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米聊,戛然而止

一、米聊再次上热搜

刚刚进入2021年不久,一则新闻让许久未曝光的米聊APP再次走入人们眼中。

就在2021年1月19日下午,小米旗下的米聊团队突然向用户发出公告称,将于2月19日停止服务。

从公告中我们看到米聊停止服务的原因陈述为“因业务变动”,并且对米聊产品的未来未做多言,只是公布了若干善后规则。

而值得回味的是,米聊团队发布这个公告的时间,也就是19日恰巧也是微信2021年公开课进行的时间。

但是这两款即时通讯工具的命运却是大相径庭,作为国内市场拥有绝对先发优势的即时通讯工具米聊将要黯然离场,而曾经的后发选手微信,其月活用户已经超12亿。

如果回看互联网的发展史,截止2021年米聊与微信都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而十年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已经算的上是一个相当久的周期了。

那么米聊究竟是如何走过这10年的,中间又有哪些曲折呢?我们具体来回顾下。

二、米聊是谁

米聊,顾名思义是一款设计来解决用户聊天需求的软件,其官网地址为miliao.com。

这个要早于微信诞生的聊天软件,曾被小米董事长雷军寄予厚望,甚至在小米创始之处,雷军就曾提出口号称米聊、小米手机和MIUI系统是小米业务版图的“三驾马车”。

2010年11月,小米公司决定深度模仿海外颇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语音聊天应用kik做一款产品。

2010年12月23日,米聊安卓/苹果端相继发布,成为中国第一款模仿 Kik 的产品(无论是微信还是米聊的这种模式最早创造者都是国外Kik这款产品)。而就在米聊上线的同时,此时社交领域的巨头腾讯内部已经在张小龙的带领下秘密开发一个叫做“微信”的产品了。

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提及腾讯,雷军曾说到:“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2011年1月,虽然张小龙带领的微信团队大概比米聊立项延迟了将近1个月时间,但却用不到7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1.0版本的研发,在1月腾讯正式推出了“微信1.0版本”

2011年4月,米聊又借鉴香港一款名为 Talkbox 的同类产品,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猛增到 100 万。

2011年6月,米聊用户超过400万。

2011年7月,雷军还曾经鼓励小米员工,称米聊与腾讯的微信不一样,“米聊是做手机上的SNS,而不是手机上的IM。”而可惜微信要做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

2011年8 月7日,距离小米手机发布还有 9 天,雷军发了一条微博:“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2012年1月,微信依靠8亿QQ用户的成熟关系链,仅用1年时间就获得了1亿多的用户。

2012年5月,雷军公开承认米聊被微信打败了。

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达到3亿,而米聊的用户量在当年7月才突破4000万。

而也就是从13年之后,微信彻底在手机社交领域独占霸主地位,米聊也走完了他的最后辉煌时刻。

小米联合创始人、米聊负责人黄江吉曾对媒体表示说到的:“腾讯对社交领域非常了解,这是它的DNA。腾讯还拥有自我颠覆决心,当腾讯用各方面配套的肌肉把DNA发挥出来时威力就很可怕,这是微信成功关键。”

其实仔细分析,对于微信的崛起这件事在两家公司的高层中是不同的看法。

作为社交起家的腾讯,新终端的社交市场属于自己公司的立身之本,而对小米来说更多的是手机使用的一个场景补充,因此面对公司战略的不同,两者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是不同。

腾讯曾公开表示过,微信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一张车票,如果当时没有抓住这张车票很可能腾讯就会被这次产业升级抛到脑后。

雷军也曾在公开场合谈及米聊与微信竞争结局说到的:“米聊输给微信在情理之中,因为微信是QQ的马甲。”“它(微信)已经脱离了所谓即时聊天工具的聊天属性,通过社交建立了自己的生态。”

如今来看,在个人即时通讯软件领域,腾讯以QQ和微信两大应用几乎占据了大半江山。

三、米聊脑洞

虽说米聊已经走上了停服之路,但是在这里如果我们不考虑真金白银,仅仅从情怀上开个脑洞试想下:假设米聊是一家独立公司在不需要“掩护”整个集团的作战方向的制约下,究竟要如何调整业务才能应对微信的冲击,才能进行生产自救?

