柜量方面:2016年快递入柜量约为11.7亿单,快递入柜率为3.7%。速递易2014、2015、2016年投件量分别为8,400万,2.1亿,4.4亿,年均复合增速73%,2016年入柜量占行业总量近40%。日均投件量方面:速递易日投件量峰值超过250万单,进入到2017年一季度行业传统淡季,速递易日均投件量亦超过150万单;一季度投件量达到1.12亿件,相比2016年一季度投件量7,065万件增长58.6%,高速增长趋势明显。速递易作为智能快件箱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网点规模、入柜量、日均投件量等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速递易最新收入情况:

1、 派件方面:2017Q1派件收入整体呈可持续、良性增长态势;日均单量160万单,单均收入0.33元,日均总收入50万,收入已与运营成本几近持平,日活快递员10万人;

2、寄件方面:家庭物流已然存在,快递末端自助设备使用习惯已逐渐养成;整体格局:中国邮政推出了同城寄件信筒、菜鸟平台依靠裹裹,速递易布局3万边柜+10万小黄筒;

3、整体派件+寄件的收入将让盈利目标逐步可以预期。

速递易团队情况:速递易本轮引入多个来自京东、尚品、收货宝等,均为在末端快递行业身经百战的80后团队成员。他们对寄件到快件,从业务到用户的全栈营运团队。在业务认知,目标设定及执行力将会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想象力。

速递易在过去的一年中结合所有自身规模化扩张带来的问题有深刻反省,且从多个方面在做彻底性的改变。原有装备全面升级,更退出全新的“小黄筒”,“小黄袋”“边柜”等系列全新的硬件产品,重新解读末端最后一百米成最开始一百米,协助快递公司及快递员,辅助及赋能上游企业,认真面对终端用户,精细化管理和运营。这些实践展开,需要一点点时间。相信不一样的团队,经过长期痛苦的经历之后的反思,做足了准备之后的速递易会给行业带来美好示范。

从快递行业宏观数据增长来看,众所周知持续七年来快递复合增长量超过47.5%,未来五年复合增长不低于35%,这种如此持续增长幅度逆经济周期发展的行业绝无仅有。在末端派送方面已经形成了“最后一公里瓶颈”,不仅仅是明确的行业难点,也是社会化痛点,末端派送人员成本,管理成本,不断增高,人员配送意愿持续降低,招聘愈发困难。甚至不断造成部分快递网点“塌方”“跑路”,解决的办法除了快递公司,电商平台继续自建之外,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只有两个:智能化终端,集约化配送。

智能化趋势是人类生活发展进程已经被反复被验证的规律,末端集约化配送是在末端公共化资源有限,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问题下必然和唯一的选择。

末端配送第三方化是趋势,他们是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体系在最后一公里,或最后一百米的辅助,补充,末端派送的服务者!绝非是上游快递企业,或电商平台体系的竞争者,某些别有用心的所谓行业研究者,故意对立两者的关系,撕裂快递公司和末端派送服务三方的关系。(如果单纯快递公司,或电商平台公司能够解决末端投递问题,就根本不会存在最后一公里瓶颈,更不会存在所谓第三方末端派送企业!更不可能存在所谓末端公共收发室,社区便利店代派等等各种三方派送业态!),因为末端智能快件箱的布设,及末端三方的社区收派点的广布,提高了快递公司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派送成本,尤其是二次投递的成本节约,由此快递公司快递员分出部分收入给三方是非常合理,且正越来越多被末端派送快递员接受和认可,同时相当多城市的核心网点都持续出现快递员预充值,抢格口使用的情况。

末端配送第三方化能最大可能性解决终端用户隐私,安全,时间不便造成的和快递员送件的时空差。生活化物品的快递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收件并不愿意和快递员面对面交接,同时绝大多数的收件人在外劳作,工作,快递员送件高峰期,家中要么无人收件,要么加重老人,小孩不便去签收,哪怕周末家中休息,更不愿意快递员上门打扰。通过社区第三方代收派点,智能快递柜,能非常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模式正越来越广泛的收到用户接受和认可。

关于末端三方收费逻辑问题,实际上是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向快递公司快递员或电商平台配送人员收费,或向收件用户收费。就快递公司付费方面,实际上已经有快递公司和智能快递柜企业不仅签署了总对总费用结算协议,且端口已经打通,且已经正常运营了半年以上了。对用户收费问题,这个逻辑本身也是真实存在的,目前已经有用户明确要求,包裹需要进柜,或进入第三方代派点,且已经约定了支付金额。一些行业内企业在不断的宣传,提供这种服务给需要的用户。

把片面性问题宣传成普遍性问题,把协同,服务关系,表达成对抗竞争关系,是某些所谓的行业专家为赚眼球,赚点击的阴暗心理导致,为行业发展带来许多根本不应该发生的负面!

从来没有任何行业内人士说,通过智能快递柜投递是唯一投递模式!按照2015,2016,和当前通过智能快件箱投递占快递总量占比在逐年快速提升中,预计今年能超过11%的快递通过智能快件箱投递,未来能占到总投递量的30%以上。去年日单8700万,今年至少在1.2亿日单,而2020年日单能到2.8亿单,哪怕仅仅占到末端投递的30%,每单0.3元的收费,行业同仁,投资者都可以思考智能快递箱的价值和意义。

从来没有任何行业内人士说,不管你需要不需要,强行要通过智能快递柜投件!对于宅男,宅女,一定要快递员上门,这种比例有多少?是否主流人群?同时这类问题,智能快递柜企业早就已经非常明确的解决了,就是这类用户的“白名单制度”,只要用户说快递必须送上们,这类用户报备给智能快件箱企业,在后台标注即可,快递员就不可能再把这类快递投入智能快件箱了。

末端投递行业是基于末端场景资源的有限大背景下,做末端集约化派送的。真正做到第三方化才能解决这个行业痛点,绝不因为智能快递柜企业以第三方面目出现,就一定等同与和上游快递企业对着干,或所谓的抢生意!末端第三方化才能对上游相关企业一视同仁,才可能发挥出末端集约化配送的优势来。

作为一个涉及长链条上多方利益,多个场景,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困难和挑战非常正常,在规模扩张,管理,路径选择等等方面出现偏差等,都非常正常,先发者有优势,也会有劣势,就智能快递箱行业而言,2016年十一月开始,行业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低谷时期,标志性的转变是行业相关企业逐步开始提升收费意识,并积极结合自身情况开始了收费。而不是继续盲目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毕竟这是一个相对重模式的物联网商业形态,而非互联网行业,不存在边际成本。

篇幅原因,下期推出“智能末端投递行业未来格局探讨”。供大家参考。

作者邹建华;微信:diyibox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速递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