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一):大学教育与就业

互联网,网络传递的是什么?是信息。我们通过网络极大地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通过网络,可以很容易地阅读世界各地的新闻时事,可以了解远方朋友的动态分享,可以获取数以亿计的书籍、知识还有图片。那么这里可以提出第一个概念:

渴望打破信息不对称,是人们对互联网的一个重要需求。

你可以说这是求知欲,窥探欲或者是其他什么,但是你不能否认,很多时候人们的工作就是在传递信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可是互联网同时让这个需求紊乱了,信息量是增加了,却也增加了可信度的问题,或者是信息量太大让人难以筛选,这是无可避免的情形。

求知欲是个很好的描述,所以今天我要聊的,就是互联网哪个在教育,和相关的一些就业中可以做什么。

早在几年前我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我就想,这么多的学校,这么多的专业,我们如何选择?我还记得提交志愿前的那个晚上,和家人促膝长谈到凌晨,才最后确定了几个项目。而所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大学里后悔选错了专业、来错了城市、错过了机会,不计其数,数不胜数。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一直没有一个网站或者一个社区,想办法把高校或者专业的详细情况挖掘并罗列出来呢?

同样地,第一份工作与就业同等重要,又有多少人进入了公司觉得被坑了或者完全不喜欢这个行当,此时却已经错过了校招这一最低门槛就业期。

也许你会说,网络上这么多资源,身边这么多人,自己想办法去了解去认识不就行了。但是一年复一年,一届复一届都是这样的状况,这是不是我们所说的一个需求呢?

现在就业已经很多人瞄准了,做得也比较好。招聘网站和各自的业务都发展了起来,甚至分门别类地对行业、用户群体都做了细分和优化,我们开始坐在家里投简历、电话面试或者做 test 了。但是升学和教育,却一直处于道听途说的状态。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

第一、信息准确度和权威性,以期解决互联网信息『可信度』的问题。[br]
线下从高校搜集和罗列出来的信息必须有足够的意义,有时效性并且有适用性,在项目上线时应该给用户这里的信息是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印象。信息不能仅仅从校方采集,更应该让代理或者工作人员深入调查和了解不同高校的现状,寻找不同专业和校区的校园大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果能够从正负或者教育部的资源渠道入手则更佳,能够极大地提升信息权威性。所有的信息都要经过筛选,以其让项目(网站/App)成为一个可信的高校『大众点评』。[br]
第二、信息质量和精品程度,以期解决互联网信息『冗余』的问题。[br]
针对每个专业或者高校的信息数量应当有所控制,而不是变成一个随意灌水的贴吧或者论坛。可以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记录他求学直到就业生涯的一些关键感悟和时期经历,这样『故事性』的内容更具有可读性。同时,每一年甚至每一个学期都应该有内容的更新和跟进,让信息保持新鲜度。

风险分析。这个项目规划存在的风险可能有:

首先,项目受到高校和教育机构的控制。在国内环境下,教育部不主张过份对高校质量与水平进行分级和区别对待(虽然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有意义的),尽管这样的『点评』项目可以促进学校改善自身不足的层面,但是依然会有风险受到教育机关的控制,因为这可能极大地触动劣势学校的利益。

其次,项目信息采集困难,『可信度』和『冗余』问题无法解决。全国高校众多,专业更是分门别类,想要对这么庞大的信息体进行采集、整理和展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涉及的人工成本非常高。

盈利模式。每年数百万的考生和就业学生,以及各大高校企业,都是盈利对象。

可以针对信息整理的情况,提供会员制的服务。付费会员除了可以浏览所有的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目标专业或高校提前体验、专人咨询等服务,鉴于高考与专业选取的时效,付费会员的时间可以以月计,或者以付费咨询、体验的形式进行。

可以将往年精品信息汇集成册,出版。每年教育部都会让学生购买高考志愿填写手册,价格不菲。如果项目优秀,信息质量很高,可以出版数据让学生购买。

可以在可控范围内承接高校或者企业的宣讲会活动,对于合作单位帮助加强宣传(项目后期)。

本文系作者 @窒息红Leon

关键字:业界动态, 互联网, 信息质量, 可信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