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钉钉、企微、Welink看企业协同办公数字化趋势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的巨大改变。
To C 的在线化使得用户过于依赖网络,几乎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周期性的切换,从消费互联网切换到产业互联网。
2010年后,中国 ToB 领域的在线化进程加快,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正在不拘一格地构建一张 ToB 的在线网络。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移动办公、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用以前无法实现的方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一流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把数字化能力转化为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利用丰富的、垂直细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个性化用户体验。对企业而言,过却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以确保能跟上组织团队对于敏捷、高效、快速协同的步伐。
2020年初,疫情爆发,对国内各行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企业通过远程协作、视频会议、线上销售等方式复工复产。从防疫、工作学习到日常生活,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互联网。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春节过后,国内开展远程办公的企业超过 1800 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 3 亿人,几乎占到我国工作人口的一半。在疫情期间,那些办公、服务流程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越小。
事实也的确如此。实际上,再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底色。
但是,在中国,根据埃森哲《2019 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仅有 9% 的中国企业转型效果显著,实现新业务营收占总营收 50% 以上,并能够在客户体验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以及创造数字化商业模式等三个维度上领先同行。可见,数字化转型虽然是大趋势,但让企业主动转型并不容易。
对企业而言,之前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以确保能跟上消费需求快速变化的步伐。
另一方面,互联网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企业能够快速了解消费需求、提供精准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基础。成功的数字产品或服务是诞生于技术手段(技术可行性)与客户需求(用户价值)、支付意愿(商业价值)的交汇点。
然而,这样的交汇点究竟在哪儿,很难摸清。要找准这个点,企业需要反反复复地实验,与顾客“共创”,组建跨职能研发团队,才能找准切入点,然后研发智能单品,并包装成一站式、数字化、全场景、智能互联、软硬一体复杂的产品形态和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协同办公,主要有平台型和工具型两大类。
平台型移动办公软件是指:企微、钉钉、华为Welink和飞书等综合型移动办公平台。
这四大平台基本上都具备人事管理、日程、在线文档、在线会议、云盘等功能,也都有不同行业的垂直解决方案。
而工具型移动办公软件则包括:在线会议工具、在线文档工具、在线记事工具、在线流程图工具、在线项目管理工具等等。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相应的功能性产品,有些独立存在,有些已经被平台型产品收购。 协同办公软件中一直都有个非常经典的路线问题:自下而上PK自上而下。
简而言之就是:抓员工需求PK抓老板需求。 但不管是哪一款产品,产品思路的优先级一定是先满足办公业务基本需求,然后再满足老板或管理者对于企业业务的管理需求。这个顺序不能反过来,反过来产品就容易出问题。
在钉钉之前,中国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款办公平台市场如此广阔。中国企业信息化方面基础很差,大公司每年都有信息化项目相关预算,私企、民营根本没到精细化运营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没有用过办公协同软件。
移动协同办公,主要有平台型和工具型两大类。
- 平台型移动办公软件是指:腾讯企业微信、阿里钉钉、华为Welink和字节跳动飞书、百度“如流”金山办公等综合型移动办公平台,更准确的定义是移动办公智能协同平台。这四大平台基本上都具备人事管理、日程、在线文档、在线会议、云盘等功能,也都有不同行业的垂直解决方案。
- 工具型移动办公软件则包括:在线会议工具、在线文档工具、在线记事工具、在线流程图工具、在线项目管理工具等等。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相应的功能性产品,有些独立存在,有些已经被平台型产品收购(见图1- 协同办公平台型-工具型产品示意图)。
图1- 协同办公平台型-工具型产品示意图
