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的你,知道内容消费有哪几种形式吗?

内容消费的三种形式

1. 基于导航的消费,有频道有编辑,满足顶部需求

这种大家比较常见的内容消费形式,比如常见的电子商务网站,视频大全,58同城网站等。这类消费方式对首页(版)的内容质量要求极高,需要通过专业运营的功力来保障,如色彩的统一、交互的一致、路径跳转的简洁、图文的合理性、内容调性的选择、重点流量位的利用等等。并能根据指标不断调整运营策略。

监控指标通常有常规指标如用户量、访问量,和业务指标如下单量、业务漏斗转化率、播放量、阅读量等等。

优质内容来满足顶部需求,指要做与你平台属性最贴切的内容。如特卖网站应该突出特卖活动,知识问答应该突出专业性,新闻网站应注重实时、热点等等。

当然,频道毕竟还是PC时代的产物,现在的趋势更多是去频道化,大量靠标签来满足大量的个性化需求,即用户和内容都越来越标签化。

2. 基于个性化推荐和自媒体这种“连接”技术满足长尾需求

在大数据之前更多通过搜索来满足长尾需求,这里面需要海量内容库和搜索引擎两项核心能力来作支撑。

目前在内容的输出上,更多垂直领域的、草根级的大V和PGC的涌现,保证了内容品类的质与量,更保证了内容不断更新的新鲜度。

在推荐技术上,相比于搜索推荐,加上了用户的互动,如用户属性和行为会成为二次推荐的基础。

目前BAT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各自体系不同应用之间的唯一身份认证,因此这种形态的消费已渐成主流。

3. 基于SNS属性的信息消费

社交是更高级的内容消费形态,如果频道和订阅只是1的N次方,那社交就是N的N次方,能带来几何式的增长。

但SNS式的消费又是最重的,需要循序渐进,比如可以在1、2两种形态上加上社交互动的元素,如分享、评论、点赞等等,强化与用户的互动,并在运营层面多做引导,不断试探并借助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来不断优化路径和内容。

SNS元素的增加是为了沉淀流量和引导(外部)回流。所以在考察效果上可以看这方面的数据指标如留存率、评论数、分享率、回流uv/pv等等。

基于SNS的内容消费,要特别注意一些大型热点、有趣的、能较容易与别人产生互动的内容,并注重在各个渠道的形式表达,如分享出去的东西在形式上追求简洁、生动,在价值传递上尽量要能引起共鸣。

好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甚至到现在的VR,生产和传播的效率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生动。

做内容即是做产品。

这句是《奇葩说》的马东说的。

关键字:业界动态, 产品, 内容, 内容消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