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这么“迷惘”了,为什么还要问“要不要做”

“迷惘”向来就是职场的标配。 大部分人会对工作、对未来的发展产生迷惘,其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两个: 一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二是不知道方向对不对, 当下的努力是否有用。而人生本就是又无数的“未知”所构成,这是一切遗憾和悔恨迷惘的源头,也恰是生活的乐趣和惊喜所在。

但即使我们会喜欢挑战“未知”,我想也没人会喜欢“迷惘”。尤其是在职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你的敌人与其说是形形色色的竞争对手,不如说是你自己。要想一路披荆斩棘,脱颖而出,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脱离“迷惘”的困境,留下对“未知”的期待。这种期待是“目标”与“未来”的契合度,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法,拨开层层迷雾之后其实发现就是那么简单。就像“摆脱迷惘”的第一步无非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而将此落实到可执行的程度,其实就是打造自己的“职业规划”。

所以说,对于有些互联网人所纠结的“互联网从业者是否有必要做职业规划?”这一困惑。说实话,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你想在职场上走高走远,那么没有哪个岗位是不用做职业规划的,互联网这一行自然也不例外。

本文便从职业规划的作用、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这条路上持之以恒走下去这三个方面来聊聊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规划,指明前进道路

职业规划,就像我们职业生涯的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往预期理想的方向前行。如果说用户成长体系的目的是引导用户往我们希望他发展的方向成长,优化用户画像;那么职业规划就是优化职业轨迹。

这两者一个最主要的共同点是:让被引导者知道往哪边发力才是正确的,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从业者来说,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能让我们不再迷惘。毕竟,很多人的中途放弃不是因为不愿努力,而是不知道为何努力,担心努力了却毫无结果。没有信仰,是一件很可怕又很可悲的事情。而合适的职业规划,恰恰就是给了我们在职场上的信仰。

2.方向,决定能走多快

互联网这一行,比较典型的三类从业人员是产品汪、运营喵、程序猿。既然说职业规划是我们职场努力的信仰,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那有目的性的明确成长方向自然是第一步。

但不得不承认,寻找信仰、寻找明灯恰恰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人们一向对未知的事物抱有天生的恐惧,而要找到一个方向并判定其准确还要毫无顾忌排除万难坚持下去,更是难上艰难。

2.1 方向选择上的两种思维方式

大部分从业者在方向的选择上,往往遵循两种方式:外向思维和内向思维。

所谓外向思维,就是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决定自己进入哪一行,而不关心自己是否喜欢这一岗位,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都想转型做产品的原因了。毕竟从普遍意义上来看,技术的待遇优于产品、产品的待遇优于运营。而技术的门槛又过高,需要有过硬的编程能力;产品则相对来说更方便转型。

而内向思维,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心”。虽说少,但毕竟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是遵循情怀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对他们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2.2 内:人和,是从心更是目的导向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找一份“自己喜欢又回报可观,受市场认可”的工作了,但现实往往并没有这么的善意。那我们又如何在这之间寻找方向,明确定位呢?

我们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们要什么

2).我们有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结果导向”, 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内心想要的,往往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定要往兴趣,往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上去考虑。谁又能说,对物质的追求不是一种“兴趣”?如果你觉得物质上的满足能够带来足够大的幸福感,对你远比舒适、安逸,对工作本身的兴趣更为重要,那为什么就不能是我们内心想要的呢?人心的天平上总是放着很多东西,我们只要下沉的那头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有效率的方向进行单点突破。毕竟,目标是用来达成的,不是用来欣赏的。如果凭我们的能力无法触达,那即使这个规划看起来有多么的宏伟也是无用功。

“自知之明”是一项很重要能力,在寻找定位之前,我们不妨给自己做一下SWOT分析,看看自己的优势特长在哪方面,时下又有什么机遇是能让我们一展所长的。一般来说开发重技术、产品重逻辑、运营重用户心理的把握。看看自己在哪方面作为擅长,再去决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吧。这个叫“效率优先”。

凡事做到极致必能出彩。只是有些职业你可能做个三年五载便可小有所成,有些则需要那么个七八年。但若你自身确有其天赋,又对此热衷,那必然是能弥补职业本身所存在的差距,至少可以图个乐呵。

2.3 外:天时地利需要对全局的了解

由内确定自己心之所属之后,自然也不能忽视外部的环境。 虽说从大环境来看,技术、产品、运营的待遇是呈递减之势。但事有例外,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产品阶段,这三者的排位必然会出现前后变化。