一、阿里钉钉
2014年12月,阿里钉钉发布产品V1.0。核心功能为:企业通讯录、DING、免费通话,目的是来减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
但实际上从2014年上半年,无招带人入驻康帕斯开始,钉钉就开始了与中小企业的“共创”模式。这个最初源自“来往”社交梦的产品,在第一次内测时非常不起眼:面对面站着两个人,通过IM发送的消息就是收不到。这是钉钉的雏形,很好地阐释了那句话: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生来便是健壮、易用、完美的。同样也是2014年,复星集团则是钉钉创立期间遇到的另一位“贵人”。
如果说康帕斯给钉钉提供了中小企业的需求,那么复星集团则提供了大型组织的痛点。所以,钉钉从一开始就根本不是像很多外行人云亦云那样,只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客户,而是同时也服务于像蒙牛集团、中国联通、大润发等这样的大型组织。
钉钉的共创客户不是仅有一家,无招广泛的挖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那么复星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大集团样本。对产品经理而言,产品“共创”的理念很重要,需求从客户中来,产品到客户处去验证。
诚然,阿里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同时支持中小企业和大型组织两个方向的产品迭代和演进, 这也许就是钉钉的初心和野心吧。
从钉钉的产品版本演进史来看:(见表1-钉钉产品版本演进史),对产品团队来说,一个产品版本的迭代,是否遵守和符合产品的演进路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或者说产品经理改如何规划和管理产品版本的迭代更新,遵循了如下原则:
- 版本迭代原则:产品最小功能单元的可用性(MVP,单点业务的闭环);
- 版本迭代思路:从基础功能—->核心功能—->增值功能(高频痛点—->低频痒点);
- 版本目标价值描述方法:一句话可描述。解决/服务什么样的业务(需求/问题),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价值/优势)。
表1-钉钉产品版本演进史
截至2020年2月,无招发布钉钉V5.0 版本,产品名字非常文艺,我相信很多用户都记不住。但这个微胖圆脸中年男人近乎偏执的产品情怀却显露无疑,也不妨碍钉钉已经演进成移动协同数字化办公平台,目前企业用户规模最大,目标侧重在3400万的中小企业和追求高效协同的大型组织。
钉钉在产品方面构建了五个在线移动办公:沟通在线,组织在线,业务在线,协同在线,生态在线。
简单说,就是用户可以在钉钉上面与同事进行任何事务联系和协同,可以对自己的客户进行在线管理和商务联系,可以在企业广场推广宣传自己的业务,以及寻找合作伙伴。可以在公司组织机构中进行快速找人,快速构建需要协同的团队和群体,也可以让会议、任务协同、信息透明等工作随时随地,不受空间、地域、网络连接等限制(智能人事、效率工具、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等)智能而高效。
当然可以在应用生态市场中选择自己适用的第三方管理软件或插件,钉钉的确在企业服务领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规则和产品整合、组合策略和战术。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其中的财务、流程软件的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代替 OA、CRM 软件了。
二、腾讯企微
2016年4月,企业微信V1.0版本发布,除了具有类似微信的聊天功能,还集成了免费电话和邮件功能,被定位是办公沟通工具。
腾讯企业微信,承袭了微信的设计思路,简约克制,并且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的主张是不管2B还是to G本质都是to C,因此企业微信的整体定位更符合个人用户的使用习惯,是面向所有大中小企业。
“让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沿用微信的“人性化”设计,企业中的员工都变成熟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变成熟人之间的交流,不但面向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也意在挖掘企业内部生态圈”这是企业微信的核心产品理念。如果说钉钉是自上而下的产品,那么企业微信更像是个无等级阶层的产品。
截至2019年底,企业微信V3.0版本发布,企业微信已服务的企业数有250万家,活跃用户数达6000万,覆盖了包括医药、银行等在内的50多个行业,包括超80%的中国500强企业。意在加强线下零售企业的客户沉淀和运营,新增“客户朋友圈”、“百人群聊”打通了小程序和微信支付。
腾讯云副总裁吴祖榕称,不做硬件产品,希望作为第三方中立的桥梁,对接硬件终端、垂直应用、SaaS协同产品等(这与钉钉在整合、联接办公智能硬件设备的本质思路还是一致的),企业微信,集成了腾讯会议视频会议功能,推动互联互通,努力在补全协同办公业务个性化应用场景。
三、华为Welink
2019年12月26日,华为在京发布智能工作平台Welink。这是继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之后,华为也进军办公平台市场打响的第一枪。
比起互联网企业的钉钉、飞书、企业微信,Welink差不多晚了4-5年时间。但实际上,早在2017年1月,WeLink 1.0在华为内部上线,提供会议、消息、邮件、待办审批、知识共享各种功能。连接了华为内部的业务服务、公共服务、知识服务等,结束了华为此前多个烟囱式移动APP并行的局面。
