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格局下 AI 能否引爆智能手机行业创新?

高大上的全面屏技术,短短数月就跌落神坛,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一些千元机都用上了全面屏。现在,哪个手机品牌没有全面屏手机,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全面屏手机扎堆,是智能手机同质化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这一怪现象折射出智能手机创新匮乏的现状。如何打破创新匮乏的格局,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公认的难题。

手机智慧化已成行业趋势

此前,手机的功能非常单纯,只能通话,发短信,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这类手机被称为功能机。最近几年,手机除了基础的通话、短信外,还能拍照,听音乐,安装丰富的应用,这是智能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这是手机行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眼下,智能手机行业的又一场革命也拉开了序幕。去年,荣耀推出了一款具有智慧化元素的手机Magic,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手机主人拿起这款手机用双眼注视屏幕后,系统会自动点亮屏幕。当然了,这仅仅是智慧化的一个方面。除荣耀外,苹果、三星和华为也在探索智慧化的智能手机。

据悉,苹果发布的新一代手机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所搭载的A11处理器,集成了神经网络引擎。那么,苹果A11处理器的神经网络引擎究竟是什么呢?苹果官方给出的解释是,A11处理器的神经网络是专门用于运行 AI 人工智能的处理单元。在命名上,为了特别突出神经网络引擎,苹果在 A11 的命名上通过“仿生”特别突出了 AI 技术特征。苹果的第一款全面屏手机iPhone X,脸部识别就是基于神经网络引擎的一项具体应用。

不久前上市的华为Mate 10,AI同样是一大亮点。从相关的介绍可以得知,华为Mate 10搭载的麒麟970处理器中集成了神经网络单元NPU,是全球首个独立AI人工智能专用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的芯片,采用的是创新的HiAI移动计算架构。为了展示华为Mate 10强悍的AI功能,发布还现场展示了识别图片的速度,结果华为Mate 10仅用5秒完成了100张图片的识别,iPhone 8 Plus耗时9秒,而三星Note 8用了整整100秒。

当然了,基于智能手机的AI应用并不止图片识别和面部解锁这两项功能,AR和VR将会是移动AI生态的重头戏。从荣耀、苹果、华为和三星这几大手机品牌不断加码AI的战略来看,手机智慧化将是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谁主导手机智慧化这场革命

从去年荣耀探索人工智能手机,到苹果、三星加码AI,手机智慧化这场革命已经悄然而至。一些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国内外20家权威机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十年(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近10万亿美元。

在权威机构的分析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人工智能将以三种形态和方式对全球经济形成推动和牵引,而美国和中国则可能成为技术和产业的领跑者。言外之意,中国将是人工智能手机革命的领跑者,而荣耀或许是这场革命的引领者,毕竟去年荣耀就推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打响了手机智慧化革命的第一枪。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巨大商机,是很多手机品牌不能错过的大好机遇。

赛迪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增长率达到17%。更多机构数据显示,最近五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15%。2016年末,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还不足300亿元,预计到2018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8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3%。正因于此,荣耀、华为、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品牌才会将人工智能手机作为未来几年的重要战略。不过,在手机智慧化这场行业变革中,国产手机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手机是涉及硬件、软件、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庞大生态。在布局人工智能手机方面,荣耀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Magic背后,彰显其前瞻的布局。加之人工智能手机的智慧化程度,大数据算法的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抢先布局的意义不言而喻。众所周知,荣耀是华为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在荣耀Magic探索人工智能手机后,华为Mate 10的AI已经相当成熟,并提出了移动AI生态的概念。

眼下,华为的移动AI生态布局初见雏形,荣耀又将在人工智能手机领域进行下一次探索,荣耀V10有可能是这场探索的冲锋号。除了搭载麒麟970处理器外,荣耀V10还有可能会发布一些更领先的AI应用。届时,荣耀或将再次引领手机智慧化这场革命。

写在最后:从技术层面来说,智能手机AI不仅仅是一场行业革命,还会衍生全新的生态和技术。从这一角度来说,一旦人工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行业创新匮乏的魔咒将被打破。届时,更丰富的移动AI生态,将成为推动手机行业前进的动力。

/贾敬华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人工智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