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经济学
2020年的春天来得并不轻松,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将人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一个个房间内。
这样的居家隔离对于经济会有影响吗?回答是肯定的。
参考2019年春节黄金周的消费数据,在旅游方面,全国旅游总接待达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在零售和餐饮方面,2019年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在电影方面,2019年春节7天全国实现票房57.9亿。
2020年,随着疫情的不期而至,所有这些行业难免受到影响,然而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看“宅家”状态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需求侧:不会消灭,只是转移
从需求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人们的需求并没有被消灭,只不过发生了转移。产生这个结论的基础是,我们都还活着。虽然被限制在了一个个有限的空间里,我们仍然是14亿个大活人,每天还是有24小时的生活要过,还是要吃喝拉撒,还要刷剧聊天,还要在线上班上学,还是要享受生活。
为了更加深入地解释人们需求的变迁,在此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进一步的分析如下:
早在1943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就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沟通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尽力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地追求更高层次价值的实现。如一个人首先需要满足温饱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然后会考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此基础上,他渴望跟其他人沟通交流,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社会和他人尊重,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需求与生俱来,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推动着我们去不断寻求满足和实现。下面,让我们仔细分析每一个层次:
1. 生理需求:网购外卖逆市增长
生理需求即温饱等人类最原始、最普遍的需求。人可以放弃那些高级需求,但是没人可以拒绝维持生命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服,和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地,这也是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需求。
由于疫情限制,人们不得不放弃外出购物就餐,但是对于衣食及日用品的需求却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通过网购、外卖、快递这些新的渠道表现出来。于是,网购、外卖行业呈现逆市增长的势头。
根据饿了么的数据,2月份上半月,全国已有2万家小店经审核,开通饿了么外卖服务,已营业店铺单日销售总额高速增长,环比增长近250%。外卖小哥纷纷成为“社区采购员”,很多小哥一天平均会承接25名市民的外出采购需求。
2. 安全需求:健康防护需求提升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千年前的老祖先就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告诫我们要远离风险,注意安全。今天,对于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追求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刚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益富足的老百姓会选择定期体检,去买保险,去寻求资产配置的多元化。
突如其来的疫情状况,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于自身安全的需求。防疫相关的产品如口罩、酒精都成为了老百姓争相抢购的对象。好消息是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口罩日产量目前有了新突破,根据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已达1.16亿只,相信不久,市场的缺口将得到有效缓解,每个人都能得到物美价廉的防疫产品供应。
3. 沟通需求:线下场景线上化
1月25日,一则武汉人夜晚隔空喊话的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对话内容搞笑又心酸,这大概就是“宅家”状态下,沟通需求最真实的写照。
在满足了温饱和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作为社会性动物,沟通交流成为人类最自然的需求。在疫情以前,这种沟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平常到你可能忘记这种需求的存在。它可能是商场里和亲朋好友的一次聚餐和电影,办公室里和领导同事们的一次会议,或者教室里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
疫情的来袭使得这些线下的沟通场景受到了限制,但人们的沟通需求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在线上教育领域,据个推大数据显示,对比去年春节,2020年春节学生学习类APP的平均日活增幅和新增用户增幅分别为100.05%和238.79%。
在线上办公领域,仅2月3日开工第一天,阿里钉钉上就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的2亿上班族在线办公,2月12日,钉钉宣布,为了应对疫情期间暴增百倍的流量,扩容了10万台云服务器。
在视频娱乐领域,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假期,头部视频网站的月活跃用户都已破亿。其中,爱奇艺APP月活跃用户规模则达到5.95亿人,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每2.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在春节期间观看了爱奇艺。
