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的野心可远不止新闻媒体

导读:

今日头条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4个年头,从一家聚合新闻媒体平台发展为集大数据、知识分享、个人动态分享、短视频、直播等为一体的技术型超级平台公司。对于未来,是否能成为全球信息分发基础设施,就通过这篇文章洞察一二。

说起今日头条,大家对它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新闻资讯媒体,通过智能个性化推荐,给到适合我们的新闻资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今日头条已经从成为聚合新闻媒体平台最大的一匹黑马,按照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的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除去累计6亿的激活用户,今日头条的日活已经超过6600万,月活1.4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则超过76分钟,这俨然已成为流量的重要入口之一,在大流量面前,野心也会尽显无疑。

在今年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讲到, 今日头条在努力成为全球信息分发基础设施,未来将主推新项目“头条问答”。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数数现在在头条平台上的那些有可能会颠覆现在市场格局的替代型产品。

1.微博版的“上头条”,抓住人人都想出名的支点,开通个人实时动态分享的入口,并不断邀请名人大咖进驻,利用明星大咖的粉丝经济活跃平台。

我们都知道,微博在2009到2012年是处于井喷的状态的,一路高歌猛进,时间到了2013年,微信的出现,以及自身定位、垃圾内容泛滥,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处于死亡的边缘,到了2016年可以说是起死回生,很大程度上助微博逃过这一劫难就是网红经济以及名人明星效应。微博在2016年,特别是下半年,通过一系列的话题、明星名人效应的运营,比如推出秒拍,微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培养了大批草根明星,网络红人。在扶持网红上,推出微博打赏功能,成功打通变现环节,吸引大量达人网红入驻。一季度微博日均视频播放量达4.7亿次,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其中,Papi酱在微博发布的69条视频,总播放量达2.46亿次,接近其他平台播放量的总和,从名人大咖评论社会热点变成了秒拍直播网红全民娱乐。说到这,也许有人觉得微博如此肤浅,只能娱乐博网友一笑。于是,15年开始,微博开始大力签约自媒体作者,鼓励内容创业。今年年初,微博宣布取消140字限制,这一改变使内容创作变得越来越丰富,用户分享更加自由。微博开始变得有深度,有内涵,越来越有意思。使微博再一次回到了互联网的前沿。

而现在的头条粉丝基数如此庞大,如果只是单纯的新闻资讯分享,对用户所产生的粘性是维持不久的,必须通过其他的方法途径去留住用户,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在慢慢丧失,用户增长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再想大规模的拉新已经不现实,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慢慢就会出现替代产品,取而代之。而现在唯一能行的就是采取措施,留住用户、活跃平台用户。

“上头条”基于平台有足够的曝光度以及抓住人性的弱点去运营。通过一系列运营被用户所熟知以及使用,这个时期邀请名人大咖、网红来作为此时产品的使用者,对产品的冷启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今年四月份的分答,通过邀请王思聪的来回到网友提出的问题,20分钟赚了17万,分答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这就是名人的效应,利用的好可以让你的产品迅速被大众所熟知。而头条的“上头条”不是是现象级产品,但同样可以利用名人明星网站自带的粉丝光环增强用户的使用粘性。

今年年初的拒接腾讯的投资收购可以看出,头条不缺钱。因此可以利用雄厚的资本去垒名人、强强地吸引住用户留在平台。现在我们在刷头条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佟丽娅、吴莫愁、周海媚等明星的动态,这就是当年的知乎、微博等等一些社交型产品,“上头条”就是利用社交属性去增加用户留在头条的的时间。

社交是强属性,支付宝从年初的集五福到上星期的支付宝变身“支付鸨”刷屏事件,都可以看出社交是一块肥肉,人人都想夺而吃之。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头条在这一块的用心,不过今日头条是聚合媒体起家,用户对他的印象已经形成——看资讯的媒体平台,就像现在的用户对支付宝的定格思维,支付宝就是个支付工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用处,这也是支付宝从熟人社交做到陌生人社交,都还没做成的重要原因。头条的这一次社交试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不是单单通过邀请名入驻就可以解决的。

2.知识分享平台“头条问答”,要做知乎版的“问答社区”。头条问答从刚开始的定向邀请入驻的自媒体人去回答问题,到现在的PC、移动端直接开通入口,用户可以提问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pc时代,猫扑、天涯是知识分享社区的代表,而移动智能时代,知乎是知识经济分享的代表,但是做知识分享社区的平台可远不止知乎,百度知道、贴吧、果壳、豆瓣都是知识分享平台,但是知乎是做得最好最有价值的,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知识分享的三个核心点:平台提供信息的价值;读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平台提供信息的难度。 在这3个核心点上,知乎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有人说,果壳为啥不行,我们都知道果壳是做泛科技主题的知识分享,打造的是极客社区,用户群体比较垂直小众,社区所形成的氛围是浓厚的科技主题,普通的用户获取效率、难度大,所以不能大范围被大众所接受,只能是一小众人的圈子。

我们说回今日头条,头条是人工智能在信息分发领域的应用,是把算法、工程、产品、运营这几个方面在应用层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一家公司。 而他为啥能与如今的知乎相比呢?

