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思聪斗嘴背后,聚美投共享充电宝成败几何?
导语: 对于主营美妆电商的聚美优品来说,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介入被业界认为是在主业停滞不前的困境下,寻找的新的突破口。
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一样,并非真正由用户分享而来,而是借“共享”的名义,经营分时租赁的业务。尽管在部分消费者看来,“充电”无疑是刚需,但是充电宝归还不方便,质量良莠不齐、租赁费用高、手机安全风险等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平台类电商巨头与垂直电商之间,可谓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不断攀升的业绩与市值,另一厢,聚美优品、当当网等网站仍在夹缝中苦苦求生。
日前,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宣布投资3亿元现金,入股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并将出任董事长一职。他对外表示,未来将对该项目注入几十亿元资金。
深圳街电科技所涉足的共享充电宝业务是继滴滴、摩拜等共享经济平台之后,又一个被关注的投资领域。当大多数人还未体验到这一新鲜事物时,短短一个月,便有十亿热钱涌进这一行业。
对于主营美妆电商的聚美优品来说,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介入被业界认为是在主业停滞不前的困境下,寻找的新的突破口。对此,陈欧向记者表示,“这个行业对聚美集团是战略赛道,投入不设上限,因为我们相信,让天下没有没电的手机是一个伟大的使命。”
自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后,聚美优品便不断陷入售假的漩涡之中,一度引发投资者的集体诉讼。三年时间,其股价也遭遇了过山车似的下跌,上市时,该公司股价最高时达到39.45美元,总市值高达57.8亿美元。截至记者截稿时,其股价为3.31美元,市值仅为4.54亿美元。
近日,聚美优品为了多元化还发布了空气净化器硬件。只是,这些策略能否扭转其现状,依然有待时间的考验。
跨界瞄准共享经济
记者了解到,街电是北美移动充电品牌海翼内部的一个孵化项目,目前采用自助租借的机柜模式。其充电设备分布在合作的商场、电影院、餐厅等公共场所,用户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即可取走充电宝,用完后可在街电其他服务网点归还。目前,街电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二十余个城市,铺设充电宝数量20多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风口似乎比以往都来得猛烈。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显示,3月31日至4月28日,共享充电宝市场共有10笔融资,数十家机构入局,其中不乏IDG、红点中国、元璟资本等知名投资企业和王刚等知名投资人。
其中,布局较为领先的平台包括街电、来电、小电、畅充。以小电科技为例,该公司已获得金沙江创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腾讯成为小电科技的战略投资方。蚂蚁金服则与来电科技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与街电科技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
陈欧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而“原有股东海翼与欣旺达在硬件及供应链的支持”,是聚美优品选择街电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轮融资后,聚美优品将占街电科技约60%的股份。
而在投资街电科技前的半个多月,聚美优品还宣布创立独立品牌Reemake,进军智能家居领域。不难发现,从美妆电商跨界到智能家居,再到共享经济,陈欧迈出的步子有点大。
财报数据显示,聚美优品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9.53%、28.83%、27.92%。资深电商行业观察人士李成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聚美优品的业绩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提出私有化两年多却一直没有完成。它的出路要么在原有业务上继续深耕,要么就寻找新的增长点。“但以往聚美优品也投资无人机、影视内容,四面撒网也不见得能成功。”
也有投资行业人士认为,主动寻求多元化是企业转型的一个机会,无可厚非。但是,更多的时候应该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出发,以发挥最大的效应。
刚需还是泡沫?
如同一夜之间风靡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一样,充电宝也即将铺天盖地占领市场。
行业咨询机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人。随着资本强势入局,2017年的用户规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预计市场用户规模将达1.04亿人,增长率为225.0%。在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进一步受到考验。
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一样,并非真正由用户分享而来,而是借“共享”的名义,经营分时租赁的业务。尽管在部分消费者看来,“充电”无疑是刚需,但是充电宝归还不方便,质量良莠不齐、租赁费用高、手机安全风险等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此外,行业门槛低也使得公司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当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还来自于技术的进步,目前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等品牌,都在研发无线充电技术。
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模式的兴起,共享充电宝市场面临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技术进步的双重风险。但是,苹果公司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或许在三五年后才能面世,也给共享充电宝行业留出了窗口期。
WiFi热点共享平台WiFi万能钥匙在去年也涉足这一领域。该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主要是为了从线下向线上导流,线下的流量获取成本比线上要低。“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充电宝,都是自带流量属性的,它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互联网入口,可以短期内聚集大量用户。”
或许,这也是巨头们纷纷出手的重要原因,毕竟线上流量红利时代已过。行业咨询机构分析师张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市场仍处于推广阶段,在网点覆盖上不完善。随着厂商的进一步推广,归还问题将逐渐得以改善。充电宝质量、租赁费用、手机安全等问题,将是厂商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陶力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充电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