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互联网往何处去?
2021年已正式开启,在这一年中,互联网大小巨头们会有哪些绕不过的关键词?创业公司有哪些值得尝试的新机会?
今天,我们送上一份“互联网奋斗指南”。
对于巨头来说,反垄断是不得不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BAT和字节跳动、美团这些千亿美金级的巨头都可能有相关的案子缠身,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阿里巴巴。
具体而言,反垄断的枪会重点瞄准利用垄断地位的二选一和恶意并购,行业可能是金融、跨境电商首当其冲。
巨头将以守城为主,腰部企业也许会大胆进攻,再造几波上市潮;短视频、社区团购、国潮新消费品牌被认为是将在2021年IPO的重点行业。
另外,科创板也被寄予厚望。一些创新创业的机会也会滋生出来,细分领域的AI技术、社区团购、新消费品牌、直播带货等行业存在机会,而品牌出口、下沉市场是创业者可以重点尝试的方向。
不过,2021年,无论是巨头、独角兽,还是创业公司,都要做好谨防黑天鹅的准备。
01 巨头的麻烦
连发三枪,巨头们终于意识到,互联网反垄断的时代在2020年下半年开启了。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称,2021年会是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史上以10年计的大转折之年,目的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于巨头而言,2021年会是伤筋动骨的一年。”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对我们表示,自由放任时代结束,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重建规范、重构秩序的新时代,这是历史性的转向,都需要一个痛苦的适应与调整过程,体量越大的巨头,受到的冲击越大、痛苦越大。
2020年11月10日,实施已11年的《反垄断法》进入首次“大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限定交易(二选一)、低于成本销售(烧钱换流量)、差别待遇(互联网杀熟)、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强制绑定运费险等)等行为,或被认定为垄断。
一纸意见征求稿让多家互联网巨头的股价应声下跌,但似乎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巨头们都在忙着把社区团购的菜篮子生意玩成下一个共享单车。
12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投资收购银泰百货、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和丰巢收购中邮智递三个股权收购案子,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这是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对涉及VIE架构的企业违法实施集中作出行政处罚,《指南》中已经有明确阐述,而大量互联网头部企业正好是采用VIE架构的主要企业类型。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表示,正在依法审查2020年10月腾讯促成的两大游戏直播平台虎牙与斗鱼的合并等涉及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件。
这并不是结束。
12月24日,据新华视点消息,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12月29日,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因取消支付宝渠道,美团遭到反垄断诉讼。
在方兴东看来,2021年肯定会有更多动作出现,BAT三家和字节跳动、美团这些千亿美金级的巨头都可能会有相关的案子缠身。
跃盟科技CEO王冉的观点也是如此,互联网反垄断法打击范围不会过大,或仅限于几家互联网巨头,行业可能是金融、跨境电商首当其冲。
“巨头们能整改的都会整改”,但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进一步补充,反垄断的枪会重点瞄准利用垄断地位的二选一和恶意并购,甚至巨头在市占率的披露方面也不再高调。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称,淘宝、微博与微信平台间掐断入口的动作也有可能调整。
“这些动作在反垄断之后也不会消失,只是会收敛一些。”简鸣资本副总裁周文静的观点略显悲观。
“反垄断会贯穿2021年一整年,不会刮一阵风就过去,相关巨头需要打起12分精神。”王超称,受反垄断法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阿里巴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并购、二选一以及在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叫停蚂蚁上市)将是阿里面临的三大问题。
另外,巨头兼并收购方面的动作不能再向过去一样,大并小的一般性并购案可能不受影响,但影响行业竞争的并购将不再出现。
过去滴滴收购Uber中国、阿里收饿了么将不会再出现,腾讯全资收购搜狗的动作再晚一点可能就会敏感,以及未来腾讯对爱奇艺的并购已经宣告不可能了。
国外的谷歌和Facebook等巨头在安卓和Instagram收购案后,也没有了大型收购。
e家洁创始人云涛称,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未来也面临同样的境地,无法再“无边界”的利用资本+流量的玩法扩张。巨头需要做好准备,利用早期阶段做投资布局,后期没有了后补票的机会。
巨头2021年的麻烦,不止来自更严格的监管:小到iOS 14中默认关闭IDFA,收到的数据量将大大减少,大到数据获取、使用,以及公共领域的准入和渗透方面。
“广告、交易性收入在2021年如果持平或下降,巨头们还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以及来自腰部企业的挑战。”王冉判断,2021年也可能会是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一年,巨头会变得稳健,攻击性不会很强,以守城为主,但腰部企业看到巨头的状态,也许会大胆进攻。
2021年,巨头行走在不确定性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的“正常市场行为二选一”,和李彦宏的“中国人更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类似的言论将彻彻底底成为历史。
02 腰部公司继续在股市加冕
时隔多年,集体IPO的盛况在2020年重现,且来得更为猛烈。
2020年,IPO大爆炸,美股、港股、A股同时迎来上市热潮,除了一堆高科技公司,卖水的、新造车的、卖盲盒的、卖洗衣液的,接连传来好消息。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募资额,都已创下新高。
A股在2020年已有240家公司IPO,超过了2019全年的203家,IPO募集资金总额为3121.33亿元,创下过去10年新高。
而港股受益于新经济公司上市制度改革,以及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仅2020年Q2,港股的IPO募资额就已经超过了2019年前三个季度。
2021年,大面积的上市潮会不会持续,隐形寡头会出现在哪些行业?
