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2024年,用过文档填信息,上过文档聊八卦,你用过文档进行约会吗?

文档社交何以成立?从书信到电报,从车马慢到随手滑动的Tinder,文档社交对亲密关系建立的探索有何新实践?中西方的“约会文档”有何差异?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对中西两份“约会文档”进行从起源到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从动机到历程的梳理与探讨。

从2006年谷歌推出第一款在线文档GoogleDocument起,在线文档的风吹到国内还是2015年发布的石墨文档,之后腾讯、金山相继入场,推出了各家的共享文档服务。2020年新冠疫情隔离带来了在线办公热潮,印象、有道云、飞书等文档的喷涌出现更是将此年定为“协同办公元年”。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在线文档的发展简史

打工人用文档在线办公,人们对在线文档的印象仍停留在效率性工具上,另一边在线文档却已被“玩”出各种花样。2021年7月在朋友圈刷屏的“河南暴雨文档”,粗略地将共享文档的发展切成两半:在那之前,文档作为效率性办公工具,用于远程协同与沟通工作。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2022年的上海抗疫互助文档(部分)

救灾文档的出现让在线文档成为线上救灾资源对接与互助的临时平台。2022上海疫情期间,以“我们一起来抗疫”网站为基础的抗疫文档涵盖就医、物资、宠物等多个类别的文档,成为照亮封城中上海的点点星光。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大厂er租房文档中提供的填写模板

Dateme.doc目录表单则较为简洁单一,仅有信息填写区域与几个问答简题,聚集用户数量较少,截至2023年11月13日仅有286名留下个人信息的用户。整个文档目录由创始人Steve一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公开的个人隐私内容没有进一步的提示说明或保护措施。

二、社交倦怠与算法抵抗:共享文档下的“社交乌托邦”?

以爱情为代表的亲密关系是永恒的话题。从古代西方贵族的“罗曼蒂克”与中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恋关系到19世纪以来的婚姻私人化,自由恋爱臂膀下人们愈加追求一种平等的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纯粹关系。

费斯汀格等心理学家提出性格、外貌等个体因素对爱情产生影响,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激情、亲密和承诺构成人们理想中的完美爱情。进化心理学则聚焦人类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互动与博弈,主张男女的两性选择不过是为了延续自身基因。

关于爱情的讨论无休无止,但人际传播无疑是过往亲密关系的最重要形式。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亲密关系的非具身性元素作用加强,从一纸婚书到媒人相亲,数字化时代以在线约会为代表的媒介技术的介入深刻影响人们从认知到建立、维护甚至终结浪漫关系的过程。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根据在线约会研究平台“单身报告”(Single Report)的一项调查,在18-54岁的美国人中,78.37%的人在网上约会时感到情绪疲劳或倦怠。约会应用如老虎机般的刷屏产生的兴奋感也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强迫性或成瘾行为。2020年对400多名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基于滑动的约会应用程序与“更高程度的抑郁、焦虑和痛苦”有关。

约会软件不仅充当亲密关系的媒介和渠道,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择偶观。约会软件点击就能下载,划一划就能匹配的参与便捷性与高效率带来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用户很容易陷入一种“所见可立得”“再滑下去一定会有更好”的错觉,从而降低对亲密关系的严肃性,进入如物品般的“快速选择”与“快速丢弃”。

不少“时间管理大师”可以同时在一个平台上与多个人维持关系,更多的潜在对象和约会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亲密关系的忠诚度与信任。“你可以一次爱上十个人”。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Joseph对于Dateme.doc的看法

Joseph坦言Dateme.doc对他而言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为他根本得不到注意,所写的文档无人问津,更不必说后续的约会。他认为,约会文档似乎仅对那些本身就有许多人关注的人有效。

他将Dateme.doc的原则类比为“营销漏斗”(marketing funnel):顾客了解产品或服务后产生兴趣,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比较,最后做出购买决策并展开后续推广。不同的是,这里的“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个人,产品信息则以包含个人信息的字段标签形式呈现。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营销漏斗”的实现路径 | 图源:网络

