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营原理——互联网 + 与企业转型

连接,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础。

未来,“互联网+”生态将构建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互联网+”生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跨界融合,推动各行各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在此过程中,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将层出不穷,彼此交融,最终呈现出一个“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互联网+”就像电能一样,给各行各业注入新的能力和DNA,使各行各业在新的环境中实现新生。

“互联网+”是一种“寓大于小”的生态战略。在万物互联的新生态中,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个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这时的传统企业的形态、边界正在发生变化,开放、灵活、“寓大于小”成为商业变革的趋势。过去,企业自上而下地进行市场推广,现在则需要基于传感、数据去感知每个用户每个瞬间的位置、需求、行为,快速理解和响应每一个细胞的需求和行为,甚至和每一个不同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

“互联网+”代表着以人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经济。局部、碎片、个体的价值和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万物互联和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其实恰恰是人的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容易被识别,消费者更灵活地参与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去,实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人人受益。

互联网的实质是一种关系,“互联网+”的实质是关系及其智能连接方式。互联网去中心化,降低信息不对称,重新解构了过去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与关系结构,关系及其连接方式相对更具有随机性,主要是连接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在发挥作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分布式、零距离,关系的建构与连接融汇了人的智能,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群体智能”的交汇。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的连接,部分地实现了人的连接、人和信息的连接;“互联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场景、人与未来的连接。连接未来,就要让连接随时随地随需自然发生;连接一切,没有人这个核心,没有信任这个要素,“一切”就是空谈。

谈“互联网+”,还有一个关键词不得不强调,那就是“生态”。张瑞敏希望把海尔变成一个平台、一个自然界、一个生态系统;腾讯则通过打造具有生态性的开放平台“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互联网+”对于生态的建构、完善、要素匹配有独到的作用,不但可以实现跨界融合,而且促进信任产生、累积,再生发出更多的连接。所以,生态不仅给连接提供了环境,而且让连接自动生长。

过去的30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10年里,互联网更多应用于学术科研领域。第二个10年,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和平共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经济,比如门户网站、游戏和电商等。第三个10年里,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在大量的数据、案例分析和企业咨询的基础上,易观国际于2007年提出了“互联网化”的理念,并于2012年11月进一步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们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会经历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比如广告主从在报纸上做广告到在网络上做广告。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崛起正是渠道互联网化最显著的表现。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这个进程从2010年开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机的爆发。智能手机上的App(应用软件)操作代替了原有的实地操作,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无纸化。四是当下正在进行的运营互联网化,企业完全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互联网+”“+”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在中国互联网过往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互联网首先是工具,是如电力一般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同时又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去找到行业的低效点,如同潮水一般没过企业营销、渠道、产品、运营各个环节的效率洼地,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转型升级。随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将爆发出更大的正向推动能量。

在未来,每个行业都将是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每个企业也都将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企业”将变成像现在“电力行业”、“电力公司”一样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的行业和企业。

在寻找“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到了用户所处的环境变化。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多屏的时代。而各行各业所提供的服务会以上述“互联网+”的公式存在,从而重新改造和创造我们今天所有的产品。而对用户而言,他们未来不会关心他们接入的方式,不会关心他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因为他们面对的每一个面都可以是一张接入互联网的屏,通过它们能将用户和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应用和服务随时随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也许对创业者来说,当熟悉了这样一条路径之后,基于“多屏全网跨平台”的理念,与行业结合,才有机会再往前迈一步。我们的传统行业才能真正地转型,从而创造新的局面。

必须指出,“互联网+”没有普适的方法和路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都应该有只适用于自身的路径。企业应该基于内部数据及外部大数据资源的利用,充分了解自身所处行业及关联行业的生态。从战略到意识,从观念到技能,从数据挖掘到量化决策,企业上至高管下到基层员工都要统一思想和步调,全身心地拥抱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路径,利用互联网去优化、改造甚至重塑自我。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在“去中心化”。其核心就在于找到自身行业的本质,将其与互联网结合,把老中心打掉,建立更有利于自己、更大规模、更有效率的新中心。互联网本身可以创造出新的供需关系(我不同意互联网本身没有创造出新的供需关系的说法)并改变了传统供需的提供方式,它是工具、加速器和新的生态系统,帮助各行各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许只有当企业内外部都不提“互联网+”的时候,企业才算真正走完了自己的互联网化之路。

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应用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就是不对的,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也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是否具备连接的能力或被连接的价值,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企业家如何面对“互联网+”的大机遇,描绘企业连接力行动路线图,练就深厚的连接功底,是当前企业家的难点。

连接是一种对话方式和信息、能量交换,交互是互联网语境下最重要的对话方式。没有连接就谈不上“互联网+”,对企业而言就没了存在的基础,而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结果,容易被连接、具备可连接性与连接价值就不会“失连”。

连接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企业能力当中就有必要增添一个新项目——连接力。那些能够重塑结构、连接一切、有机交互、优化生态的组织将居于领袖地位。

几点可参考的行动建议:

——基于社会责任思考,基于人性洞察,敬畏底线,基于能力资源关系保持专注。感知问题,看清机会。不要只看单一的产品,不要只基于当前这个时点。

——永续创新。专注为始,社会价值创新为终。适度包容,协同融合。

——用户即伙伴,员工即伙伴。用创业的心态做事,用合伙凝聚并促进分享。让用户卷进,建立伙伴机制,分享成功,创造成就感。

——开放,还是开放。内部塑造微生态,分享、协作,用价值网的逻辑、“互联网+”的要求来思考、行动。

——重视用户体验、市场口碑,做好交互、对话,沉淀有价值的信任关系。

——积累企业自己的智力资本,摸索成长的逻辑。

最后的总结:企业“互联网+”转型最直接通俗的表述是:让最恰当的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进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内外部环节。

《网络经营原理》正是这样一本继网络经营系列文章(对微商、电商、自媒体和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管理、案例事件、培训咨询等网络经营活动观察思考分析以及实践研究形成的整体观点、运营实效和营销推广经验的系统概述,突破思维,探索规律,前沿技术实战观念)之后企图以连载的方式揭示和展现网络经营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案的书稿。

作者 崔振国简书

关键字:业界动态, 互联网, 市场, 产品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