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互联网思维真威力无边?
过去一两年,中国掀起了一股互联网热潮,而且是区域性而非世界性的,比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走的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远。去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学界、包括企业界更是进入一种全面焦虑——互联网将要扫荡一切,谁不沾网谁就要完蛋。
如在2013年底小米的雷军和格力的董明珠的10亿赌局,就被视为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垒。但在一切潮流的泡沫之下都有其本质,究竟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它一直被赋予、甚至被神化的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能力,是否真的威力无边?
何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及者应该是李彦宏,在2011年,李彦宏在一些演讲中,就曾偶尔提到这个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并没有引起重视。在互联网行业主要的社区网站之一“知乎”上,最早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提问,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当时几乎无人应答。
2012年,雷军开始频繁提及一个相关词汇——互联网思想,几年来,雷军一直试图总结出互联网企业的与众不同,并进行结构性的分析。从他的两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变化:2008年的 《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以及2012年的《 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在2012年的每一场公开演讲中,雷军都会使用这个词,但起初小米影响力尚有限,除了众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并没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体的跟进。
2013年,随着雷军曝光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如罗振宇等自媒体人士开始频繁提及“互联网思维”(好像是从罗振宇开始“思想”又变回了“思维”),一些TMT行业的记者也开始引用这个词。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对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冲击和改造是巨大的,不仅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天天在谈互联网(思维或者精神),非互联网行业的老板们也以此为时髦。虽然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它到底是一种思维,或者能上升到”精神“,还是它只是一种新的商业工具?
些问题,许多企业高管、媒体记者、观察家们都有冷静的去伪存真的思考。世界经理人网节选其中有趣的几点,以供参考:
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面临的就是从“工业化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转变,说到底就是如何适应信息流动速度大大加快的这种状况。这种困境可以叫做“工业人”要变成“数字人”的困境。同时这一变化往往要求企业变得“用户导向“(如小米),这是传统企业还未学会的。
这前两点可以说是将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极简化的归纳,而第三点就是如今商业企业们的应对现状。
互联网思维就是毛泽东思想
新媒体的实践者魏武挥近日撰文,运用中国的大学生都上过的毛概马经邓论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
中国的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概念范畴,在这个大热门词下,我们可以读到这些词:粉丝经济、得屌丝得天下、价值观、需求(刚需)、接地气、大数据(云计算)、逆袭、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武功唯快不破(快速迭代)、极致、平台(闭环)、试错(交学费)。
让我们来上一堂互联网思维的毛概马经邓论课:
得屌丝得天下
毛泽东思想里很重视农民,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和本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国情使得工人阶级队伍总体数量偏少。早期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城市为中心,发动工人暴动。后来在毛泽东的一力主张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改弦易张,以工农为核心(但其实就是以农民为基本盘)。屌丝这个词所真正蕴含的意义,大致和农民是差不多的:要得到数量上占大多数的社会中下层。
粉丝经济
与西方大量的党派所不同,共产党特别注重纪律,重视党员个体和组织的密切关系。孙中山一开始搞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苦苦思索原因,最终发现一个奥秘:国民党不够团结。于是他以俄为师,请来了苏联人来重新造党。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一脉相承,个体和组织的关系非常密切,信仰非常重要,在信仰之下,党员对共产主义有粉丝情结。唯有此,党的力量才是坚不可摧的。
价值观
这三个字不仅仅出现某些公司文化中,还出现某些互联网产品中:产品要有价值观。这其实是一种人格化的方式。互联网产品基本都是由代码组成,代码本身并无价值观、左中右。但在产品经理、研发人员的摆弄下,产品拥有了价值观,就拥有了灵魂,俨然可以无往而不利。党也特别强调价值观,价值观这个问题一旦混淆了,那就会引发路线斗争。这是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不搞清楚价值观是万万不行的。军队设有政委一席,就是保证党指挥枪,保证价值观的。
需求(刚需)
国民党其实没有满足“用户”需求,三民主义太过漂浮。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跑来也是大谈一通理论,被毛泽东斥之为“教条主义”,形容为比翔还不如的东西。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统治中,使用的就是充分满足农民需求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简单易懂,而且打中刚需。农民以土地为本,能分田地,不是刚需满足是什么。
接地气
有了得农民得天下,和满足农民刚需,共产党不接地气谁接地气?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这样写道:“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是失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帝国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到胜利,原因就在此。我们的二十八年,就大不相同。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不接地气怎么联系人民群众嘛!