随着快手提交招股书,字节跳动启动上市计划,短视频领域是2021年公认的IPO重点行业,而2020年大火的社区团购、国潮新消费品牌,也被部分投资人认定为是2021年上市潮的种子选手,另外还有知乎这种上一轮商业浪潮竞争中沉淀下来的企业,或许也会抓住2021年的机会上市。
凯尔特创投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洁判断,这轮上市的窗口期是2-3年,2021年应该会持续热度。当然,窗口期对于上市企业是一把双刃剑,优势是窗口期让企业融到更多的钱,劣势则会在市场环境冷静后体现出来,股价跌幅会比较大,甚至经历倒挂。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则看好科创板。他表示,科创板2020年已经迎来大爆发,这一火热的态势将在2021年继续保持。
“科创板本身就是活化资本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和通路,中早期的一级市场这两年正在经历去杠杆的过程,前端去杠杆,后端就要打通通路,这样才能活跃市场的资金流,增加资本市场的信心。”
他认为,科创板的未来会指向两大方向:
一是正处于初期建设的智能制造和新基建,其中包括机器人、芯片以及硬件;
二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特别是疫苗、抗癌药等生物医疗技术,技术从基因检测到基因编辑以及基因疗法在飞快发展,相关企业会迎来大发展。
但不可否认,这两个行业都具有研发时间长、商业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中早期都属于研发为主,产品为辅,商业模式相对滞后。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本引导才能快速发展,科创版就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不过在王超看来,2021年的科创板很难再重现2020年开板后的火热现象,因为几个比较好的标的已经上市,科创板或进入平稳期。
03 创业者2021剑指何方?
在长短周期的交替运行中,创业机会总是存在。
实际上,一旦大众的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就一定会有新的模式出来,这种模式也可能是过去已经存在,现在又活了,社区团购就是这样的例子。
同时,在风口未起来之前,2021年资金的流向仍然受到当下市场势能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以下5个方向,这或许是当下最真实的市场反应。
1. AI方向
AI,在某种程度上是万能的,因为几乎在任何细分领域,都可以通过AI重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
王冉总结道,2021年最大的机会在AI,且属于未来二三十年内持续性的机会。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都想拥有AI的能力,在云上跑AI,把网站搬到云上,业务却没有上云。
“这种行为相当于在马车上装发动机,外表看起来光鲜、动力十足,但没想明白,马车装上发动机也无法跑得更快,成本还很高。”王冉形容。
在自动驾驶领域,相比汽车,王冉更看好飞行汽车,因为这是一个重构的体系。
所有技术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当能源密度的问题突破后,如果给飞行汽车辅助自动驾驶,更易让人们接受。
杨歌分析,AI的发展是一个大的浪潮,在2021年,芯片、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工业4.0仍然是重点发展方向。
2. 直播带货
今天的直播带货以头部主播为主,当直播成为基础设施,因为供应链极度成熟,会诞生越来越多直播时代的品牌;未来当零售企业以自播为主,如何处理直播间与用户、商家之间的关系,如何索引、分发直播间,在技术方面将会产生机会。
在直播系品牌方面,平台已经在助推。
易观流通行业分析师陈涛观察到,直播电商目前尽管处于向上发展的态势,但交易额在电商平台中占比较少,为此,已经有一些商家把目光瞄向B2B,即工厂方直接向零售方发货,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平台已经在做了。
比如直接把工厂库房或者流水线当做直播间的背景,以此增强可信度,toB的直播是以工厂的背书、流水线上SKU的丰富度等带动销售。