这里我个人认为米聊或许可以有两个生产自救的脑洞:

1. 社区工具

第1个脑洞,我认为米聊或许可以成为小米社区的一个辅助社区工具。

什么是社区工具?说白了就是承载社区内群体交流信息的工具,大家将自己的对同一话题的看法发布在某个地方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承载产物就是论坛。

当然小米旗下也有论坛,就是小米论坛,这也是伴随小米手机一起诞生的。而这种论坛模式也是雷军引以为豪的手机迭代模式,小米依靠里面不断有米粉提出的建议来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如下图。

那么一个社区除了论坛这种交流模式外,还有什么交流需求呢?

众所周知社区作为同一个话题的人群聚集地,本质就是在解决这群人的沟通需求。而从人类信息沟通的角度上来说,一般拥有两种模式:

(1)单向交流

沟通双方处于非对称状态,在同一时刻一方不断输出信息,一方不断接收信息,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老师讲课,此时学生就处于信息接收方,老师就属于信息输出方,在长达45分钟时间内,老师不断进行信息输出,学生只进行信息接收;

(2)双向交流

沟通双方处于对称状态,双方信息交换处在同一时间内一问一答,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好友之间的谈话,双方话语你来我往。

在我们搞清楚了信息沟通的模式后,就可以理解社区类产品的用户其实也拥有两类的沟通需求:

(1)非即时信息交流需求

指社区用户单向进行信息输出,而这些输出的信息可以在多个时空下被使用者所使用,例如社区发帖发出的帖子不断被后来社区的加入者所阅读,并提取其中信息。

(2)即时信息交流需求

需要对于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此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信息量的交换。

第2类需求也是我们经常在做社区运营时最不愿看见的,社区内的用户发出微信群邀请码进行拉群的行为的本质原因,实际上不是因为社区内的用户不喜欢这个社区,而是因为,多社区的载体,只是论坛,他只能满足第1类需求。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假设我现在手机出现问题了需要进行修复,此时我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实时给我指导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通过发帖,再经过长达数小时,甚至两三天的等待,才能得到回复的状态。

其实完全可以成为小米社区内即时信息交流需求的官方指定产品。

也就是将小米社区的承载体升级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通过这样的载体升级后,也可以完全覆盖小米社区用户的两类需求,当小米社区用户需要,拉群讨论问题时,推荐他们使用米聊进行拉群,即不会让用户脱离社区社交场景,又将用户锁定在小米的生态内。

此外当用户拉群,在群内产生了众多优质内容后,例如小米常见售后问题答疑,小米最新版本系统问题汇总可以通过在米聊与小米论坛开发,诸如一键投稿等打通这两个载体的功能,将用户的知识产出无缝反哺到论坛帖子中,形成内容沉淀。

这样既实现了用户不同类型场景的需求,又实现了用户自产内容的沉淀,形成了一个信息内容交流闭环,这样小米社区就像有两个引擎一样,可以不断将用户锁定在社区内。

谈到这儿,可能有朋友想问了这种模式下的用户需求真能支撑米聊这个APP的运营吗?

我们以最近发布的小米11来看看米粉在小米社区的活跃程度,已经有7.4万用户入驻。

从小米11发布到我写这篇文章这中间不过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有了7.4万的成员,可见小米论坛的用户群体还是非常大的。

那具体小米论坛的用户群体有多大?在这可以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这是从小米2018年的IPO招股书上截取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小米公布的内容小米论坛的用户规模在2018年已经拥有9百万月活用户。

可能大家对这个数据量没有什么概念,我再举一个我们熟悉的社区产品,大家来看一个2020年百度月活的数据。

可以看到百度贴吧的月活为4千万,可以看到2018年小米的月活就已经有了2020年百度贴吧月活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一点小米论坛一个垂直的电子类产品社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米论坛当之无愧算是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社区。

所以如果我们将900万的小米论坛用户全部引流到米聊上面,使用米聊进行社区话题的延展,很可能米聊将一举成为国内前几的即时通讯工具。

2. 企业协作工具

第二个脑洞,我认为米聊或许可以转型为一款企业协同工具。

什么是企业协同工具呢?大家现在使用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就是企业协同工具。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米聊是一款2010年出品的一款软件,支持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

这些功能远比钉钉、企业微信等起源更早,也就是说那时候米聊在看到微信入场后,其实可以大举调转船头进入企业协作领域中。

不相信吗?或者说转型企业协同真的有很高技术壁垒吗?

