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全面战争:中国的DCEP
俗话说的好,“春江水暖鸭先知”,如今DCEP人民银行数字货币试点封测已经小半年了,鸭掌都快熟了,却还没有闻出来DCEP是什么味道。
不过没关系,这个系列的文章将会将数字货币这场“全面战争”剥皮剔骨,解析透彻。
一、DCEP是什么
DCEP,就是中国央行即将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DCEP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中文的意思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由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提出。从性质上来看,DCEP定位和人民币一样,只是用数字货币的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4 年央行已经开始提出数字货币的研究,2017年,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直到2019年10月28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 DCEP 正式提出。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机构举办的“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
二、数字货币VS货币数字化
什么是DCEP?中国DCEP的推出的意义是什么?此举在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在国际格局中立于什么样的地位?
在北京的70000个宏观分析师开启关心宏观大势之前,我来先问个暖场的微观的问题:您,在此时此地,能在身边随手摸出一张纸币吗?
相信暂时不用准备份子钱和压岁钱的大家,答案应该都是“当然不能”。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当之无愧世界范围内的执牛耳者,以支付宝和我目前工作所在的微信支付为例,其便捷的支付和衍生服务似乎将我们这些消费者惯坏,我们无暇去分别这些弯弯绕绕的概念。
“对啊,我已经几个月没有使用现金了啊,这不是我的钱已经数字化了吗,还要数字货币干什么?”相信大家小小的脑袋中都会充满这大大的疑惑,那么数字货币和货币的数字化是不是一个概念呢?
我想,答案可以说是:Yes and No。
的确,当今商业银行中的存款已经是数字存款,可以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以及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以电子方式转移。但是,这种形式的数字货币是商业银行的债务,私人银行必须保留准备金和存款。因此这与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只要是商业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就会有破产的风险,那么有没有一种数字货币是不用担心破产风险的呢?你别说,还真的有——CBDC。
三、什么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CBDC是政府的债务(就像今天的现金一样),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对其负责完全偿付。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或国家数字货币,只是一国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例如中国的DCEP就是CBDC的一种。
中央银行不印刷纸钞和铸造硬币,而是发行电子代币,其价值来自于政府的充分信用和信贷支持。世界如古战场,CBDC就像是金戈、铁马、硬弩、犀甲,世界各国围绕着CBDC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揭竿而起,群雄割据,宛如一场全面战争。
四、全面战争
中国于2020年4月试行了国家数字货币;欧洲央行(ECB)召集了一个由主要经济体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协调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表示,它正处于研究数字美元的早期阶段。
在各国国内支付系统现代化的推动以及在抢占跨境贸易和汇款的全球支付基础设施高地的诱惑下,全球各国正在探讨发行数字货币的好处和风险。尽管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的央行已经表示,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发行一种数字货币。
我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统计数据,它追踪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进度情况。
于是我利用这一份数据做了如下的数据可视化,包含三方面的信息:全球主要国家发展数据货币的阶段概况、处在各阶段的国家的数量、各国发展数字货币时使用的技术。
各个国家在数字货币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各不相同,考虑到目前尚未有国家正式发行CBDC,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将世界主要国家的探索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
- 研究(Research):成立项目组以探索CBDC的用例,影响和可行性
- 开发(Development):在受控环境中启动CBDC的技术构建和早期测试
- 试点(Pilot):在参与者人数有限的实际环境中启动CBDC的小规模测试
- 不活跃(Inactive):未探索CBDC
- 已取消(cancelled):已取消CBDC计划
五、世界各国主要情况、涉及技术
如上图所示,全球大部分的国家依然尚处于研究阶段(21个),而中国则处于全球领先阵营,成为10个已经开始试点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处于这一阵营的其他国家还有瑞典、新加坡、韩国、乌克兰等。
令人意外的是,漂亮国在数字货币进程中的谨慎程度令人咋舌,作为科技大国、金融大国的美利坚依然处在初期的研究阶段,至于具体情况和原因将在之后的研究分析中介绍。
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技术路径各具特色,总结起来包含九大类技术,其中涉及最广、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前三类技术分别为: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DLT)、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集中式移动支付(Centralized Mobile Payment)。尤其是前两者,让人不自觉的想起来之前很火的币圈——加密货币。
其实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是有交集的。数字货币也可以像加密货币一样由私人机构发行,以一种集中的联盟链形式运行,即由单个机构(而非政府)发布和监管,例如Facebook的Libra。或者可以像比特币一样放在去中心化的公链上。如今,约有3,000种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总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为1700亿美元),以太坊(200亿美元)和瑞波币(130亿美元)是三个最大的市场。
由于底层技术的缘故,像比特币这样的分散数字货币通常被称为加密货币。他们通常使用分布式分类帐,这意味着在没有中央权限的情况下,许多设备都维护独立的交易活动记录,并使用共识模型来确定哪个副本正确。加密货币还采用多种算法和加密技术来确保其安全性。加密货币的这种技术特性也充分被数字货币吸收,各国发展CBDC的时候都充分借鉴了DLT和区块链的技术内核。
到这里为止,我们大概了解了:
- 什么是DCEP
- 什么是CBDC
- 各国数字货币进程及技术路径
- DCEP在各国数字货币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然而知道了这些却远谈不上了解了战争的全貌。既然是战争,必然有对手,下一篇文章将会介绍DCEP最大的“对手”——发轫于Facebook的Libra天秤币。
这个系列的研究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用自己在微信支付的职业认知和业余时间探索,驱散战争迷雾,有幸能够形成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洞见。
作者:高昂,微信公众号:高昂(gyf-gaoang)
本文作者 @高昂手账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