在产品从零到一的过程中,产品和技术主导这相比大家都可以理解。 毕竟运营的长处在于和用户打交道,对用户心理的把握。产品都还没上市,没有用户,运营自然无法介入。

而当一款产品从1到无穷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般来说,当一款产品刚进入一个空白且刚需的市场的时候,这时候是产品为主导。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毕竟这个市场就你一家,你提供的服务又是刚需。只要功能到位了,用户自然会蜂拥而至,独你一家,用户不用你用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奶酪被他人所盯上,慢慢有其他玩家入局的时候,就到了渠道为王的时候了。这时候,谁能最先触达用户,最快让用户产生放弃成本,谁就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等到了市场变成一片红海,同质化产品泛滥的时候,这时候各家的产品功能和产品层面的用户体验都相差无几了,渠道也已经能利用上的都利用了,就得拼运营了,看谁最懂用户心理,谁的内容最能get到用户痛点,谁做的活动最有吸引力,谁设计的用户成长体系和激励机制最合理,那么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赢家了。

从这个发展过程,大家其实已经能很明显的看到, 越到市场发展的后期,运营的作用越是突显。

这种对整体行业全局性的了解,在我们明确目标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在发力方向的选择上都能有所帮助。正如当你打算入“运营”这个坑时,虽说我们从普遍意义上来会说相对弱势于产品和技术,但如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公司,介入了合适的产品生命阶段,不见得不能反败为胜。

就像内容型产品,尤其是门户类产品,像网易新闻、搜狐新闻这种,其运营的地位相对较高,甚至有可能待遇会比产品更高。毕竟对于这类企业,他们赖以抓住用户的不是产品功能体验,而是内容的吸引度。

又比如像上文所述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垂直领域,其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功能层面难以做到特别的出挑,这时候也是对运营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在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大家不要将运营纯粹的理解成写写文案、策划策划活动之类的,我们有必要学会通过表象看本质。运营实际应该是对公司的经营,至少是对产品的经营。所有的运营都是产品运营。好的运营人员,能优化企业流程、减少企业成本,为老板省钱又能达到预期的运营,你说老板喜不喜欢。就像携程,在前几年艺龙、去哪儿均持续亏本的情况下,携程依旧能实现盈利,靠的就是其强大的运营能力。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携程强运营团队、艺龙强业务团队、去哪儿强技术团队”。当一家企业像携程这种做到一定规模行业领先且市场竞争又激烈的情况下,尤其会重视运营。

3.坚持,决定能走多远

但不得不承认 想和做往往是两回事。 即使我们遵从自己的本心知道了自己改往哪方面发展又参照行业情况进入了合适的领域和企业,但最难的依旧是如何坚持并坚定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这个问题确是很难回答,而且更多的可能是要见仁见智。

有个说法是,一份好的工作至少要能带给你快乐、成长、金钱这三者中的其中一样,不然就没有必要继续做下去。虽说实际上,其实很多工作既不能给你带来快乐,也难有成长,更别说物质上的满足了。但这三点,确实是能够让我们有坚持下去动力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大家尽可能的去选择一份契合自己最终目标且又能让你有所快乐、成长或是金钱的工作,因为这能让你坚持的更远。虽然难,但好的开局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不过,所谓的快乐、成长、金钱之类毕竟是太过宽泛。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能不断为我们加油打气的机制: 定期反馈、动态执行。

定期反馈,在于小目标的设定。 比如说一个季度、半年、或者说是一年这种中短期,你要在职场上获得哪些提升进步,这种定期的“有所成就”能够让你相信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自己是有望最终达成目标的。之所以从一个季度开始,是因为职业发展本就是个艰难的过程,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想每个月都有所成就是不太可能的,急功近利、过于浮躁反而容易让我们失去信心。

动态执行,在于计划优化迭代。 所谓计划,毕竟是有些拍脑袋的成分所在。在实际的落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产品线变更之类的。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我们的方案。除此之外,我们也可能发现原有的时间进度的安排不合理,或者原有的学习成长的渠道不合适,这些都可能会需要去做调整。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微调可以,但大方向尽可能不要变;除非是像组织架构调整这种大事情,在一些方法的尝试上,至少先坚持3个月再因判断到底有不有效,切忌过于浮躁。

职业规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互联网这一行简直是这个时代“浮躁、急功近利”的典型。但越是如此,懂得沉淀、愿意坚持的人就越是珍贵。“凡是就怕认真二字”这句话,到哪个时代都是适用的,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必然能够成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坚持,希望这句话能作为你决策的参考: “如果你接触这份工作最初的三个月都没有过离职的念头,那不妨试试再坚持三年。”

来源:鸟哥笔记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