我们现在借用马斯克的物理第一性思维,盘一盘市面上的那几家协同工具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协同工具 = 聊天工具 + 共享文档 + 团队日历 + 共享云盘 + 视频会议 + 审批流

再我们看作为小米内部都有什么现成的资源?

这里我来简单做一个产品立项竞争优劣分析(也就是企业协同工具可行性判断),如下表: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协同工具所需要的组成内容,在小米内部基本上都有不同形式的实现。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这六个部分进行组装(当然这中间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工作量)就可以产生一款企业协同工具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米聊以及小米内部的这些资源,可是早在钉钉以及企业微信这些竞品诞生之前就已经具备了。

如果这个时候米聊发现自己与微信正面竞争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车头一转立刻转向企业协同工具上。

那么很有可能后面的故事就不是钉钉或企业微信宣称自己服务了几千万家企业并垄断这一市场,而是人们都会说米聊在微信的竞争下一举转战企业服务市场,成为了这一市场的独角兽。

那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脑洞呢?除了前面这些必须项外,米聊作为小米旗下子公司背靠小米这颗大树,自身还有一系列独门绝技。

具体来说,如果米聊转战企业服务市场,以米聊为核心的企业协同工具理论上还会拥有以下独有功能:

  1. 米聊:不限制上传空间的文件限制,比起现有的动辄限制100m文件传输的微信强大多了;
  2. 米聊:支持远程操作对方手机,这对拥有大量终端员工的用户非常友好,可以及时进行;
  3. 米聊:支持共享屏幕,可以将自己的屏幕投送到另一台米聊手机上;
  4. 小米手机:是的没看错,小米手机这个硬件本身属于小米公司,联合在企业协同工具中,可以快速实现定制化专用手机升级,例如客服专用手机等。

这些独有功能可能现在各大企业系统工具厂商已经慢慢实现了,但是要知道这个功能可是早在几年前就被米聊进行实现了。

而且米聊独有的配合小米手机这种软硬件可定制合作的这种模式,将会为整个企业协同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通过米聊也可以让小米手机的目标客户,除了在消费级市场之外,还可以进入企业级专用机市场,大家要知道每年企业级采购手机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既然是脑洞,顺带着我帮米聊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落地路线都已经想好了,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将米聊升级为小米内部IM 系统(MVP阶段);
  2. 由内部IM系统孵化成内部协作工具(产品打磨阶段);
  3. 在内部使用后,提取内容标准化成为企业协作工具(市场推广阶段);

或许这样做之后,小米内部可能就不会有字节跳动的飞书作为内部协作工具的现象了。

而是米聊成为小米内部以及众多企业首选的企业协作工具。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米聊的几个脑洞,至于真正能否实现这中间肯定有重重困难,大家不必过于较真,而我也相信米聊选择关停肯定是因为在很多转型方向有过尝试,但无法看到出路才会不得已选择关停的。

四、最后

巨头进入自己所在的赛道,这可以说是任何创业公司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腾讯进入米聊的赛道,又像从现在社区团购进入到原有生鲜电商的赛道,都是一种高纬往低纬的打击。

而在这种跨纬打击中,要想自保只能不断求变,在不断迁移中去找寻自己的新业务,并在巨头未进入之前成为这个领域的头部玩家,才能与后来进入的巨头进行正面抗争。

#作者#

三爷,微信公众号:三爷茶馆,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作者,原万达高级产品、MBA特约讲师、独立创业者,现叮咚买菜B端产品线负责人,拥有多款集团项目从零到一经验并带领实现商业化布局。

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