华为云副总裁、联接与协同业务总裁薛浩表示:“华为云Welink源自华为全球化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是更懂企业的智能工作平台,具备智能高效、安全可靠、开放共赢三大核心优势,为政企客户开启数字化办公智能新体验,助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截至现在,据华为统计,目前Welink全球华为用户达到19.5万,日活率为99.8%,日联接量超过1200万次。
华为云WeLink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两种类型。
基础服务包括了日常数字化办公需要的通话、消息、邮箱、考勤、待办等业务流程等,按企业用户数进行订阅;增值服务包括会议、云盘、企业直播、保密通信、小微语音助手等增值服务,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按需购买。华为云WeLink采用多租户的方式部署,同时对底层信息进行了隔离,避免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根据客户的需要,华为云WeLink还可以物理隔离。此外,私有云部署的模式也在准备当中,将通过华为云HCS实现在企业的园区网络当中部署。
WeLink在疫情期间用户数也出现暴增,华为云WeLink新增企业用户数十万,新增日活用户数超100万,业务流量增长50倍。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给WeLink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业务办公平台。华为云WeLink团队也没想到,产品对外发布还不到两个月,WeLink在华为内部的战略地位再次拔高。
任正非在内部座谈上直言:“WeLink的战略机会窗已经出现,我们要扑上去,撕开它,纵向发展,横向扩张。”并且,任正非还首次公开WeLink的大目标: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业务办公平台(见图2-任总与华为Welink团队座谈纪要部分)。
图2-任总与华为Welink团队座谈纪要部分
一方面,WeLink源自华为内部数字化实践,是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之作;另一方面,WeLink在技术上有开放、智能和安全三大优势。
WeLink开放平台能快速对接企业业务,如团队、智能设备、认证、邮箱、业务服务和知识;华为把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作为公司最高纲领。
任正非也谈到了华为在安全和客户上的优势,他表示:“企业对安全性的要求要重过私人对安全性要求,企业要求高可靠。这个是我们的强项,是BAT的弱项。我们要坚持面向中大企业和政府组织,这就是和BAT不同的地方,我们要杀出一条不同的路来。”
WeLink 的视频会议功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其背后是华为在视频会议行业积累的经验和实力。
根据 IDC 报告,2018 年华为以 16.7% 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而这也是公司连续六年拿下视频会议行业冠军头衔。华为视频会议,作为 WeLink 的核心功能保证了其远程办公应用的最大卖点。WeLink 在华为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以后企业的数据化应用的一个趋势。
薛浩认为,从单一应用到统一门户、统一系统,包括个应用之间的数据、业务、鉴权等等的互相的关联和趋同,以及连续、协同,能够持续提升企业的运作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希望能将 WeLink 开放给更多企业。不管是视频会议,还是其他办公协同功能,都是建立在一个足够强劲稳定的云计算的基础上的。
如果说,办公协同服务,只有掌握和服务于大中型政政府、企业才视为成功的标识之一,那么,Welink 极有可能会后来者居上。
华为从创立至今,一直拥有服务大中型政企的基因。而且还在底层技术5G、网路设备、硬件等方面有强大的能力。所以,构建企业安全可靠性服务的基因非常强大。WeLink基本功能上和钉钉、企业微信大同小异,都包含即时通信、企业通信录、企业网盘、智能打卡等基础功能,但在产品理念和具体的风格上三家存在较大差异。
任总把WeLink定位为一块黑土地,办公协同平台的土壤,在WeLink 平台上所有垂直的应用都可以是一颗树,这样的树可以是OA、CRM、会议、ERP、项目管理、文档工具等等,形成了2B服务生态,谁做的好,谁都可以去一同共建生态。
在华为云WeLink正式发布的同时,华为云WeLink生态联盟也宣告成立。金山办公、中软国际、致远互联、罗技、华为商旅、红圈营销、合思费控、Coremail论客、芯盾集团、目睹直播、视源股份、喜马拉雅、为知笔记等企业,成为首批加入华为云WeLink生态联盟的合作伙伴。
目前,使用钉钉的企业已超过1000万,个人用户超过2亿。而微信企业版尚未形成规模与钉钉抗衡,尽管微信企业版可以依靠微信来获得第一批用户,但在企业市场上,企业微信当前有大约250万企业用户,月活跃用户数达6000万,较落后于钉钉。
华为则在2019年12月才正式发布了智能工作平台WeLink。根据华为统计,目前 WeLink全球华为用户达到19.5万,日活率为99.8%(见图3-国内企业协同办公用户量对比)。
图3-国内企业协同办公用户量对比(单位:万家)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根据 App Annie 提供的数据,1 月 29 日到 2 月 4 日疫情发酵期间,头条的飞书和阿里巴巴的钉钉,两个远程办公应用下载量环比增长都在 350% 以上,用户需求强劲。同样,后发的 WeLink 也迎来了流量高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 4200 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8%。而我国企业协作产品中,SAAS云端模式的产品服务,形成了以阿里钉钉、华为Welink、字节跳动飞书、腾讯企业微信等为主流产品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而且入局者,基本都是行业巨头,有战略、有战术,拥有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优势。