大厂er相亲文档的用户“小龙虾”(网名)也觉得“这个线上文档就像一个市场,先看看自己有多少钱,然后大家去挑选自己能消费得起或者匹配的商品。所谓年轻人的婚恋焦虑,是大家自己在给自己制造焦虑。”

一方面,“可见性”是影响文档是否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平台将私密的表达、展演和交换转变为有价值的关注度和数据,有助于推荐算法更好地“学习”何种表达能引起关注。

而独立于社交平台外的约会文档看似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曝光与浏览机会,而不是平台来决定哪些用户能让人喜欢,用户不存在因个人交互行为提高可见度的机会。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由大厂er相亲文档延伸的大厂er公众号

大厂er文档由于汇聚了较多的用户数量、信息集中以及专业的组织管理,使得传播范围与浏览量相对稳定。填写了信息的用户在这一背景中具有较高的可见性,因此匹配的可能性及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也相对提高。

相反,Dateme.doc分散的用户群结构使得约会文档沦为社交媒体简介中的“附件”存在,作为一份拓展版的个人长简介,而这种方式的后果是,如果不主动分享文档给其他人,根本不会有人联系你。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Dateme.doc目录中可以通过手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对象

另一方面,以字段和被众人浏览的个人文档将人置于由年龄、收入、所在地等标签所构成的可供筛选的“公共货架”上,人们有选择性的自我呈现以展示个人魅力,并将其作为交换来筛选理想对象,个人的私生活和故事被公开,与数字文化中观看和被观看的实践相互交织,这也使得看似严肃的抵制社交APP的文档实践也沦为“商品性展演”的游戏。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王德峰教授关于寻找伴侣的观念 | 图源:小红书

“在我儿子生出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也作为父亲被他生出来了”。情感应当是一种互相影响与塑造的结果,没有人能带着完美属性凭借算法精确匹配到另一个人,像一块没有毛边精准嵌入的拼图。

“即使没有结婚的前提,我们亦如此相爱。”婚姻不是恋爱的预设,而是恋爱的结果,是在这份爱里生长出来的。好的伴侣很难用数据来预测,而想要的伴侣却很容易用数据来匹配。爱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希望有一天他们的文档都能像Joseph一样:

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Joseph的Dateme.doc,仅有一句话。

注:

本文选取的“Dateme.doc”数据范围时间截至2023年10月17日,样本共260位,其中可供浏览的约会文档经过人工筛选后剩余195位。选取的“大厂er相亲文档”研究范围为文档中标注”仅可浏览“的2022年(上)文档内容,其余可见的各分区个人信息数量情况如下:2023年专区495人,2022年上半年734人,2021全年2647人,LGBT专区87人,泛结婚专区108人,共4071人。

研究伦理:本文所选用研究文档内容数据及相关信息均为公开状态,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部分已进行处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参考资料:

[1]洪杰文,李华伟.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基于期望违背理论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76(05):31-47.

[2]滕乐,李叶.情感茧房与自我抵抗——一项基于青年女性星座爱好者媒介消费行为的质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3(08):83-95.

[3]牛娜娜.功能与路径:在线文档媒介社会化研究[D].甘肃政法大学,2023.

[4]孙萍,李宜桐,于小童.“中介化爱情”之困:理解线上交友平台的媒介化与性别化[J].妇女研究论丛,2023(01):117-128.

[5]Bauman, Z. (2013).Liquid love: On the frailty of human bond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6]Hobbs, M., Owen, S., & Gerber, L. (2017). Liquid love? Dating apps, sex, relationships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Journal of Sociology,53(2), 271-284.

[7]Bandinelli, C., & Gandini, A. (2022). Dating apps: The uncertainty of marketised love.Cultural Sociology,16(3), 423-441.

[8]Cas tells, M., & Ca rdoso, G. (Eds.). (2006). The network society: From knowledge to policy (pp. 3-23). Washington, DC: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9]MIT News: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more sharing means less caring about accuracy | MIT News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0]Mckisey&Company: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 in China| McKinsey

[11]BBC News:The complicated truth about social media and body image|BBC Future

作者:艺极;公众号:绿皮的野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