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悟和收获(上):适合你在产品或运营工作中迷茫时看

这次的文章换一个写法,用list的形式,将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感悟和收获列出来,与大家交流和分享。今天,先发布“上篇”,列出14条。未来,对于其中的一些话题,可以展开来写。

1、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是一件很难的事

  • 用户对你产品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 老板最想让你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 情侣或者爱人最希望你营造什么样的“二人世界”?
  • ……

能搞清楚这些“需求”的人,寥寥无几。
不信,你可以做个实验:先列出自己认为的对方的需求;然后再让对方列出来TA的需求;最后,两个认识的差异之大,会让你感到震惊的。这就是造成“产品失败公司倒闭、工作没有成效、感情生活不美满”的主要原因。

2、所有要长期做的事,就值得花时间去掌握方法

无论是生活中的“刷牙、跑步、做饭、看书”之类的事情,还是工作中的“做产品、搞设计、做营销、人事管理”等事务,因为这些事情你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所以有必要认真地、花时间先掌握做这些事情的方法。然而,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做。所以,TA不是拥有N年经验,而是把一年经验重复了N年。

3、最简单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的演讲、文章、PPT总是让你感觉思维混乱、云里雾里,究其原因,往往是违背了最基本的“总-分-总”的叙述结构(即所谓“金字塔”原理)。在学习新的领域知识、接手新的工作、来到新的环境时,如果你能充分使用“分类-排序-找规律-应用”这个万能四步法,那往往能迎刃而解。同样,对于此类复杂问题,“画大图”的方法也极为有效。图不仅能迫使你自己把事情搞清楚,也会让别人一目了然,迅速地了解情况。

4、忙着忙着,大部分人都违背了基本的原则

无论是面对涉世未深的职场小白,还是身经百战的行业精英、企业老板,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当TA就业务问题求助于你的时候,你都可以泰然自若、处乱不惊地用这四个问题,来收获对方的膝盖——

  • 你们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 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什么?
  • 每个手段的效果究竟如何?
  • 基于对效果的深入分析,你是如何进行迭代改进的?

相信我,你只要善用“ 目的-手段-效果-迭代 ”这四连发,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被对方啧啧称奇的战略大师、咨询顾问了。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大部分人忙着忙着,就忘记最基本的问题和原则了。

5、人们往往疏忽了对自身的了解

在任何一个领域,要有更大的成就、更高的思维水平,几乎都绕不开对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理解。比如,对人性的理解。当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当中“猎奇、懒惰、炫耀”等一些最核心、跨民族、跨语言的、亘古不变的人性后,你在产品、营销甚至职场的沟通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就会打开新的局面。而且,这些人性的形成,恰恰都可以溯源到亿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可见,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研究自己,研究我们如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6、思维的4个层次:“心里懂、讲得清、可撰文、能著书”

对任何事物的理解深度,从浅而深可以有4个阶段。首先,是自己心里懂,接下来,就是能够“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在讲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带动你思考得更深入,会有新的发现)。
然而,交谈的形式往往是不严谨的,所以当要求你把同样的观点和理解,写出一篇文章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得花很多功夫,必须斟字酌句、搞清楚来龙去脉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认识就会上一个台阶。
最后,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所知所感,写成一本书,那就有了更高的境界。因为,一本书要包含方法论,以及相应的论点、论据和案例,而且总体结构要平衡,这并不是把自己的一些现成文章堆积起来就可以的。

7、新的时代,一定要掌握跨界思维

社会发展到今天,各个行业、学科之间的交织和融合愈发明显。只是墨守成规地掌握一个细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很难做出大的创新和成就。我们看到,对一个行业最大的颠覆,很多都不是来自本行业的人,或者使用了习惯的打法。这个现象,在手机、出行、新能源车辆、新零售等行业,均是如此。而且,跨界思维、跨行经历不仅会让你在工作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角度,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人生就是各种美好体验的集合。很多行业和岗位,只有你尝试了、认真做了,才知道其中的乐趣。没编过程序,就很难感受到程序员的快乐;没做过品牌,就很难体会到创意的产生和实施带来的快感。

8、蜻蜓点水读书破万卷,不如抓住一本看十遍

我们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但大部分人只乐于追热点,什么书热、什么书火,就赶紧买来囫囵吞枣翻一翻。到了年底,就赶紧去比拼下阅读量,“你看,我去年读了100本”。这看起来很上进、很努力,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成效。与其这样“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如把一两本经典书反反复复研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指导实际工作,并不断修正迭代。温故而知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本书。

9、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注重细节的人来说,很多能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慢慢练就了。
比如,如果你能对每天使用的产品和服务,都“下意识、条件反射”地分析出体验好坏并思考如何改进的话,那么,长此以往,你的产品sense、同理心、用户思维就在潜移默化之中锻炼出来的。
比如,经常开车,就应该去观察车辆的一些设计是否合理、导航软件体验是否良好,甚至是道路的标识、信号系统是否科学?
有了这样的习惯和经历,当你真正着手设计一个产品时,你只需要掌握一些领域知识,就能很快上手。可以说,有的人只是每天八小时努力工作,有的人却一睁眼就开始思索和进步。

10、拥有强大的总结能力,非常可怕

无论是支撑和指导各个行业发展和实践的理论学说,还是让整个社会平稳发展的法律条款、交通规则,都来自于总结。没有总结能力,人类就无法进步、社会就无法运转,同样,缺乏这个基本能力,个人也很难提高。尤其是到了这个技术和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和玩法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新问题,很多学科中的那些经典的理论和方法论并没有涉及和涵盖。于是,就需要学会总结,这样才能找到规律并指导实践。比如,深入研究并总结每一年的“10个最成功的产品或者营销活动”,你的收益就会很大。平时,还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对于每天的表现和收获也做总结,那就更加厉害了。

11、打造你自己的“连接器”

大家都知道人脉的重要性,除了努力去结识本行业专家和领袖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那样你会让你发现更大的、更精彩的世界。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厢情愿地“要电话/加微信、参加聚会和饭局”并不会奏效,你需要打造自己的连接器。换句话说,你需要具备独特的价值,当你有了输出能力,才可能在有需要的时候获得别人的输入和支持。连接器可以有多种形式,美若天仙、才华横溢也是,身怀绝技、著作等身亦可。总之,你要有一个连接全社会的“连接器”。

12、警惕那些“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但听完丝毫没有信息量”的人

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碰到那种非常健谈,即兴、脱稿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就能喷一两个小时,但听完毫无信息量,不会留下任何印象。这种人往往思维混乱,只是善于用“语言的数量”来掩盖“思想的质量”。比起那些不善言谈的人,这些话痨更应该警惕。

13、要有所成就,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首先,悲催的事实是“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其实都各有各的烦恼。不过,好在“以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大部分人会半途而废”。所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14、要想目标实现,就将目标公开

“懒惰、拖延”,是人们的通病。因此,如果要督促自己完成某个目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这个目标公之于众。这样,你就没有偷懒和懈怠的理由了。比如,这篇断更了几个月的文章,就是这样问世的。
未完待续……
作者
朱百宁(微信公众号:自传播实验室),前百度品牌总监,著有《自传播》一书,现为多家知名企业培训导师及品牌顾问。

关键字:连接器, 思维, 总结, 行业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