逆袭
中国共产党一直很弱小,抗战胜利后还是比国民党弱小:国民党陆海空三军430万人,共产党军队127万人,还清一色是陆军。共产党高层鲜有富二代官二代,国民党鄙视为“一帮泥腿子”。无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还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充满着逆袭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成功史可不就是一部鲜龙活跳的逆袭?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这被很多公司奉为口号和宗旨,有一家公司做得更有些意思,不仅成天把用户挂在文宣里,还在自家门口大树一块“为人民服务”的招牌。细细想来,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和为人民服务,表述不同,理念一致。关键的是,如果你不用我家产品,就不是我用户,不是我用户,有啥好和我啰嗦的。人民二字,道理亦然。
互联网武功唯快不破(快速迭代)
快是什么?就是赶紧着,赶紧出产品,赶紧圈地,赶紧整用户,慢了就来不及了。互联网竞争激烈,怎样才能赶紧?这个不重要,别空发议论,实务动手撸起袖子干,快点上是正经。一朝百万用户在手,英雄不问出处。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至于旁的议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极致
极致这个词,一下子冲破了东西方都曾奉行的一种思想。东方谓之“中庸”,西方谓之“精神美德处于两个极端中的合适位置”(亚里士多德)。毛泽东思想是不讲中庸的,还曾经一度大批立场有失鲜明的中庸之道。共产主义追求一个极致美好的世界,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其高尚,每个人——注意,是每个人,都很happy。
大数据(云计算)
计划经济作为一种试验,不得不说,失败了。但计划经济的失败不是理念的失败,而是操作的失败。一个热点来了大家一哄而上,显然对资源有所浪费,最终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计划经济就是要避免这个,生产消费要“计划”。这件事在过去由于缺乏可行性最终失败,但有了以云计算为依托的大数据之后,数据采集可以更全面更有时效性,连一个人睡觉的深度睡眠有多久都可以通过设备来传至网上形成数据,有什么还是不可以规划的呢?老外都著书论证人类社会有95%行为可预测,计划经济将大有前景。
平台(闭环)
毛泽东曾就中国革命提出三大法宝: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和平年代,武装斗争是用不上了,党的建设和价值观、粉丝经济有关,至于统一战线,那就是“开放平台”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统一战线,与开放平台何其相似。当然,统一战线所谓“可以团结的力量”,随着时代演进要求不同。最新要求是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一套“闭环”,核心所在,不容动摇。开放平台必须有自己的闭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呵呵,难道做慈善是么?
试错(交学费)
宏观上我们要基于数据做计划,具体微观上,要允许犯错误,要beta版,要不断试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做交点学费的牺牲,怎么换新天呢?空谈误国,空谈就是不敢试错啊!
案例:“导演韩寒”所启示的互联网思维
韩寒导演电影开机的微博,被转了几万次。这个电影处女秀想来会不差。韩寒有想法。韩寒有粉丝。郭敬明的《小时代》也已证明了这个模式。
百度百家作者孕峰撰文认为,对此的思虑有三点。
第一。
只要拥有核心的“创意”,可以自由的跟任何形式组合,plug-in,即插即用。跟越是产业化的、资本密集型的形式组合,收益越高。
韩寒脑袋里的想法可以写博客,出书,办网上杂志the one,也可以拍电影。写博客的稿费或者挂广告的收益以万计,出书的收益是百万计,办the one可能已经达到千万,电影的收益就是数千万甚至上亿。博客、出书、杂志、电影,一个比一个需要额外资源的捆绑、包装、产业化运作。当然,这些运作都是以韩寒的创意为核。
起点中文网的写手们,本来也就是在论坛里混的贫嘴,后来开始写小说,再后来聪明绝顶的陈天桥帮他们把小说改成游戏,改成剧本,拍电影。他们的身价就一直上量级。他们就是桥哥所说的,媒体以及创意产业的源头。
若在十多年前,似乎是没这可能。“创意”都被死死捆绑在传统的产品或流程里,无法被独立出来,无法跟其它形式或者其它的可能组合。韩寒可能就是个杂志编辑,畅销书写手,或者电视台主播。所有时间都属于所服务的组织。所有组织都是以资本、流程、管理为核,极少是以创意为核。
创意的独立展现和自由组合,就是被互联网生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首先解构了媒体,让文字内容,创意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独立呈现出来。单篇文章独立呈现,不用捆绑在一个杂志里。单个人独立呈现,不用捆绑在一个媒体和一堆编辑里。
之后,但凡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人群,但凡其创意或者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字节进行传输,那么它都必将享受到自由的快感。
“无边界整合资源”,互联网的字节组合提供了这种可能,并且更重要的是解放的你我他的思维,所以创意开始“自由”,人也开始“自由”。
第二。
4G时代,视频能随时随地流畅播出,这种立体的强烈冲击力的媒体形式,一定会大量挤占文字的空间,成为最主流的表现形式。
于是以写字起家的韩寒同学开始拍电影了。其实近一年,相对于会写字的这些自媒体,会说话、感染力强的罗胖,对粉丝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会员费也挣得爽。就没看到任何一个写字的自媒体象他那样搞会员、挣大钱。不是不想,只是没搞成。
大脑所消耗的能量占人所消耗的总量的70%,而大脑的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用来处理视觉信息。这就自然得到,从视频里得到的东西要比从文字里得到的多很多。尤其是情绪。
创意的独立展示和自由组合,为韩寒们切入视频准备了天时。
第三。
却不是所有人都该学韩寒,去切入视频,去组合更加产业化的资源。判断标准是,不擅长就不要做,不喜欢就不要去。
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有悖于自由的任何机会都是徒劳。互联网是个工具,工具服务于人性,而不是反过来驱赶人性,或者扭曲人性。互联网应该让人更松弛、从容,而不是更焦虑、紧张。
结语:所谓“互联网思维”也是如此。无论什么思维方式,若是有益于人性对自由的追求,有利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自由,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否则只是被涂上互联网标签的“逆流”。
文章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关键字:业界动态, 互联网思维, 杂家汇总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