入局者都想做协同办公平台的霸主,从企业各自的基因来讲,各有优势,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或许都会并存下去。从截至目前,产品采用率排名(见图4-传统+新型企业协同办公产品采用率排名)可以看出,钉钉和企微高居榜首,飞书和welink还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增长空间。
图4-传统+新型企业协同办公产品采用率排名
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企业协同办公应用与趋势研究报告
据T数据发布的《2019年中国SaaS产业研究报告》,2014至2018年间,国内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459.5亿元。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传统视频会议已经逐渐步入成熟期,而云视频会议正处于快速增长初期阶段。201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为160.2亿元,预计到2023年增至535.3亿元,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6.2%(见表2-面向企业端服务的主要产品赛道)。
表2-面向企业端服务的主要产品赛道
协同办公软件中一直都有个非常经典的路线问题:自下而上PK自上而下。简而言之就是:抓员工需求PK抓老板需求。 但不管是哪一款产品,产品思路的优先级一定是先满足办公业务基本需求,然后再满足老板或管理者对于企业业务的管理需求。这个顺序不能反过来,反过来产品就容易出问题。
在钉钉之前,中国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款办公平台市场如此广阔。中国企业信息化方面基础很差,大公司每年都有信息化项目相关预算,私企、民营根本没到精细化运营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没有用过办公协同软件。但现在,钉钉、飞书、企微、Welink在试图在改变这样的现状,在做这种最有难度、最痛苦的事情。但我相信,产品要做最有难度、最痛苦的事情才最有价值,而且一旦做好了,就有可能重构协同办公的应用场景。
2020年初,疫情爆发,对国内各行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企业通过远程协作、视频会议、线上销售等方式复工复产。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协同办公应用市场的潜力凸显,颠覆传统线下营销模式、弥补线上运营漏洞,从根本上为企业减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升级抗风险能力升级等。
未来协同办公行业的终局,一定是一站式、全场景、数字化、智能互联、软硬一体、云端泛办公等这样的关键词来做特征定义的,办公业务和管理复杂性都在持续上升,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但用户始终会期望:通过一个可以集成工具、优化流程、减本增效、线上业务赋能的办公入口,可以满足所有的办公需求。包括内部沟通、协同、审批流程、文档需求、项目管理、销售管理、会议、出入、人事、财务等需求。
从主流的办公协同平台型产品发展演进来看,基本符合如下趋势:
- 在线化协同。在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时代,疫情迫使工作和管理的本质变成“在线协同”,在线协同的边界、逻辑、技术都将为企业带来工作方式的变化,也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从事务办公、流程在线迈向组织、沟通、协同、业务、生态全方位在线,支撑企业全面的协同;
- 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是数字化的基础,但标准化的前提是办公协同业务场景和过程的规范化。因为计算机只能保存离散的数据,所以标准化的核心是离散化、结构化。规范化仍然会有几个方面,包含业务流程(BPM)的规范化、办公协同业务的标准化、办公管理标准化等等,这些核心环节的标准化,是实现办公业务数字化的关键;标准化,让产品赋能成为企业更关注的要素,从标准化的沟通协作、任务管理、到知识管理、内容管理,转向更注重于办公业务的场景化管理;
- 数据化驱动。企业需要建立大数据管理中台,从数据中形成管理洞察,增加数据理性思维。数据化依赖于会议的标准化,标准化让数据化成为可能,只有业务流程、执行和管理标准化了,沉淀落地下来的数据才可能能被探索和分析,数据的清洗、转换、标准化的价值才会被激活。数据驱动,决策导向,就可以发现业务问题、定义管理指标、让数据可视化,决策支持成为可能。
- 智慧化赋能。智慧化是当下非常流行的概念,直观的理解就是让系统具备思考能力。数字化办公产品真正能够有效提升的因子是人效。提高人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让机器承担更多的工作,即实现办公“服务数字化”,未来基于多伦对话的AI会议助手、语音、声纹、生物特征识别都将会被作为手段,为企业会议赋能增效。智慧不再只是噱头,而将实实在在地应用于企业的工作协同、知识管理之中。智能机器人将成为组织的新员工,人机智能协同将是组织新的生产力。
作者:杨进玉,微信号公众号:Bear-it-am,VIPABC BI产品经理,4年产品设计经验,曾主导过企业级BI产品的策划和运营工作。
本文作者 @杨进玉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