杨歌也预测,2021年会涌现出不少视频分发流量、运营和服务公司,部分可能是运营传统流量、供应链公司进化而来的。
平台方面,他认为2020年直播领域的流量平台都在做头部主播,2021年会做分化,与不同垂直行业合作,如二手奢侈品交易、母婴等行业。
3. 消费(包含社区团购和新消费品牌)
2020年C端消费的一大变化是,消费习惯转向线上化和经济实用化,从2020年消费赛道中食品饮料、美妆护肤等低客单价品类的崛起就可见一斑。
杨歌观察到,2020年的国潮品牌、食品饮料行业都出现了过度竞争的情况,2021年可能会退潮,同时出现下沉的趋势,从刚需品下沉到半刚需品,且增加衍生服务等。
周文静对未来一年的消费趋势相对悲观,她提醒消费品品牌,砸流量一定要冷静,消费品公司前10年其实都是做复购,熬到最后的才有定价权和议价权。
2020年大热的社区团购和私域流量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很多公司的销售渠道和结构,同时改变供应链和物流。
“2020年大部分传统企业的经销模式,仍然停留在线下地推直销加代理营销的渠道,这些企业如果再不转型,可能面临淘汰。2020年反应过来的企业是少数,2021年将继续进化。”杨歌称。
他判断社区团购在2021年会继续热下去,基层经销商可能学会社区团购的流量玩法、自己完成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同时避免垄断。
4. 下沉市场
中老年人群和下沉市场是不得不提的部分。
周文静看到,过往10年,中国的互联网社交产品为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设计,实际上,中年人经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礼,逐渐养成了线上付费的习惯,他们的社交需求存在却被忽略了,尤其是当互联网开启老年人时代,这甚至是一门能做十年二十年的生意。
2020年,杨歌跑了多个三四五线城市进行调研,他观察到,这些城市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传统产业去产能,新生产业在摸索,新旧功能转化。
过去30年里,传统的中国制造业、地产及地产上游供应商,包括互联网行业在内均有产能过剩的情况,而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和新基建却面临门槛极高、产能不足的尴尬境地,这时候就需要新旧产能转化。
“虽然从行业上看起来只是产能转化,对于企业来讲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原有生产线都不能使用,于是大量企业要面临收并购及产业转型的难题,去产能会在未来3-5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杨歌称。
5. 品牌出口
陈洁一直在国外做投资,他看到的一个趋势是中国的新消费品品牌开始出海,从OEM变成ODM,从帮国外的品牌设计产品,到现在自建品牌出海,再从在大的电商平台卖货到建独立站卖货。
李子柒是年度国货出海十大新品牌之一。
陈洁称,于李子柒而言,直播和短视频只是内容营销方式,这家公司实质是食品公司。
“2020年新政策是鼓励跨境电商开展B2B,有利于厂商快速把商品打到国外去。”陈涛介绍,以前跨境电商出口只能以B2C模式,如果是销售给国外的企业或组织,只能走一般贸易的模式,流程长,审批手续多,在现在B2B的模式下,国内厂商即便没有特定客户,也可以先把商品出口到海外仓,再通过海外仓在本地发货,整体的效率更高,而最终没有销售出去的海外仓的货物,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返回到国内。
市场总是流转的,可能是一线市场与下沉市场之间,亦可能是东方市场与西方市场之间。
陈洁告诉我们,很多创业者在美国复制中国喜茶的模式,可以想象成瑞幸的反操作:美国人觉得咖啡这么好,中国人怎么会不喝呢?中国人觉得奶茶这么好喝,美国人怎么会不喝呢?
“快乐柠檬现在在美国挺火的。在奶茶这件事上,中美市场有一个极大的时间差。如果我们最早的QQ奶茶是1.0,1点点称为2.0,喜茶、奈雪的茶是3.0的话,美国的奶茶目前在1.5的阶段。”陈洁说。
作者:金玙璠 苏琦;编辑:魏佳;微信公众号:深燃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0I0qHrt054-SwzCNWmvcw
本文作者 @深燃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