各类在线教育、办公、娱乐的APP流量井喷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人们渴望沟通交流的需求是无法被消灭的。虽然身体被疫情限制在家中,人们的心却是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追求真知的在线课堂里,在创造价值的云办公室里,在能够带来轻松快乐的网络世界。
这届网友用“关在家中,却不忘苦中作乐”的实际行动向世人演绎了那句“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4. 尊严&自我实现:星火点点,汇聚成星辰大海
在满足了基础需求后,人们努力向更高级的需求迈进——通过努力,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段时间,相信有很多读者和笔者一样,眼里总是容易进沙子。一个新闻读着读着,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从“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不幸去世,到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放弃假期,逆向而行。从各地民众踊跃捐款捐物,抗疫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涌向武汉,到山东往武汉送菜的司机大哥淡定朴实的那句“没钱可以出力”,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挺身而出。
与此同时,被“宅家”的网友也没闲着,对于大多数人,能够主动在家隔离就是对抗疫最大的贡献。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忘记关心武汉的疫情,给一线抗疫人员点赞,给武汉加油。
根据抖音“2020年春节数据报告”,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在抖音里共期盼了394万次平安,许下了5.2万个和健康有关的心愿,评论里留下2303万句“辛苦了”,128万句“白衣天使加油”,点赞医务人员视频8.6亿次。此外,3000万的网友还通过视频直播化身“云监工”,见证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一片荒地到迅速完工交付的“中国速度”。
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微不足道的,如点点星火,但也正是这星火点点汇聚成星辰大海,照亮着中国“抗疫攻坚”的前路。
供给侧:不断调整,逐步改善
相对于需求侧的转移,供给侧也在根据抗疫的安排和老百姓需求在不断调整,逐步适应和改善。
在政策层面,从中央到地方,“抗疫情,稳经济”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企业、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专项支持。
针对抗疫期间出现的矫枉过正现象,国家也在及时调整,以保障生产供应的顺利开展。如抗疫初期,各地擅自挖断公路,限制交通,对生产、养殖、商贸造成巨大影响。
针对这个情况,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迅速印发通知,并协调各部门层层落实,确保抗疫期间交通通畅,生产经营能够顺利进行。
在企业层面,每个企业都在结合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为缓解疫情,保障百姓生活尽一份力。如1月24日至2月8日期间,苏宁旗下的家乐福全国51个城市209家门店,为保障市民的“菜蓝子”,紧急加购,及时补货,为市民累计提供蔬菜11000吨,猪肉1340吨,水果3800吨。
另外,为了解决客户“宅家”的需求,苏宁还提供了一小时达服务,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三公里范围内一小时到家的极速送货上门体验,获得新闻联播点赞。
在个人方面,除了持续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大家也克服困难,陆续开始复工。无论是通过在线办公,还是在充分保护措施下的实地办公,生产逐步恢复。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月24日,中小企业开工率接近30%。当下,央企复工复产率更是超过90%。
综合以上的信息,疫情对于供给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在国家、企业以及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下,生产陆续恢复,供给逐步改善。
展望:创新自救,静待拐点
一场疫情,我们见证了很多:
我们见证了国家的实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调集各方资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和16家方舱医院,将新冠肺炎收治床位从5000多张增加到23000张,实现了病例的全面收治与隔离。
见证了医务人员忘我奉献,前仆后继。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6人不幸殉职。同期,来自全国各地的4.2万名医务人员,逆向而行,驰援湖北。
见证了企业的创新自救,从西贝与盒马的共享员工计划,到家乐福的“一小时到家”服务,再到《囧妈》与头条对于电影放映模式的创新和尝试。企业在“危机”中嗅到了“机会”,拥抱变化,顺势而为,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更见证了中国经济展现出来的持续韧性,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表现出来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目前,国内数据一天天的向好,每天新增治愈数远远超过了新增确诊数,大部分省市出现了连续多天的确诊病例零增长。
国外数据不算乐观,截至3月5日12时,除中国外,78个国家累计确诊14942例新冠肺炎,“严防境外输入性病例”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感觉像一场考试,中国先闭卷考,答得还不错,后面的国家则是开卷考,正在紧张答题过程中,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
本文作者 @苏宁金融研究院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