现在的知乎也是有智能个性化推荐算法参与的,比如我们今天在知乎看了一个关于运营的问题或者大牛的回答,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进入知乎,首页所呈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运营推广类的内容。而今日头条是做一家聚合新闻媒体平台,是做智能算法推荐起来的黑马,在个性化推荐上可是领先于同行的。现在的头条问答还没大规模起用个性化推荐的功能,我猜因为是产品处于起步阶段,重要的氛围,到了产量稳定阶段,头条的算法推荐的优势将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基于头条的庞大的用户基数群体,在用户获取资讯的效率上以及难度上都占了很大的优势。我们来拟定2个场景:

1.某一天,小宇打开头条看到一条关于推广营销的资讯,而在里面有一个专业词汇不懂,当看完整篇文章后小宇打开“头条问答”,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刚才的专业词汇相关话题回答,这就省去了我得先退出头条APP,再打开百度或者知乎,极大地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

2.今天,小林打开头条看到XXX明星出轨被刷屏了,这时,小林想获取更多关于这个明星的话题以及网友这件事的态度以及看法,小林就可以打开“头条问答”搜索XXX,就可以得到关于XXX明星的更多话题及讨论。

头条是一家媒体公司,更是一家技术公司,在技术面前,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但是想要留住用户,关键还得看内容,内容才是王道,否则也不会有知乎,知乎内容质量以及专业度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是现在百度知道永远都赶不上知乎的脚步的原因。

现在的“头条问答”是处于刚起步阶段,想要在突破知乎这座大山不是不行,而是任重而道远。

3.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是用数据服务内容生产者,在头条上,基于用户的关注数、点击数等多数据维度得出的用户喜爱什么,基于这个整理成某个时间段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基于这些数据,内容生产者可以精准地生产用户喜爱的内容。

过去,我们关注一些热点事件,无非就是在百度指数、百度搜索风云榜、搜狗微信等平台去了解今天发生什么事,哪些事件是现在热度最高的。

今日头条推出的媒体实验室基于庞大的用户数据群,可以精准地得知用户此时此刻关注的事,汇集成有用的数据供内容生产者去参考。

而头条媒体实验室还有个比较少人知道的功能,或许他也许是内容生产者的威胁之一。

在今年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新闻,是一个名叫Xiaomingbot的AI机器人来完成的。

而今年的里约奥运会期间,Xiaomingbot写了四百多篇新闻稿,一条稿件的写作时间平均下来大概不到两秒钟。最后AI写的稿子大概有一百多万的阅读,有的阅读率甚至略高于记者的稿件。

有媒体对比了今日头条和华盛顿邮报的写稿机器人,发现头条的机器人不但信息量更丰富,能写配图长文,而且文字也更生动有趣。

这个AI机器人是头条实验室和北大计算机所合作完成的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综合运用了自然语言处理、视觉图形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写稿机器人。此前国外开发的写稿机器人,基本都是写一些简单的资讯,做一个模板,填上数据结果,Xiaomingbot则可以通过获取网上对相关赛事的文字和讨论,总结归纳生成出一篇较长的赛事资讯,并且还能自己选图。

其实头条一直在尝试类似写稿机器人这样的项目,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创作者创作更优质的内容。比如,头条号作者写文章的时候,选择一个合适的封面图常常是个难题,而头条实验室现在做的工作之一就是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去帮助头条号作者选出更好的图,或者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其实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头条的野心以及他所能做得事情很多,在基于技术、人工智能的前提下,所发挥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类似“头条问答”“上头条”在市场上都是有先驱者的,在用户已经形成品牌忠诚度的,而头条现在才做这些事,是不是有点晚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谁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利用这前沿的科技技术去实现一些不可能的事,是一切皆有可能的。

文字丨艺林小宇,运营总监,独立媒体人,喜欢用白话文讲述移动互联网时事热点,专注于产品运营、策划、BD合作等领域

关键字:业界动态, 市场, 头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